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6日,西泠拍賣春季拍賣會“文房清玩•近現代名家篆刻專場”将在浙江世界貿易中心舉行,共推出223件拍品,其中包括五方黃士陵篆刻印章,均為可圈可點的佳作。
黃牧甫(1849 -1908),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後以字行,晚年别署黟山人、倦叟、倦遊窠主,安徽黟縣人。是晚清印壇傑出的四大家之一,“黟山派”創始人。篆刻近法皖浙諸家鄧石如、陳曼生、吳讓之、趙之謙,尤其以受吳讓之影響最深。遠宗古玺、漢印。“印外求印”是黃牧甫篆刻印文的重要特點。如三代吉金,兩漢刻石,權量鏡銘,泉布古陶,他都能吸取到自己的印上。貌似平淡,但寓巧于拙,寓奇于平,充分認識平斜曲直、粗細欹正之間的沖突規律,于平中見險, 平中見奇,不拘泥于表面形式的拟古,而是還古以本來面目,直追古印光潔研美之姿,是黃牧甫篆刻藝術表現上的重要特征。印面力求完整、精到,是黃牧甫強化吳讓之、趙之謙印風的明顯标志。黃牧甫大巧若拙、返樸歸真,以極其平和恬淡的氣度,在一片要求變化的呼聲中, 不盲從、不妄動,最終以其非凡的藝術成就使印壇為之一振。

清 黃士陵刻壽山石博古鈕對章 1885年
估價:RMB300,000-500,000
壽山石博古鈕對章是為溫汝能族人溫澍梁刻,有印文“順德溫澍梁所得金石” 、“六篆樓所藏書 ”,二印作于1885 年,是1882 年移居廣州後的作品,同年還刻有“ 順德溫氏”、“澍梁經眼”另二印,并在各類黃士陵印譜中皆有明确著錄(見《黃牧甫印影》P320、P412)。溫汝能(1748 ~ 1811),字希禹,一字熙堂,晚号謙山,佛山順德龍山人。清幹、嘉年間學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曾應薦入京任内閣中書,未幾告歸。受印人溫澍梁是其族人。粵籍鑒藏大家徐信符在40 年代所著《廣東藏書記略》一文中提到,清嘉慶道光間,南海曾钊(勉士)“面城樓”所藏的大量宋元善本及抄本、孤本,基本上都轉歸龍山溫氏。文中說:“溫氏夙多聞人,謙山編有粵東文海詩海,有功鄉邦文獻。其族人澍梁富藏書,有漱綠樓藏書目(藏書所印亦有漱六樓章) 四部悉備,而以曾勉士遺物為佳,近年多已散出矣”。謙山即溫汝能,“ 以著述顯,築中齋蓮溪上,藏書數萬卷。” 溫汝能文武全才,曾率衆擊退來犯的海盜。他又以編纂鄉邦文獻著稱,代表作有《粵東詩誨》、《粵東文海》以及《龍山鄉志》。至于徐信符文中所提到的溫澍梁及其漱綠樓或漱六樓,目前相關資料尚不多見,僅在拍場見古籍《藝文類聚》中钤有“面城樓藏書印”、“漱綠樓”、“順德溫氏家藏”、“溫惜香閣”、“嶺南溫澍梁幼珊珍藏”諸印。及《賈子》十卷四冊,書中亦钤“面城樓藏書印”、“順德溫氏六篆樓”等印。這些古籍上的收藏印章印證了曾钊與溫澍梁的遞藏關系,而且為我們提供了關于溫澍梁的資訊:溫澍梁别字幼珊,其室号又名“惜香閣”“六篆樓”。
清 黃士陵刻壽山白高山石俞旦自用印
估價:RMB120,000-180,000
清 黃士陵刻昌化石俞旦自用印 1900年
估價:RMB140,000-180,000
而“俞氏伯子”、“伯惠”二印則是1900 年回歸故鄉黟縣後,為江西婺源名士俞旦所刻,閱各類黃牧甫印譜可知,其為俞氏伯惠所作多達數十印,著名的若“俞旦印信”、“俞旦”等(見《黃牧甫印影》P200、P198)。“懿莊畫課”則是為居亷弟子伍德彜所刻,據印譜中所見, 黃士陵為伍德彜治印也頗多,如“伍德彜印”、“ 懿莊” 等(見《黃牧甫印影》P84、P460)。此五印中的三件朱文印,堪稱其師承鄧石如、吳讓之的經典之作,印文融彙古玺和商周漢器文字;章法講究疏密、穿插,峻險中寓平穩,匠心獨運又信手拈來,富超逸之趣且變化無窮; 刀法薄刃極豎,輕行取勢,猛辣剛健、洗練沉厚,一氣呵成,力能扛鼎;印款合漢隸、魏書,以單刀沖為,沉厚而又棱厲,在篆刻史上别樹一幟。而白文印“俞氏伯子” 和“懿莊畫課”章法平正、線條圓渾,在平直中寓巧思, 在光潔完整中求古穆端莊,穆中又動、厚而見靈,顯現出氣定神閑的雅正風貌。
清 黃士陵刻壽山白芙蓉石伍德彜自用印 1893年
估價:RMB160,000-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