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有一種眺望/藏匿理論,從進化的角度解釋人對風景的偏好,大概意思是,我們最喜歡從一個安全的地方凝視自然,因為既有着捕食者的視野,又不需要擔心背後有危險。

姆明谷的魅力可能就在于此——站在姆明媽媽的廚房裡,遙望北歐嚴酷的冬天,災難仿佛一步之遙,但你知道這裡一定是安全的。無論外面的世界有怎樣的危險,洪水、彗星、火山、嚴寒,姆明屋裡永遠舒适溫暖,火爐上總是煮着熱咖啡,烤箱裡總是有蛋糕,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問題是姆明媽媽的咖啡和擁抱解決不了的,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災難,姆明媽媽的手袋裡總有什麼東西可以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姆明谷的故事始于1939年。當時托芙·揚松女士隻有25歲。二戰剛剛爆發,蘇聯轟炸了赫爾辛基,她的兩個兄弟都去了戰場。她多年後的回憶錄裡說,當時的戰争讓她陷入了抑郁,畫畫變得毫無意義,她想要寫作,寫一個關于“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一個天真無邪的故事,創造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一個不被恐懼和仇恨壓垮的世界。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第一個故事叫《姆明與大洪水》,裡面有失蹤的人(姆明爸爸)、離散的家庭(姆明一家)、一群默默前行沒有靈魂的奇怪生靈(樹精),但在經曆了一系列的冒險之後,姆明一家終于團聚,善意得到回報,所有的朋友都被邀請到溫暖、安全的姆明屋裡一起生活。這本書要等到六年之後,戰争結束才得以出版,在前言裡,揚松這樣寫道,“這是我的第一個幸福大結局”。

托芙·揚松出生于芬蘭,父母都是藝術家,父親是著名的雕刻家,母親是插畫師,設計圖書和郵票。她繼承了他們的才華,15歲就考進了藝術學院,之後又在德國、意大利、法國、英國受過專業的繪畫訓練。二戰期間,她是一位活躍的反法西斯漫畫家,在一本瑞典語雜志GARM上發表了大量嘲諷希特勒和斯大林的的漫畫。她把希特勒畫成一個巨嬰,而當時的英國首相紀伯倫正在給他喂一塊蛋糕。當時,她的簽名就是一幅小小的姆明肖像,它的半個身體藏在長長的字母後面,鼻子巨大,身材瘦小,一幅全身戒備、憂心忡忡的樣子。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這個大鼻子、半河馬半山妖的形象是從哪裡來的呢?

有人說,是揚松小時候,大人為了吓唬偷吃的小孩編出來的,說廚房的櫥櫃裡躲着山妖,會在偷吃的小孩脖子背後吹冷氣。也有人說,是有一次和弟弟就康德哲學進行了一場激烈的争論之後,她在廁所的牆壁下畫下來的一個“你能想像到的世界上最醜陋的生物”,旁邊還寫着一句“自由是最好的東西。”

總之,在之後漫長的歲月裡,在托芙·揚松的筆下,姆明從原來醜陋猙獰的山妖形象變得越來越可愛、友善、充滿哲學氣質,有人覺得他像維尼熊,有人說他像史努比。他沒有嘴巴,但他的彎彎的眉眼、胖乎乎的下巴、圓滾滾的肚子、可以表現出那麼多的喜悅、憂傷、脆弱。他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豐滿,姆明谷的森林、大海、湖泊,處處都有冒險和奇遇,奇奇怪怪的朋友來來去去,但他的世界裡始終有一種幾乎令人怅惘的溫暖色調。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但是,托芙·楊松從不回避人生各種不愉快的現實。她的故事裡有很多的愛,也有很多的孤獨,包括愛得不到回應的孤獨。她的故事裡有很多的喜悅和冒險,但也有很多恐懼與憤怒,恐懼的陰影幾乎遍布整個姆明谷,尤其在冬日。

有一年,漫長的冬日未盡,姆明突然醒來,發現所有人都還在冬眠,整個世界顯得無比的陌生和沉寂。姆明陷入巨大的恐懼,懷疑是不是在他睡覺的時候,整個世界死掉了,隻剩下了他一個人。

《十一月的姆明谷》是一個更怪異的冬日故事。幾個姆明谷的故人不約而同的來到姆明谷,卻發現姆明一家不在,隻剩下一個空蕩蕩的屋子。窗外下着大雨,而他們毫無目的的在房間裡遊蕩。他們努力的找到一些事情做,但一切似乎顯得毫無意義。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對楊松而言,北歐的自然風景也是心靈的風景,森林、大海、火山、嚴寒、沼澤似乎都有所指,象征着她筆下那些古怪鮮明的人物們脆弱的情感世界。他們似乎各自代表了某種複雜的人格面向,某種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且各有各的瘋狂。

姆明媽媽當然是永遠的愛與溫暖的源頭,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與困厄,姆明總是相信,隻要姆明媽媽在,一切都會好的,哪怕彗星立刻就要撞上地球。但姆明媽媽也有她崩潰的瞬間,在《姆明爸爸在海上》,姆明爸爸非要一家人搬到孤島的燈塔裡居住,姆明媽媽思念姆明谷成疾,瘋狂的在牆上一遍遍畫她的花園。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姆明爸爸對于人生有一種一言難盡的失落感,他的心裡藏着不安分的種子,他的浪漫主義和冒險故事裡帶着強烈的自戀傾向,好像必須将他的家人置于險境,讓他們依賴于他,才能證明他存在的價值。

姆明谷的花園裡有一個屬于一個人的水晶球。他喜歡長久的盯着那個水晶球,看他的家人們映照在這個水晶球上,“這讓他感到他們全都需要保護,他們都在隻有他知道的深海底下。”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史力奇代表了自由,也許還有孤獨,雖然他是姆明最好的朋友,但這位永遠叼着煙鬥的音樂家總是四處流浪,在聞到冬日氣息的第一時間離開,又準時在第一個溫暖的春日回來。小孩子也許羨慕史力奇的自由,可以四處流浪,但成年人也許會更好奇,為什麼他總是回來?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亞美,姆明谷裡最小的精靈,尖利刻薄,甚至有點冷酷無情,但也洞察秋毫,一針見血。看到一隻松鼠凍死在路上,她想到的是怎麼用松鼠的大尾巴做一個手電筒。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麝鼠是哲學家,他整天躺在吊床上一邊思考着一切毫無意義,一邊等着姆明媽媽給他送來熱的食物和幹淨的枕頭。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希米倫是否代表了成人世界渴望的秩序與權威?昆蟲、花朵、郵票……無論什麼東西,好像經過收藏、分類,貼上标簽之後,這個世界就有了秩序,他就可以免于那些存在主義式的焦慮,而知道該怎麼生活了。但當他的收藏終于完整了之後,卻陷入了崩潰——現在,他隻是一個所有者。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費尼鐘屬于強迫症人格,有點傻氣,有點大驚小怪,害怕蟲子和一切髒的東西,總是不斷的在清掃。他們恪守古闆的禮貌,總是邀請自己并不喜歡的親戚朋友來吃飯。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樹精是一種長的像蘆筍的古怪精靈,蒼白,安靜,它們不會思考、不會感受,什麼都不說,什麼也不關心,隻是四處不停的尋找,但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尋找什麼。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哥谷大概是一種恐懼、或者絕望的意象,巨大、灰暗、冷冰冰,凡是她坐過的地面都結了一層霜,凡是她摸過的東西都會死去。如果她在某個地方坐上一個小時,那裡的土地就會變成永遠的荒漠。哈利波特裡的攝魂怪不知道是否是從她身上得到的靈感?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但是,揚松最難得之處就在于,即便是最不讨人喜歡的角色,她也給予同情和慰借。她取笑他們,但也尊重他們笨拙的努力。最後,是姆明在冰冷幽暗的哥谷身上看到對溫暖的渴望,并最終馴服了她。他提着燈籠去海邊,看着哥谷跳舞,直到她坐着的沙子不再結霜。荷蘭童書作家凱蒂·克勞澤告訴我,她熱愛姆明的世界,因為在那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是的,姆明谷裡有自然災害,有心碎,有死亡,但所有的瘋狂、缺陷和不完美,也都得到包容。但是,在孩子們能夠了解和欣賞這樣的包容之前,我很願意向大家推薦這套由姆明谷的故事改編的繪本系列。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前90名下單者贈送限量帆布包

在這套書中,孩子們可以先認識姆明谷裡這些奇妙的風景和生靈,比如大海、森林、孤島、燈塔、海上的風暴,天邊的極光,姆明媽媽的茶會,姆明爸爸的探險,姆明與哥妮的愛情,姆明與史力奇的友誼……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其中有一個故事《姆明和許願星》,講的是姆明在水邊玩耍時發現了一顆完美的鵝卵石,閃耀着星星的光芒。于是大家一緻認為這應該是一顆掉落的星星,可以對着它許願。到底該許什麼一個什麼心願呢?許下了心願之後,什麼時候才能實作呢?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願望是一個很不好捉摸的東西。”史力奇這麼說,姆明媽媽也這麼說。它也許下一秒就實作,也許永遠不會實作,也許隻是一個一廂情願的夢。

你怎麼讀這個故事,決定了你将如何了解姆明谷。如果你覺得這隻是一個很傻的小故事,騙騙小孩子的玩意兒,那麼,這就是一個很傻的小故事而已。但如果你願意對着這些文字和畫面多一點思考和感受,如果你願意再去讀一讀《姆明谷》的小說,也許你會懷疑,或許整個姆明谷就是托芙·揚松對着流星許下的一個心願?然後,也許你會意識到這個心願的力量,遠遠超越了姆明谷本身,甚至遠遠超過了北歐的星空,即使我們站在半個地球之外,都能感受到它在我們心裡投下的光亮。

END

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包容每個人

前90名下單的讀者,贈送限量帆布包,顔色随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