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觸手可及的“訊息快感”,正在閹割你的閱讀能力【1】【2】 【3】 【4】 【5】

<h1 class="pgc-h-arrow-right">【1】</h1>

前兩天,我看了一篇公衆号文章,文中提到楊绛先生的一些趣事,看完正準備退出的時候,一條炸眼的評論闖入我的視線:

楊绛女士!楊绛是女士好嗎!!!

我立刻明白了這位讀者的意思,随後心情複雜地點了左上角的關閉按鈕。

提起楊绛先生,有的人,隻知道,她是女性作家。而有的人,從這中國最後一位被尊稱“先生”的女性,談到了《唐·吉诃德》,談到了夢幻騎士,談到了理想與現實。

觸手可及的“訊息快感”,正在閹割你的閱讀能力【1】【2】 【3】 【4】 【5】

奧美著名廣告《我害怕閱讀的人》中有這樣一段:

我害怕閱讀的人。一跟他們談話,我就像一個透明的人,蒼白的腦袋無法隐藏。

我所擁有的内涵是什麼?不就是人人能脫口而出,遊蕩在空氣中最通俗的認知嗎?像心髒在身體的左邊。春天之後是夏天。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

但閱讀的人在知識裡遨遊,能從食譜論及管理學,八卦周刊講到社會趨勢,甚至空中躍下的貓,都能讓他們對建築防震理論侃侃而談。

我認為,這是對閱讀與不閱讀,最好的注釋之一。

觸手可及的“訊息快感”,正在閹割你的閱讀能力【1】【2】 【3】 【4】 【5】

<h1 class="pgc-h-arrow-right">【2】</h1>

1786年,本傑明·富蘭克林充滿憂慮地評論道,美國人醉心于報紙和小冊子,以至于沒有時間來看書。

有了報紙尚且如此,更何況電腦和手機。

科技的發展,讓海量的垃圾訊息以驚人的速度湧入我們的視野,隻要你願意,每天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擷取各地的奇葩新鮮事。

短視訊的發展,更是直接解放了大腦對文字和畫面的轉換處理過程。所見即所得,看到的一瞬間就足以讓廉價的快感流遍全身,然後迅速消失,迎接下一輪刺激。

想要維持這種快速而又幾乎無法持續的愉悅,我們不得不一直接受新訊息的刺激,同時也讓我們感受樂趣的門檻值不斷攀升。

一旦我們不能馬上從中獲得快樂,也就沒有動力再堅持下去。

觸手可及的“訊息快感”,正在閹割你的閱讀能力【1】【2】 【3】 【4】 【5】

北宋教育家程頤,曾說:

外物之味,久則可厭;

讀書之味,愈久愈深。

可惜,如今絕大部分人,在讀書這件事上,都無法久到足以體會其中之味。更多的是,一拿起書,沒看兩頁,就昏昏欲睡。

宋太宗日理萬機之暇,日覽《太平禦覽》二卷,卻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能讓他百忙之中還要抽空堅持閱讀的,大概就是讀書帶來的細水長流的樂趣。

觸手可及的“訊息快感”,正在閹割你的閱讀能力【1】【2】 【3】 【4】 【5】

<h1 class="pgc-h-arrow-right"> 【3】</h1>

古時,人們說,開卷有益,幾乎無可辯駁。

書,在印刷術出現以前,著于竹帛謂之書,竹是竹簡,帛是缣素,一本書由來何其不易,能垂于書者,更是不朽的奇才,傳世的經典。

這種與經典奇才對話的閱讀,必然開卷有益。而如今,書以極其豐富的形式,低廉的擷取成本,充斥于我們的生活。

個人IP空前爆發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是内容的消費者,同時也是内容的生産者,不論是文章還是書籍,都是良莠不齊,不乏粗制濫造。

讀什麼樣的書,塑造了什麼樣的你。

讀書的成本低了,擇書的成本卻空前地提高了。

觸手可及的“訊息快感”,正在閹割你的閱讀能力【1】【2】 【3】 【4】 【5】

<h1 class="pgc-h-arrow-right"> 【4】</h1>

你的生活裡,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們常常看書,看不同的書,每一本都能産生共鳴,受益匪淺。

與你聊天時,總是能引用最新學到的觀點,但是當你想要和他深入探讨的時候,他卻常常說不出個是以然來,隻能是生搬硬套,不置可否。

而有一部分人,你不知道他究竟看了多少書,什麼書,聊起天來,卻是信手拈來,他所讀所看,最後都從不同的角度與他的觀念融合了。聽完以後,說不出來哪裡厲害,卻常常讓人茅塞頓開,如沐春風。

這,大概就是經過武裝的大腦,和裸奔的大腦,面對新知識,新觀點,截然不同的碰撞結果。

觸手可及的“訊息快感”,正在閹割你的閱讀能力【1】【2】 【3】 【4】 【5】

所謂武裝大腦,我的了解是,對優質的書籍,深入地研讀和實踐,隻有這樣,才能在我們空無一物的大腦中,澆築第一層根基,形成基本的價值觀。

在沒有形成基本價值觀和辨識内容優劣的能力之前,你所看的每一本書,每一個觀點,都像一個個孤立零散的點,随着新的觀點湧入,限于大腦記憶和容量,最久遠的那個點就會消失。

而一旦有了基本的價值觀,就像蜘蛛織網,每一個點,都将得到聯系,無論你在這張網的哪一點得到什麼樣的觀點碰撞,都将牽動整張網顫動,最後達到新的平衡。

這個過程,就是融合。

我們讀書,終其一生,都是在享受這種碰撞,融合,再添生機的樂趣。

觸手可及的“訊息快感”,正在閹割你的閱讀能力【1】【2】 【3】 【4】 【5】

<h1 class="pgc-h-arrow-right"> 【5】</h1>

美國著名而又高産的畫家摩西奶奶,從77歲才開始作畫,而後成為風靡全球的風俗畫畫家,正應驗那句,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作畫如此,讀書,也如此。

觸手可及的“訊息快感”,正在閹割你的閱讀能力【1】【2】 【3】 【4】 【5】

吃慣了高脂高糖的垃圾食品,你願不願意花上半天功夫,文火慢炖一鍋滋補高湯。

絲絲香味飄出砂鍋的縫隙,鑽入鼻孔,卻要耐着性子等待,最後在升騰的氤氲熱氣中,喝上一碗溫湯,濃郁香醇,回味無窮的那種。

喝過營養濃湯的人,都不再願意吃那垃圾食品;體會過讀書樂趣的人,已不再滿足于漫天的資訊。

而我們,總要讀點好書,滋養貧乏的靈魂,才不至于面目可憎,語言乏味

葉小魚跑跑跑:《文案變現》《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作者,在這個賬号上,由她和她的文案訓練營的小夥伴為大家寫作。歡迎關注賬号,了解更多職場成長幹貨。

本文作者:Y點點,葉小魚文案訓練營6期優秀學員,靜能碼字,動能暴走的非标準“工科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