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拼經濟增速”到“做城市品牌”讀懂浙江“雙城記”

新華社杭州10月27日電 題:從“拼經濟增速”到“做城市品牌” 讀懂浙江“雙城記”

新華社記者方益波

杭州和甯波,并稱浙江城市發展的“雙子星座”,兩座城市間明裡暗裡的競争一直是個有看點的話題。

進入新時代後,杭甬“雙城記”正從以往的拼經濟增速,發展為依托資源禀賦打造核心競争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做城市品牌”,更加重視社會建設,拓展高品質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新空間。

早已跨過GDP“萬億俱樂部”門檻,這兩個城市紛紛把更多資源和注意力投向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富有創意的活動頻出,更加着眼于經濟社會協調均衡、全面發展。

各地釋出“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标,杭州提出高水準打造“數智杭州、宜居天堂”,甯波在建設“高水準國際港口名城”的同時,強調了“高品質東方文明之都”。專家指出,高品質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是一體兩面、不可分隔。

文體事業似乎和經濟是兩條道,但是在甯波傳統觀念中,優秀的文化人和工商業者本質相通,都是開拓者。甯波的城市口号中,“書藏古今”和“港通天下”并重。

改革開放之初,各地經常發生類似“諸暨蕭山搶西施”的逸事。不少地方對“故裡”品牌的競争背後,很大部分是為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往往“撿到籃裡都是菜”。

如今城市品牌建設對經濟、文化等各類元素開始精挑細選,更多考慮禀賦優勢和在經濟社會版圖中的定位。

杭州在2020年提出建設“中國數字經濟第一城”,這一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高于全市GDP增速9.4個百分點。杭州還打造“電商之都”“東方休閑之都”等品牌矩陣。

甯波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打造“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第一城”。甯波擁有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45家,居全國城市第一。單項冠軍追求的是細分市場的特色化、專業性,重量更重質。

兩個城市對城市品牌的了解,不止于眼前的“變現”,對文化内涵的追求和“講究”、對長遠布局的考慮日益凸顯。

浙江提出,展現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圖景,文化是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識度的辨別。

多年來,浙江提倡“富口袋”也要“富腦袋”。各地的發展立足經濟富裕客觀基礎,同時越來越重視精神富足的主觀感受。

目前杭州利用豐富的宋代遺存,正大力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展現國際水準、東方魅力、中國特色、江南韻味,打造世界一流曆史文化名城。甯波很早就開展全社會“美育”,率先推出“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2016年以來共舉辦活動3000餘場,服務800萬人次。全民藝術普及綜合參與率從五年前的52.2%上升到現在的80%以上。目前正建構鄉村文化振興體系,優質資源下沉,緻力“村村有品牌,戶戶有特色”。

甯波近年來建設書香之城、影視之城、音樂之城等文化品牌,著名指揮家俞峰執棒的甯波交響樂團等城市名片崛起迅速。東京奧運會上,甯波運動員7人參賽狂攬5金,這座以先進制造業著稱的城市如今被市民戲谑又自豪地稱為“五金店”。體育的“更快、更高、更強”精神,正是中國制造不斷創新、專注攻關、突破“卡脖子”難題所需要的精氣神。

以“獨特韻味、别樣精彩”為建設目标的杭州,2007年就提出把“生活品質之城”作為城市品牌,着眼于百姓最直接的體驗感、獲得感。2020年杭州提出建設“中國數字治理第一城”,緻力數字賦能、治理創新。今年以來,杭州打造“知冷知暖”的城市,推出了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等改革舉措。杭州市委改革辦表示,要為群衆幸福感實打實地破解一個個“頑疾”。

在比拼中進步,競争創造共赢。杭州強于數字化、資訊化和“人腦加電腦”的文創,甯波擁有制造業、外貿和港口資源優勢。兩座城市在建設工業網際網路、新能源汽車、內建電路、智能裝備等尖端産業,推進全方位、系統性重塑的數字化改革和美好生活、美麗生态建設等方面,合作前景可期。今年以來杭州、甯波兩地多次交流洽談,釋出的公告中着力強調了“錯位發展、協同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