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關中話中,兩者的讀音很相近。但是,鏡糕與甑糕,大不相同。
我們說過,甑糕是由周代的糗餌、粉餈不斷改進而來,這在美食曆史上是公認的。而我覺得鏡糕更像是最原始的糗餌粉餈。
看下粉餈的解釋:稻米黍米之粉做成的食品,上粘豆屑。
實際上鏡糕也就是這樣的。
鏡糕以糯米粉為食材,裝入木雕刻的蒸籠(類似甑)蒸制,其色澤白嫩、小如手鏡、圓若明月。出籠後穿牙簽,輔以豆粉、白糖、芝麻等佐料食用,入口綿糯香甜。

自作月牙就這麼簡單
舊時賣鏡糕一般是挑擔,一頭是爐子上架着蒸鍋、籠屜,另一頭則是米粉、各色輔料,挂個木牌,上書“八寶鏡糕”或書“玫瑰鏡糕”。待有人要了便卸下,就地起攤開始售賣。正所謂“柳蔭槐下清晝長,鏡糕擔子亦生香”。很多賣鏡糕的都是家傳,時間久遠。據說西安的鏡糕男神李泰森做了三十年,而他的兒子也已繼承了衣缽。
鏡糕男神李泰森
很多關中孩子的記憶中,都有鏡糕的美好,香甜軟糯、唇齒留香。
鏡糕攤點
随着時代的發展,鏡糕的食材中的輔料種類越來越多,由原來的三四樣輔料(白糖、豆粉、芝麻),發展到現在光蘸料就有五六種(玫瑰醬、山楂醬、草莓醬、藍莓、哈密瓜等),花樣越來越繁雜。
舊時的鏡糕發展到現在又有了玫瑰鏡糕、八寶鏡糕,甚至蒸制用的主材米粉換成藕粉的藕粉鏡糕,不用吃,單是看看就該流口水了。
木制的老籠屜
玫瑰鏡糕
卡通畫 鏡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