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光倒流70年”:不可能發生的電影,我卻為它感動不已

作者:戲說電影hhh
“時光倒流70年”:不可能發生的電影,我卻為它感動不已

“時光倒流70年”

這是一部40年前的電影,全篇都在刻畫一個不可能的愛情故事,但就其意境,水準,文化内涵而言,我給它打9.9分。

故事很簡單:小夥子愛上一幅少女明星畫像,于是想盡辦法,穿越回七十年前和少女相愛。

幾天周折和短暫歡愉後,因一小失誤回到現在,時間讓他們無法再見。

于是少女終身未嫁,等了他一輩子;少年相思成疾,不吃不喝而死。

這不由讓我想起《牡丹亭》,故事中杜麗娘和柳夢梅也是南柯一夢,但二人卻有大團圓結局,讓人心存慰藉。

而電影中這對男女,卻是悲劇結局,隻能通過男主臨終前腦海中的美好臆想,來完成對這段感人肺腑之愛情的交代。

“時光倒流70年”:不可能發生的電影,我卻為它感動不已

不夠嚴謹的邏輯,加上不盡如人意的結局,很容易讓人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但我依然給它打高分,這是為何?

首先,導演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人:

電影不急不緩,節奏剛好,所做之鋪墊也是層層遞進,不像電影,更像一部娓娓道來的小說。

電影是如何穿越的呢?男主導師是這樣說的:

很多年前,我曾穿越過,那個飯店非常老舊,空氣中彌漫着一種特别陳舊的味道,似乎這不是1970年,而是1570年,我那時候腦中不知有何思想作祟,竟一直默念我在1517年,念得我精疲力竭,神情不安,于是乎,某一刻,我似乎真的回到1517年。

信則有,不信則無。

穿越也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隻要你在合适的地點,穿着合适的衣服,相信自己就在過去,那你就可以穿越。

聽起來很像鬼扯:如果沒有很好的叙事手法彌補,很難讓觀衆信服,更别談感動了。

那導演是如何鋪墊的?

他先讓暮年女主給男主送一塊懷表,還讓女主說:我等你回來。

又在8年後讓男主去假日酒店旅行,在舊物陳列室中因為一幅畫像愛上女主。

愛讓他瘋狂:他找遍圖書館,翻遍舊雜志,讀了女明星的個人傳記,甚至還拜訪寫書之人。

當他拜訪女明星舊住址時,蹊跷之處層層浮現:

女明星的八音盒播放男人最愛的歌曲;女明星最喜歡的書作者是男人的導師;

這麼多巧合,男人都開始相信:是不是自己真的穿越過。

為了見到心中夫妻,他找到1912年流行的古錢币,穿上舊式服飾,搭配當時的衣服,循環聽着一段洗腦的話:現在是1912年6月7日....

然而僅憑這些蛛絲馬迹,又如何讓他從潛意識裡相信他可以穿越呢?

導演下了一劑猛藥:入住記錄。

男人看到展館中的訪客入住記錄,靈機一動,去翻找1912年的舊式記錄:

于是,1912年6月某天:

入住記錄上有他的簽名,時間,房間号。他真的去過!!!

男人掌握了穿越時間,地點,入住的房間号。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終于穿越成功。

“時光倒流70年”:不可能發生的電影,我卻為它感動不已

除了導演對故事的精心鋪墊,電影細節也很值得考究。

舊日場景相當精緻:

男士穿戴漂亮的西裝洋帽,女士身着漂亮的禮服,佩戴花朵簇擁略顯誇張的帽子。

--一百多年前的衣服,現在看依然時髦好看。

假日酒店服務員清一色黑人,由此看出當時黑人的地位;

話劇現場配套樂團現場奏樂,展現不一般的格調;後排女士自帶望遠鏡,細節安排非常到位。

背景音樂是拉赫曼尼諾夫古典音樂,讓故事更唯美,生動。

此外,還有很多有趣的細節:

比如: 男主用慣電動刮胡刀,來到過去很不習慣,刮傷臉子被人嘲笑;

又比如: 精心準備的古代西裝,卻是10年前的過時衣服;

除了細節設定,還有穿越首尾的交相呼應:

訪客記錄和舊物件把男主帶回1912,1979年的硬币又讓他消失在女主面前,從此再未相見。

首尾呼應,再次證明了導師:信則有,不信則無的穿越理論。

諸如此類細節場景,讓觀衆感受到真實。故事真了,美好的愛情才更令人感動:

試想一下,一個女人為一個數面之緣的男人放棄事業,終身未嫁:多麼純真的愛情。

同樣:一個男人,為一段露水情緣患了相思病,在美人故去的酒店不吃不喝,郁郁而終:讓觀衆欣慰,又扼腕。

“時光倒流70年”:不可能發生的電影,我卻為它感動不已

陰謀論

至此正文結束,然而我還想說點什麼。以我這種暗黑調性而言,一定要為這部電影來點陰謀論。

私自認為:“時光倒流70年”,表面是一部穿越電影,實則是一部恐怖片。

試想:

一個本有大好前途的劇作家,莫名來到一個老舊旅館,看到牆上一幅死去姑娘畫像,就被迷了心竅。

然後瘋狂找女子資料,夢中與女子共度三四天,後為女子得了相思病,不吃不喝。

最終死在酒店,是否更像女鬼誘騙精壯男子的故事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