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湖戰區主帥孟珙出身将門世家,四川戰區主帥餘玠乃是書生投筆從戎。與他們不同,兩淮戰場上的大将呂文德原本是個樵夫,生活簡單,每天上山砍柴、下山賣柴,他的生活與金戈鐵馬、榮華富貴本來一點邊都沾不上,但他的一雙大腳給他帶來了好運。

呂文德的發迹很偶然,這還要從他的一雙草鞋說起。一天,呂樵夫照常上山打柴,走着走着,突然覺得哪裡不對勁,低頭一看才發現自己的草鞋早已破爛。呂樵夫每天要翻山越嶺,鞋子穿得很費。好鞋他買不起,爬山也不友善,物美價廉結實耐用的草鞋是呂樵夫這類砍柴人的最愛。但再結實的鞋,也經不起磨損,總有穿壞的一天。呂文德看了看腳上的這雙草鞋很舍不得,但也隻能将之丢棄路旁。他沒想到,輕輕一丢,好運就來了。
當時正是大宋紹定六年(1233年),時任淮東制置使的趙葵率軍巡視城防,無意中瞥見路邊的爛草鞋,不覺驚呼:我的天,好大的草鞋!這得多大的腳才能穿這麼大的鞋。
趙葵讓人量了量,居然有一尺多長。趙葵吃驚不小,于是乎冒出一個想法,見見這位大腳好漢。趙葵派手下尋訪當地居民,有人說這草鞋是一個賣柴的黑大漢丢棄的。趙葵巡視結束後就派一個小吏去尋訪,要求一定要找到此人。
薄暮時分,小吏終于找到呂文德住的破房子,正要敲門,忽見一彪形大漢挑擔而來,不由大驚失色,原來大漢挑的竟是一隻虎和一隻鹿,那斑斓老虎看着似乎還未斷氣。大漢正是呂文德,虎和鹿是他當天的戰果。敢情呂文德不僅砍柴,遇上猛獸就是獵戶,人家是一身兼二職,樵夫、獵戶兩不誤。
小吏上前表明來意。當時天已經黑了,天黑路遠,回城肯定來不及了,呂文德就留小吏在家住下。次日,二人一起來見趙葵,趙葵很欣賞憨實粗壯的呂文德,當即就把他留在帳前聽用。
樵夫呂文德自幼過的是苦日子,沒讀過書,也不識幾個字,平日就靠樵采、狩獵為生,但也練就了一副強健的體魄,非常勇武威猛。
呂家雖窮卻是一個大家庭,兄弟很多,呂文德跟他弟弟呂文煥、呂文信,堂弟呂文福、呂文興,兒子呂師夔、呂師孟,從小玩到大的發小夏貴等人,平日在鄉裡就結團抱夥,在當地小有名氣。
呂文德投軍後,衣食無憂,三餐管飽,對趙葵感恩戴德,平時幹活也特别賣力。在與金軍的幾次遭遇戰中,呂文德每次都是揮舞長刀沖鋒在前,很是威猛。
呂文德憑借戰功,很快從普通一兵成了小軍官。發迹後的呂文德不忘故人,将他的哥們兒、兄弟、子侄都招進軍中。這幫人都是苦出身,質樸粗俗、無賴好鬥、任俠尚義,如今從山野村民成了吃皇糧的官軍,吃得飽穿得暖,一個個勁頭十足,打起仗來個個奮勇、人人争先。
呂文德帶着這支小部隊漸漸打出了名聲,趙葵又有意提拔關照,沒過幾年,二三十人的小隊就發展到了兩三千人。
呂文德心氣很高,一心要練就一支精兵。他的士兵跟他一樣,多是身強力壯的農夫、樵夫、獵戶出身,常年在野外幹活,入伍從軍後更是日日苦練,一個個曬得跟黑炭似的。這支部隊很快就出名了,金軍每次來,隻要見到一群黑大漢向他們撲來,就大喊:“快跑,黑炭軍來了。”
1238年的廬州城下,前來救援的各路大軍中就有呂文德跟他的黑炭軍。
黑炭軍屢立戰功,呂文德又是趙葵的親信,朝廷論功行賞,呂文德的官升得也很快。淳三年(1243年)二月,福州觀察使、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呂文德受命總統兩淮兵馬,開始獨當一面。
————————————
摘自《最後的抵抗》
45年,從聯蒙滅金到崖山之戰,抵抗的終點不是勝利,是尊嚴。
作者:宿巍 太白文藝出版社 鳳凰壹力
從端平入洛到崖山之戰,是什麼支援着南宋政權在橫掃世界的蒙古鐵騎的沖擊下堅持抗争45年?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
本書細緻還原了1234年—1279年間南宋、蒙古兩個政權之間的生死較量。
作者簡介
宿巍,遼甯沈陽人,青年曆史作家,精研宋史,畢業于吉林大學曆史系,曆史學碩士學位,曾就職于北方文藝出版社。
内容簡介
本書聯蒙滅金寫起,到崖山海戰、文天祥就義為止。寫了南宋和蒙古之間長達45年之久的攻防作戰。
13世紀中葉,蒙古迅速崛起,兵鋒所向,東亞大地上的各個國家相繼被并入蒙古帝國的版圖之内。在蒙古滅金的之後,南宋獨自抵抗蒙古軍團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本書還原了兩個政權之間的生死較量,這場斷斷續續打了四十多年的戰争留給了我們太多的故事和思考。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擅自轉載|
|如有版權相關問題可聯系背景處理|
★鳳凰壹力|極緻閱讀體驗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