天天看點

B-4型203mm榴彈炮:攻城拔寨的火器,獲得“斯大林之錘”美譽

作者:國平軍史

  B-4榴彈炮,是蘇聯在二戰時期裝備的一種203mm大口徑火炮,整體重量将近16噸,其中,僅長達5.1m的203mm火炮身管就重達5.2噸;截止當下,B-4榴彈炮仍然是聖彼得堡中央炮兵博物館内的“偉大傑作”。

  此炮顯得非常笨重,不似别的身管火炮,有兩個巨大的輪子,而是采用履帶式炮架負重的形式,托起了火炮的重量,炮架就重11噸,這是B-4榴彈炮非常獨特且有别于其他火炮的地方。

  

B-4型203mm榴彈炮:攻城拔寨的火器,獲得“斯大林之錘”美譽

  蘇聯軍工為B-4榴彈炮,研發了長達1m的混凝土穿透彈,以及特殊的尾翼穩定彈瓦,彈丸爆炸威力非常大,在哈爾科夫、柯尼斯堡包括著名的柏林戰役中,都出現了雖然笨重但是火力卻非常吓人的B-4榴彈炮的身影。

  往往一發203mmB-4榴彈炮發射的彈丸砸下去,一座鋼筋混凝土的堅固野戰工事,瞬間就灰飛煙滅,是以,203mm的B-4榴彈炮,就是攻城拔寨非常給力的武器。

B-4型203mm榴彈炮:攻城拔寨的火器,獲得“斯大林之錘”美譽

  B-4榴彈炮由列甯格勒布爾什維克兵工廠制造,具有良好的彈道性能和較高的射擊精度,盡管此炮非常笨重,但由于采用特殊的雙重駐退複進系統,是以,賦予了B-4榴彈炮非常穩定的射擊性能。

  最大射程17.5公裡的B-4榴彈炮,當初,研發的目的就是為了攻城拔寨,對付非常堅固的堡壘、要塞和野戰工事,其彈丸裝藥量要遠超蘇軍裝備的152mm和西方軍隊裝備的155mm榴彈炮,是以,爆炸威力也非152mm、155mm榴彈炮所能比拟。

B-4型203mm榴彈炮:攻城拔寨的火器,獲得“斯大林之錘”美譽

  B-4榴彈炮發射時驚天動地,可謂聲振寰宇,有的炮兵被震得耳鼻出血,有的炮兵甚至失聰,彈丸爆炸威力非常強大,被其所砸的工事大都被摧毀,對于人員的殺爆更是駭人。

  由于B-4榴彈炮實在過于笨重,就用大功率拖拉機來馱運,炮架尾部裝有輔助輪,可用來牽引,但行進速度非常慢,最大公路速度隻有每小時15公裡。

B-4型203mm榴彈炮:攻城拔寨的火器,獲得“斯大林之錘”美譽

  原因就是蘇聯的泥路,在冬季融化以後,就顯得非常泥濘,卡車不可能拖帶如此笨重的B-4榴彈炮,且卡車輪子陷入泥濘,都可能自身難保了,是以,隻能有拖拉機來馱運笨重的B-4榴彈炮,影響了機動能力的發揮。

  由一個15人的炮班負責操控B-4榴彈炮,采用分裝藥,也即彈丸和藥筒是分離的,先塞進彈丸,再裝進藥筒,由于彈丸包括藥筒都很沉,是以,配備了一小型起重機,但卻也影響了發射速度,每分鐘平均隻能發射一發203mm榴彈。

B-4型203mm榴彈炮:攻城拔寨的火器,獲得“斯大林之錘”美譽

  在蘇芬戰争中,B-4榴彈炮就打出了赫赫威名,在霍京恩前線,芬蘭軍隊在丘陵地帶内,構築了40多處永備火力點,其中有一半配備了75毫米火炮,令蘇軍屢攻不克。

B-4型203mm榴彈炮:攻城拔寨的火器,獲得“斯大林之錘”美譽

  為此,蘇軍特調來了1個4門制的B-4榴彈炮連悄悄抵達,發射時的巨大聲音,震碎了寂靜的原始森林,持續203mm榴彈的猛砸,造成芬蘭守軍的恐慌情緒,蘇軍坦克終于向前推進了2.5公裡,久攻不克的永備工事,罕見地停止了射擊,原來芬蘭守軍早已落荒而逃。

B-4型203mm榴彈炮:攻城拔寨的火器,獲得“斯大林之錘”美譽

  在柏林巷戰中,見識了B-4榴彈炮這般炮架是履帶,用拖拉機馱運的“怪物”的德軍士兵,算是徹底領教了B-4榴彈炮的巨大威力。

  在203mm榴彈的瘋狂砸擊下,國會大廈的牆面頓時被炸得千瘡百孔,用磚石堵住門窗構成的火力點,連同後面的黨衛軍士兵都被炸得粉碎,大廈厚實的牆面也被炸開若幹大洞,以至于德軍士兵驚恐地将B-4榴彈炮稱為“斯大林之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