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投資會犯一個通病,那就是過于求快,過于注重眼前,而忽視了财不入急門,這個最簡單的投資,也是最根本的道理。對于晶片領域的投資更是如此,求快求大,而忘記了行業初衷。
首先,晶片行業是一個高技術高資本高投入的高科技行業,需要不斷研發不斷投入,才能在行業獲得一席之地。但是,由于最近幾年國際局勢惡化帶來的商業争端,導緻了這一個平時不怎麼被大衆熟知的行業,一下子成了全民熱點。進而導緻整個行業和闆塊水漲船高,市值突破天際,甚至一些電子制造企業也市值暴漲,我心想這跟晶片有啥關系啊,難不成富士康要造晶片了。但是玩笑歸玩笑,現在的情況确實刻不容緩,晶片短缺已經是個實實在在的事了。那麼面對現在的情況,我們有必要靜下心來,好好複盤一下整個行業,我們到底是在哪個環節有薄弱,需要加強,而不是一擁而上,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我們首先要明确一點,相比汽車,房地産,機電制造等行業來說,晶片其實是一個比較小型的行業。是以,我們更需要的是有相關資質和能力企業去努力,我們給予充分的政策支援和資金支援。而不是是個企業就來蹭熱度,賺快錢。其實,相比整個行業來說,我們不缺設計和後期包裝,封測,缺的主要是生産裝置和主要生産中端,也就是類似于台積電的功能。當然了,部分核心原材料也存在短缺。而國内晶片生産裝置商裡面,比較核心的就是北方華創和上海微電子研究所。是以,在大部分晶片相關公司股價一輪遊以後,隻有它不斷創新高,就是這個原因。因為伴随着整個行業景氣度的提升,相關廠家生産線的大規模鋪設,對于生産裝置廠商來說就是營收擴大,利潤增加,企業規模快速擴張。
對于,北方華創來說,國外對于相關行業的制裁,反而是公司不斷努力發展最大的驅動力,畢竟自己有,永遠比買别人的更有底氣。唯一的潛在風險點,就是國外對于制裁的取消以後,國内部分廠商的跳票,轉向國外相關廠商購買裝置。畢竟,這種情況也不是第一次了,國内部分企業都輕車熟路了。但我還是想說,想讓别人看得起,首先自己得有骨氣,加油,我的中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