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環畫故事彙——《人民公仆焦裕祿》

作者:上觀新聞
連環畫故事彙——《人民公仆焦裕祿》

您的浏覽器不支援 audio 标簽。

連環畫故事彙——《人民公仆焦裕祿》

焦裕祿,一個深深地烙在人們心中的名字。人們深情地緬懷他,就是在呼喚一種崇高而不朽的精神。

1922年8月16日,焦裕祿出生于山東省博山縣崮山鄉北崮山村的一個貧苦家庭。他7歲上學, 學習刻苦認真,考試成績總在前幾名。1932年,家鄉遭遇災荒,家境十分貧困,11歲的焦裕祿被迫退學,他除了在家種地外,農閑時做點小生意維持生活,還到煤窯做工。1943年,焦裕祿設法逃離礦區,傳回家鄉。這一年,博山又遭旱災,焦裕祿帶着妻子外出逃荒,流落至江蘇宿遷。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焦裕祿回到博山老家。1946年1月,焦裕祿加入中國共産黨。1949年春,焦裕祿被任命為尉氏縣大營區副區長。1950年,被任命為尉氏縣大營區委副書記兼區長。1953年,任共青團鄭州地委第二書記,同年6月,焦裕祿響應黨的号召,調到洛陽礦山機器制造廠參加工業建設,任廠籌建處資料辦公室秘書組副組長,負責搜集洛陽的水文、地質、氣象等曆史資料,為選擇廠址提供科學依據。1956年底,傳回洛陽礦山機器廠,被任命為一金工工廠中的房間主任、排程科長等職。在此期間,焦裕祿患上了肝病。1962年12月,焦裕祿調到河南蘭考縣,先後任縣委第二書記。他堅持實事求是、群衆路線的上司工作方法,同全縣幹部和群衆一起,與深重的自然災害進行頑強鬥争,努力改變蘭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舊忍着劇痛堅持工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鑄就了“焦裕祿精神”。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鄭州。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後“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們把沙丘治好”。

焦裕祿同志“牢記宗旨、心系群衆”的公仆情懷,“勤儉節約、實事求是”的求實作風,“艱苦創業、調查研究、不怕困難、不懼風險”的奮鬥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的道德情操,感動和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

連環畫故事彙——《人民公仆焦裕祿》
連環畫故事彙——《人民公仆焦裕祿》
連環畫故事彙——《人民公仆焦裕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