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五十年代的南非,正是種族隔離制度執行時期,說白了就是種族歧視,所有的權利都是依照種族背景來劃分。在這種特别的背景下,兩個女人的相愛,突破的不僅是性别,制度,法律,這更是女性的覺醒與社會的覺悟。

裡面的主角都是《同心難改》的原班人馬。
米裡亞姆:已婚的家庭主婦,沒有獨立的人格,沒财産,孤獨又堅強,習慣了丈夫的暴力,忍的了丈夫與大嫂偷情。她習慣了依賴丈夫,卻離不開。
阿米拉:開咖啡館的女老闆,不在乎制度與傳統标簽,她自信,勇敢,獨立,有主見,牛仔裝扮的服飾,她的店裡經常充滿了歡聲笑語,她為被抛棄的黑人提供幫助,看不慣一系列的不平等制度。
影片在這種背景下演繹了兩個女人相愛的故事,米裡亞姆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她發現丈夫與其大嫂偷情,唯有隐忍。直到一身牛仔打扮的阿米拉出現在她壓抑恪守的生活中,兩個美麗的女人一見鐘情。擁有反抗精神的阿米拉是堅決反對種族隔離制度的人,這也正是吸引米裡亞姆的地方。
兩個女人的感情細膩而微妙,初次見面米裡亞姆就被穿牛仔褲的阿米拉吸引,她喜歡這個大膽愛笑的女孩,喜歡她做的甜點,喜歡她寫給自己的詩詞,喜歡在廣闊的草原中含情脈脈的看着她,喜歡與她見面的每個瞬間,喜歡教她學車時阿米拉的吻,喜歡靠近她,卻又顧慮很多,
她有老公,有小孩,就像她們打算纏綿的時候,一陣嬰兒的哭聲把兩人拉回了現實。需要面對太多未知,她像其他主婦一樣,活在了塵埃,甘願過一眼望到頭的生活。但内心的欲望與不甘又讓她在最後開始了反抗,沒錯,在丈夫最後動用暴力的時候,她反抗了,她覺醒了,就算車技很差,也依然開車去找阿米拉。那是她的希望,給她愛,給她關心,讓她有勇氣走出麻木的人。
阿米拉喜歡這個女人的美麗,雖然對方結婚,但依舊不影響自己大膽示愛,封閉的環境,變态的制度,都困不住她的欲望,她大膽熱情的向米裡亞姆示愛,大膽的親吻,大膽的想要占有她,雖然被拒絕,但她的熱情從未減少過,她隻是想靠近這個女人,想純粹的對她好,
米裡亞姆最後一次拒絕她的時候,她用力吻了她,一個人跑出去,偌大的草原中,她跺腳,她氣憤,她不甘,但她未向現實妥協。影片的最後米裡亞姆開車撞碎了店門口的花瓶,她笑了,幸福又安心的笑。
這部影片中兩個女人之間這微妙而細膩的情感,都在指尖的每一次輕佻中,在眼神的每一次凝視裡。她們超越的不僅是性别的屏障,還有種族的阻隔。
它比《同心難改》更有厚重感,裡面有倫理,道德,暴力,種族隔離的因素,而同心難改隻是愛的覺醒與勇敢面對自己。
愛跟種族歧視就像一望無際的草原,但希望就像那條蜿蜒崎岖的路,隻要有人覺悟,再廣闊的草原都會站滿反抗的人群,不管你是男是女,是同志還是異性戀,首先你是個人,人就必須遵從自己的本心,而不是活在标簽中,我們很多人相愛,一定要找個p或者t,但愛根本無需标簽,我希望你是愛我的人,而非标簽。這種愛,才會顯得更加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