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作者:我在黃山啊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人物簡介

黃士陵,字牧甫、又作穆甫、牧父、穆父,号倦叟、黟山人、黟山民、黟山病叟、倦遊窠主、息倦窠主等。齋名:“蝸篆居”、“延清芬室”、 “古槐鄰屋”。其父仲和精通說文,擅長小篆,工詩詞,有《竹瑞堂集》行世。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篆書欣賞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黃牧甫幼受庭訓,“八九歲時,詩禮之暇,旁及篆刻。”從此便與篆刻結下了不解之緣。十幾歲時家園被毀,随從兄至南昌謀生,業餘仍未放棄對書法篆刻的追求,二十八歲左右其在南昌出版了第一本印譜《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印譜》,充分顯示了其在篆刻上的天賦與功底。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印譜

1882年移居廣州,有幸結識了當地名士符子琴,将軍長善及子志銳,文士沈澤棠、梁肇煌、梁鼎芬、文廷式等,這對他後來在藝術上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1885年由于将軍長善及其兒子志銳等人的大力揄揚薦舉,其進入當時最高學府北京國子監南學,緻力于金石學的研究。并“從盛伯羲、王廉生、吳清卿遊,學大進。”1887年受兩廣總督張之洞、廣東巡撫吳大澄之邀,入廣雅書局校書堂擔任校刻工作,1900年倦遊返鄉;兩年後又受邀于端方幕府,從事經史、金石圖籍的校刊、編拓等工作。1904年歸老回鄉後不再複出,直至1908年去世。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篆刻作品欣賞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黟山派篆刻特點

在章法上,“黟山派”篆刻講究疏密、穿插,仿佛匠心獨運,又好似随手拈來,密字清疏,意趣橫溢;大膽開拓篆刻取資範圍,彜鼎、權量、诏版、泉币、鏡銘、古陶、磚瓦、石刻等,都被溶鑄到印章藝術中,使之作品不少帶有鼎彜、鏡銘等文字風味,看似平常,卻變化無窮。

在刀法上,“黟山派”篆刻大巧若拙、歸真返樸,黃士陵改切刀為薄刃沖刀,完全遵照傳統,執刀極豎,無異筆正,每作一畫都輕行取勢,猛辣剛健、洗練沉厚,每一線條的起訖,一氣呵成,幹脆利落,運刀氣韻和線條的美感都非常強烈。

“黟山派”篆刻藝術還展現在印章邊款的镌刻上,邊款獨具一格,以單刀拟六朝楷書款刻,沉厚而又棱厲,一如其書,或大或小,無不有筆有墨,大者每見沉雄,小者時露秀雅。

詩書畫印從來不分家的,附畫以觀。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徽州人物:黃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開宗大師

光緒二十八年,黃士陵離廣州回鄉,在黃村築“舊德鄰屋”安居。他自奉儉約,對于存恤孤寡,周濟貧困,無不慷慨,光緒三十四年逝世,終年60 歲。著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印譜》、÷甫雜詠》。其子黃少牧所輯的《黟山人穆甫先生印存》4 卷發行于世。

先生人已去,光輝照今人。

技藝妙絕倫,功績耀古今。

(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