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活着的是龐統!最後能打敗司馬懿,統一天下嗎?作為劉備的右軍師,龐統一直不同意諸葛亮的意見,龐統認為:荊州是荒殘之地、按當時的環境來說已經人物彈絕、荊州東邊有強大的孫權,北邊又有虎視眈眈的曹操,如果占領荊州會處于兩面夾擊的局面。而且荊州飽受多年的戰争之苦,雖然是富足之地,但是經過長年的戰亂使得當地的人才、物資極度匮乏。是以荊州不可作為劉備攻取天下的根基。

劉備這個人很有自知之明,在進攻西川的時候帶了龐統,讓諸葛亮留守荊州,決策非常明智,物盡其才、人盡其用。龐統、法正死了以後,蜀漢方面軍事進攻能力極強的人就沒有了,諸葛亮雖然也很出色。但是更适合守城,他在攻城方面并沒有龐統他們厲害,甚至還不如劉備。這也是夷陵之戰時,劉備為何讓諸葛亮守護後方,沒有帶在身上進攻東吳的原因。
龐統雖然有許多主張與劉歇業的相符,但要想真正實行自己的政策,必然會有與歇業沖突的地方,當龐統與歇業有了沖突時,劉歇業的立場就會與龐統逐漸疏遠。當龐統感覺到自己不被信任時,他不會像諸葛亮那樣默而認之,而會一如既往地怠工,希望以此方式求得上次的關注。一次可以,兩次可以寬容,三次就會讓人厭煩了。是以即使龐統不死,司馬懿不會被擊敗。風格上面,諸葛亮是希望做到事無巨細殺人于無形,潤物春風的類型,比較中和,但是龐統的風格是激進的果敢的,在蜀國後期是需要激進的政策去刺激蜀漢的發展,也是對抗司馬懿的一個方法,諸葛亮和老奸巨猾的司馬懿總想比智力,但是司馬懿完全不會,他也沒有什麼惺惺相惜的情感,他是不擇手段的,這點是龐統的緻力點。如果遇到龐統,司馬懿的麻煩無疑要大一些。
諸葛亮的一項短闆,是其北伐屢屢無功的重要因素諸葛亮曆次北伐,每次都是一個明确的方針,但缺乏彈性。是以,一旦原定方針無法實作時,就會顯得一籌莫展。比如,第二次北伐時,諸葛亮攻陳倉。魏軍提前在陳倉加強了防務,諸葛亮就缺乏攻堅之力了。當時奉命赴援的張邰在出發前就認為:可能張邰還沒到諸葛亮就要退軍了!第四、五次北伐時,當原定計劃未達到效果時,面對司馬懿的堅守不出,也是辦法不多。雖然諸葛亮每次北伐時的戰役構思不可謂不巧妙,但戰場形勢千變萬化,哪能事事如意呢?臨陣應變的不足,是諸葛亮屢屢北伐無功的重要原因。
從劉備用人看:龐統的臨陣之能似乎略高于諸葛亮,但就識人而言,劉備算是三國中數一數二的了。從他對諸葛亮、龐統的使用中,可以看出兩人的優劣。劉備在世時,諸葛亮多是坐鎮後方,充分發揮其相才,治理内政、操練軍隊。征戰之事,一般很少聽到諸葛亮的高論。
同時,在具體的攻伐問題上,諸葛亮似乎很少發言。比如,攻不攻三巴?打不打漢中?劉備與法正、黃權再三商議,諸葛亮幾乎沒有發言。關羽被殺後,要不要東征孫權?趙雲們紛紛發言,諸葛亮似乎也沒有發言。看來,對于諸葛亮,劉備所用的,是其相才。統領全局、治理内政。至于臨陣應變,似乎龐統、法正都要排在諸葛亮之前。橫向比較:從龐統、諸葛亮的獻策看,龐統的應變能力似乎更強由于發光發熱的時間很短,龐統的表現不多。但是,僅從他取益州中的表現看,龐統應變能力更強,所用方略也更有彈性。
在劉備進入益州後,劉璋親自前來為了取益州。龐統提出了第一個方略是:在與劉璋會面時扣住劉璋。然後再趁亂攻擊群龍無首的益州(該方略被劉備否決)。在劉璋和劉備翻臉後,龐統又是提出了層次分明的上中下三策:上策,趁劉璋防備不嚴,以一支精兵直接到成都捉拿劉璋;中策,借故召喚劉璋的大将高沛、楊懷,收他們的精兵,再攻成都;下策,退回白帝城,重新與荊州方向建立聯系。看來,龐統的方略是極具彈性的。偏激、穩妥、保守的都有方案。在征讨公孫淵之前,他就把對手的方略(會先據河抵抗、失利後退守襄平)預計得清清楚楚:對平叛所需時間(去多久、打多久、回來多久)都了然于胸。
在與諸葛亮作戰時,他也精确地預計了諸葛亮将在什麼時候,什麼方向發起北伐。(第五次北伐前,他斷定諸葛亮至少要準備三年,再從隴右出兵)。但是,司馬懿在臨陣奇變上就不如張邰、郭淮這樣的宿将了。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司馬懿不聽張邰的建議,被諸葛亮牽着鼻子走,先被割了上邽之麥,又遭遇了鹵城之敗:第五次北伐時,若非郭淮及時提醒,他險些被諸葛亮橫拒渭水,切斷關隴之間的水路;是以,如果遇到龐統這種更為奇巧的用兵風格,司馬懿估計有點夠嗆。
陳壽在評價諸葛亮時說:諸葛亮應變将略,非其所長。有不少朋友就此把諸葛亮認定為“打仗不行”了。其實,這裡說的長處、短處,都是把他們當成當時的頂級統帥來評價的。這就好像,有人說:梅西頭球不好。确實,如果把他當成球王級别的人物,他的頭球确實不如那些靠頭球吃飯的空霸。但是,梅西的頭球比起一般二般的球員還是強許多的!同樣,印象中壹歡“堅守不出”的司馬懿破孟達、征遼東,都是風馳電掣,輕松完虐;印象中“一生唯謹慎”的諸葛亮征南中,也是大膽深入,幹淨利落。他們的短闆,隻有在遇到他們同一級别的對手時才會顯現。是以:本文中所說的優缺點,都是以“頂級”這個标準來衡量的。請各位見諒!總的來說,我認為,龐統(或法正)臨陣(但背後需要諸葛亮治國、練軍),司馬懿是難以抵擋的。不過,北伐的結果恐怕依然很難改變。畢竟,戰争的勝負關鍵還是看國力。在司馬懿的背後,站着一個更為強大的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