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作者:我在黄山啊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人物简介

黄士陵,字牧甫、又作穆甫、牧父、穆父,号倦叟、黟山人、黟山民、黟山病叟、倦游窠主、息倦窠主等。斋名:“蜗篆居”、“延清芬室”、 “古槐邻屋”。其父仲和精通说文,擅长小篆,工诗词,有《竹瑞堂集》行世。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篆书欣赏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黄牧甫幼受庭训,“八九岁时,诗礼之暇,旁及篆刻。”从此便与篆刻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几岁时家园被毁,随从兄至南昌谋生,业余仍未放弃对书法篆刻的追求,二十八岁左右其在南昌出版了第一本印谱《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印谱》,充分显示了其在篆刻上的天赋与功底。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印谱

1882年移居广州,有幸结识了当地名士符子琴,将军长善及子志锐,文士沈泽棠、梁肇煌、梁鼎芬、文廷式等,这对他后来在艺术上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1885年由于将军长善及其儿子志锐等人的大力揄扬荐举,其进入当时最高学府北京国子监南学,致力于金石学的研究。并“从盛伯羲、王廉生、吴清卿游,学大进。”1887年受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吴大澄之邀,入广雅书局校书堂担任校刻工作,1900年倦游返乡;两年后又受邀于端方幕府,从事经史、金石图籍的校刊、编拓等工作。1904年归老回乡后不再复出,直至1908年去世。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篆刻作品欣赏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黟山派篆刻特点

在章法上,“黟山派”篆刻讲究疏密、穿插,仿佛匠心独运,又好似随手拈来,密字清疏,意趣横溢;大胆开拓篆刻取资范围,彝鼎、权量、诏版、泉币、镜铭、古陶、砖瓦、石刻等,都被溶铸到印章艺术中,使之作品不少带有鼎彝、镜铭等文字风味,看似平常,却变化无穷。

在刀法上,“黟山派”篆刻大巧若拙、归真返朴,黄士陵改切刀为薄刃冲刀,完全遵照传统,执刀极竖,无异笔正,每作一画都轻行取势,猛辣刚健、洗练沉厚,每一线条的起讫,一气呵成,干脆利落,运刀气韵和线条的美感都非常强烈。

“黟山派”篆刻艺术还体现在印章边款的镌刻上,边款独具一格,以单刀拟六朝楷书款刻,沉厚而又棱厉,一如其书,或大或小,无不有笔有墨,大者每见沉雄,小者时露秀雅。

诗书画印从来不分家的,附画以观。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徽州人物:黄士陵——晚清篆刻大家,“黟山派”开宗大师

光绪二十八年,黄士陵离广州回乡,在黄村筑“旧德邻屋”安居。他自奉俭约,对于存恤孤寡,周济贫困,无不慷慨,光绪三十四年逝世,终年60 岁。著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印谱》、÷甫杂咏》。其子黄少牧所辑的《黟山人穆甫先生印存》4 卷发行于世。

先生人已去,光辉照今人。

技艺妙绝伦,功绩耀古今。

(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