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們講到承諾和一緻對于教育孩子的重要意義,感情世界裡這一心理學原理,同樣也對兩個人産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和深遠影響。

簡單來說:“夫妻或戀人時常定下共同目标、互相許諾,幸福感會大幅提升,也相對容易走到最後!”
說到這兒,女人們常潑冷水:“甯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相信男人這張嘴。”是的,不排除一部分“渣男”做很多承諾,最後卻不兌現。但大部分人在未決定好前,連承諾都很難做出。
比如剛認識幾天的戀人,突然要對方承諾結婚,即便是滿嘴跑火車的人也會發愣。因為一旦做出承諾,就會努力保持一緻。在大衆心裡,前後一緻是一種很好的為人特點,不具備這點的人,會被視為浮躁、優柔寡斷、欠缺穩定;具備這一點的人,則顯得理性、自信、值得信賴。顯然大部分人内心裡希望成為後者,至少表現得如此。
是以承諾和一緻總是會對愛情帶來超乎尋常的影響力
聽到對方主動說我希望成為你心中的完美戀人,往往比我想要你為我變成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實作。
婚姻裡我們總是要求對方為自己變成賢妻良母、賢夫良父,一旦對方做不到我們就會失落至極,以至于發生争吵。可是我們卻不曾去探究過真實原因。
比如丈夫某段時間經常因工作晚歸,妻子不問原因就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不顧家,卻沒曾想過是因為丈夫最近才換新工作,需要學習新内容,是以加班完成各項任務在所難免。這時妻子要求對方必須準點回家,在丈夫看來就是無理取鬧,長此以往雙方僵持不下。
如果這時妻子報以更多溫暖的關心和了解,亦或是歸家時端上一杯熱茶,并述說母子期盼他多陪伴的苦衷,相信丈夫有點責任感都會自己說出:“盡快适應新工作讓家庭生活回歸正軌”。
公開承諾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
很多人苦惱明明熱戀的兩個人,對方卻不願意向外人公布戀情或發朋友圈“官宣”。那是因為公開承諾往往比私下承諾更難作出,也更容易讓人努力遵循。
傑出心理學家莫頓多伊奇做過一個當衆承諾的實驗:分别給三組大學生看直線,讓他們估計一下長度。第一組需要公開最初判斷,把估值寫出來交給實驗人員;第二組也得對自己的估值做出承諾,但隻需悄悄把數值寫在磁性闆上,并可趁沒人時擦掉;第三組學生完全不需要做出承諾,隻要自己記住就好。最後研究人員拿出新證據告訴他們估值都是錯的,現在有機會更正自己的估值。結果就是:沒有公開承諾的第三組立刻改掉了自己原有的數值,第二組盡管未完全對外承諾,猶豫是否改掉,但最後仍然堅持自己所寫的;而最不情願更改估值的是公開承諾的第一組,并為自己找到很多堅持的理由已顯示自己的正确性。
這個實驗表明人們總會堅持自己的公開決定,顯然在愛情中稍作使用,就會使我們戀愛關系更加堅固。
比如我們想确定一段關系,就會很有儀式感和好友聚餐時公布這段戀情或者發朋友圈官宣;反之極不願意這樣做又沒有特殊原因,就要考慮這段戀情對方是否真心。又比如為了表明願意付出,在雙方父母或朋友面前公開說明會為對方學做某些菜品,努力掙錢今年帶對方去哪裡旅行,都會成為幸福愛情的助推劑去。哪怕物質上的許諾最後未能實作,也會因看到對方努力争取的态度而感動。
書面承諾讓愛進一步升華
愛情進入到一定階段,或多或少避不開上面提到的公開承諾。但比公開承諾更讓人容易遵守的是書面承諾。因為書面承諾比口頭公開承諾付出更多努力,為一個承諾付出的努力越多,加上潛意識裡的“契約精神”,他對承諾者的影響也就越大。
就類似人們常說:“越難得到的會越覺得珍貴,越是會珍惜。”
現在這個時代離婚率越來越高,不僅僅是90後00後比老一輩人思想更開放。更因為科技發達的今天,經常跟另一半都是語音或打字溝通。即時通訊代替了以前的書信往來,深思熟慮寫下的情書承諾也變成了現在的一時口嗨,可能說過的話很快就忘得一幹二淨。
是以我們在感覺對方不那麼在乎彼此的情況下,不妨找時間,安靜地待在家裡,各自一張紙一支筆,寫下自己看到對方的優點,自己存在的缺點,以及希望未來一起努力創造什麼樣的生活,諸如此類。有了白紙黑字的承諾,也就有了目标和希望,也能看到對方更多優點和關心。自然而然兩個人的心又牢牢鎖到一塊!
最後我想說,美好的愛情是不期而遇,而要維持美好的愛情長久下去,也需要主動經營。用心了解彼此,努力讓對方主動說出内心承諾,公開承諾,乃至書寫美好承諾,幸福的愛情總會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