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讲到承诺和一致对于教育孩子的重要意义,感情世界里这一心理学原理,同样也对两个人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和深远影响。

简单来说:“夫妻或恋人时常定下共同目标、相互许诺,幸福感会大幅提升,也相对容易走到最后!”
说到这儿,女人们常泼冷水:“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相信男人这张嘴。”是的,不排除一部分“渣男”做很多承诺,最后却不兑现。但大部分人在未决定好前,连承诺都很难做出。
比如刚认识几天的恋人,突然要对方承诺结婚,即便是满嘴跑火车的人也会发愣。因为一旦做出承诺,就会努力保持一致。在大众心里,前后一致是一种很好的为人特点,不具备这点的人,会被视为浮躁、优柔寡断、欠缺稳定;具备这一点的人,则显得理性、自信、值得信赖。显然大部分人内心里希望成为后者,至少表现得如此。
因此承诺和一致总是会对爱情带来超乎寻常的影响力
听到对方主动说我希望成为你心中的完美恋人,往往比我想要你为我变成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实现。
婚姻里我们总是要求对方为自己变成贤妻良母、贤夫良父,一旦对方做不到我们就会失落至极,以至于发生争吵。可是我们却不曾去探究过真实原因。
比如丈夫某段时间经常因工作晚归,妻子不问原因就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不顾家,却没曾想过是因为丈夫最近才换新工作,需要学习新内容,所以加班完成各项任务在所难免。这时妻子要求对方必须准点回家,在丈夫看来就是无理取闹,长此以往双方僵持不下。
如果这时妻子报以更多温暖的关心和理解,亦或是归家时端上一杯热茶,并述说母子期盼他多陪伴的苦衷,相信丈夫有点责任感都会自己说出:“尽快适应新工作让家庭生活回归正轨”。
公开承诺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
很多人苦恼明明热恋的两个人,对方却不愿意向外人公布恋情或发朋友圈“官宣”。那是因为公开承诺往往比私下承诺更难作出,也更容易让人努力遵循。
杰出心理学家莫顿多伊奇做过一个当众承诺的实验:分别给三组大学生看直线,让他们估计一下长度。第一组需要公开最初判断,把估值写出来交给实验人员;第二组也得对自己的估值做出承诺,但只需悄悄把数值写在磁性板上,并可趁没人时擦掉;第三组学生完全不需要做出承诺,只要自己记住就好。最后研究人员拿出新证据告诉他们估值都是错的,现在有机会更正自己的估值。结果就是:没有公开承诺的第三组立刻改掉了自己原有的数值,第二组尽管未完全对外承诺,犹豫是否改掉,但最后仍然坚持自己所写的;而最不情愿更改估值的是公开承诺的第一组,并为自己找到很多坚持的理由已显示自己的正确性。
这个实验表明人们总会坚持自己的公开决定,显然在爱情中稍作使用,就会使我们恋爱关系更加坚固。
比如我们想确定一段关系,就会很有仪式感和好友聚餐时公布这段恋情或者发朋友圈官宣;反之极不愿意这样做又没有特殊原因,就要考虑这段恋情对方是否真心。又比如为了表明愿意付出,在双方父母或朋友面前公开说明会为对方学做某些菜品,努力挣钱今年带对方去哪里旅行,都会成为幸福爱情的助推剂去。哪怕物质上的许诺最后未能实现,也会因看到对方努力争取的态度而感动。
书面承诺让爱进一步升华
爱情进入到一定阶段,或多或少避不开上面提到的公开承诺。但比公开承诺更让人容易遵守的是书面承诺。因为书面承诺比口头公开承诺付出更多努力,为一个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加上潜意识里的“契约精神”,他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
就类似人们常说:“越难得到的会越觉得珍贵,越是会珍惜。”
现在这个时代离婚率越来越高,不仅仅是90后00后比老一辈人思想更开放。更因为科技发达的今天,经常跟另一半都是语音或打字沟通。即时通讯代替了以前的书信往来,深思熟虑写下的情书承诺也变成了现在的一时口嗨,可能说过的话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我们在感觉对方不那么在乎彼此的情况下,不妨找时间,安静地待在家里,各自一张纸一支笔,写下自己看到对方的优点,自己存在的缺点,以及希望未来一起努力创造什么样的生活,诸如此类。有了白纸黑字的承诺,也就有了目标和希望,也能看到对方更多优点和关心。自然而然两个人的心又牢牢锁到一块!
最后我想说,美好的爱情是不期而遇,而要维持美好的爱情长久下去,也需要主动经营。用心了解彼此,努力让对方主动说出内心承诺,公开承诺,乃至书写美好承诺,幸福的爱情总会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