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家姓》之呂姓

呂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2007年和2010年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在台灣省排名第二十六位。人口約七百零一萬五千餘,占中國人口總數的0.44%左右。

《百家姓》之呂姓

姓氏來源:

1、出自姜姓,以國為氏。

其始祖為呂侯即呂尚,又稱姜子牙。相傳上古部族首領神農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為姓,稱姜姓。後來姜姓羌人發展出四支胞族既四嶽,呂部族就是其中一支。該部落的首領在夏時被封為呂侯,建姜姓諸侯國呂國(在今河南南陽)。春秋時,呂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以國為氏,稱呂氏,史稱呂姓正宗。古時,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呂國,史稱東呂,實為南陽呂國分出的一支。春秋時,東呂為宋所滅,其後裔也以國為氏,稱呂氏。

2、出自魏氏。

春秋時晉國有呂氏,系從魏氏分化而來。

3、出自少數民族改姓。

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原鮮卑族之代北複姓叱呂氏、叱丘氏改為漢字單姓呂氏。五代後周時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呂陵氏為漢字單姓呂氏。

《百家姓》之呂姓

遷徙分布

呂姓播遷頻繁,分布比較廣泛。

南陽呂國滅亡後,部分遺民被遷至今湖北蕲春。新蔡呂國亡國後,遺民主要分布今河南南部及安徽北部。

齊國呂氏在康公失國前已散居韓、魏、齊、魯之間,其後子孫有在陝西、甘肅發展繁衍的。

兩漢時期,呂氏還分布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的一些地方。東漢末年,西陽人呂範,避亂移居壽春(今安徽壽縣)。

三國時,蜀漢不韋人呂凱、魏任城人呂虔均有後裔徙居河東(今山西 永濟縣西南)。

南北朝時,今浙江、江蘇的不少地方均有呂姓居民。

北宋初,呂氏有一支徙居福建,分布于泉、漳二州,後有部分移居廣東。

自清代康熙年間開始,閩、粵呂氏有多支移居台灣,進而又有一些人遠徙海外,分布于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文萊、越南、美國、加拿大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