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承焦裕祿精神 汲取奮進力量

傳承焦裕祿精神 汲取奮進力量

近日,西峽縣農業農村局組織黨員幹部參觀蘭考焦裕祿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

10月17日下午,焦裕祿同志紀念館館長、焦裕祿養子張繼焦專題講授《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的475天》,在講到蘭考群衆送别焦裕祿的故事,幾度哽咽,不得不停下來擦拭淚水。現場黨員幹部深受感動,報以熱烈的掌聲。

随後,縣農業農村局黨員幹部先後拜谒了焦裕祿烈士墓,向焦裕祿陵墓敬獻花籃,重溫入黨誓詞;參觀了蘭考縣展覽館、四面紅旗館,看焦裕祿遺物圖檔展出,聽焦裕祿事迹講解,學習焦裕祿“拼上老命大幹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務實精神,學習蘭考人“實幹會幹,幹字當頭”的革命幹勁,學習焦裕祿的光輝一生。瞻仰了焦桐、焦裕祿紀念林,聽與焦桐有關的故事,感受焦裕祿的堅強黨性和公仆情懷。實地參觀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村,沿總書記走過的路,深刻領悟“一切為了群衆,一切依靠群衆,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的真谛。焦裕祿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名優秀共産黨員和優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傳承焦裕祿精神 汲取奮進力量

雖然焦裕祿同志離開我們50多年了,但焦裕祿精神是永恒的,永遠都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财富。焦裕祿當年為防治“三害”帶頭栽種的泡桐樹,不僅改變了蘭考,也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泡桐樹20世紀曾築起蘭考防風固沙的屏障,新世紀成為當地人脫貧緻富的“綠色銀行”。

東壩頭鄉張莊村,地處九曲黃河最後一道彎。20世紀60年代,這裡曾是蘭考最大的風沙口,也是焦裕祿帶領調查隊找到治理風沙良策并成功的地方。如今張莊村已舊貌換新顔,成為彩繪如畫的“夢裡張莊”,正邁向鄉村振興的大道上。

通過學習,局黨組副書記李明志指出,我們黨的各項事業藍圖要靠一步一步實幹成為現實。苦幹實幹不是蠻幹,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掌握科學的方法,講究效率,幹出實績。要特别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着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凡事探求就裡、“吃别人嚼過的馍沒味道”的求實作風,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保持攻堅克難的銳氣和鬥志,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克己奉公、以儉修身,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随着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的大篇章已經展開。鄉村振興是一個新課題,需要黨員幹部在工作實踐中結合基層所需、發展之要,創造性推進落實各項工作,尊重城鄉融合、鄉村建設、特色産業發展及基層治理等方方面面的科學規律,多幹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要堅持問題導向,多層次、多方位、多管道地調查了解情況,不僅“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撲下身子、沉到一線,邁開步子、走出院子,到工廠中的房間碼頭、田間地頭,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

學員紛紛指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深學、細照、笃行焦裕祿精神,把焦裕祿精神作為一面鏡子,從裡到外、從上到下反複照一照自己,從今天做起,從眼前做起,從小事做起,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對待群衆、對待組織、對待事業、對待同志、對待親屬、對待自己,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幹部。把為黨和人民事業無私奉獻作為人生的最高追求,努力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傳承焦裕祿精神 汲取奮進力量

(來源:西峽縣人民政府網站) 【投稿、區域合作請私信或發3469887933#qq.com24小時内回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