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本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 近百年出了五十多個譯本卻公認一個譯名

  中國小康網訊 如果說讓中國女性評出“西方四大名著”的話,那麼,《簡愛》《呼嘯山莊》《傲慢與偏見》《玩偶之家》可能會高票當選,因為這四本書不但對西方女性解放運動産生過重大影響,而且,從五四時期濫觞,一直綿澤着獨立、自強、追求幸福的中國女性們至今。

  這四本隻有《玩偶之家》作者易蔔生是男性,其他三位都是女性。有意思的是,《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和《簡·愛》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親姐妹,而且,艾米莉和《傲慢與偏見》作者簡·奧斯汀一樣,終其一生,足不出戶,卻創作出了傳世的名著。

這本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 近百年出了五十多個譯本卻公認一個譯名

  《呼嘯山莊》(1939年)電影劇照

  艾米莉是勃朗特三姐妹中的老二,是一位天才女孩。她短短30年的人生,創作出了193首詩歌,卻隻留下一本小說,還是散文詩體的,那就是《呼嘯山莊》。然而這本書甫一出版,卻并不像姐姐夏洛蒂的《簡·愛》那樣暢銷,因為其先鋒的寫作手法、想象奇崛的文風和激進的女性主義,并不為當時世人所了解。

  直到二十世紀,她的作品才迎來了春天,其超前的意識到今天亦不過時,還有很多豐富的内涵留待未來去研究。被評論家譽為“唯一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遮沒了的書”。

  《呼嘯山莊》最早被介譯到我國,是在上世紀30年代。1930年,上海華通書局出版了第一個中文譯本,由晚清洋務派名宿伍光建翻譯,書名意譯為《狹路冤家》,艾米莉·勃朗特則被翻作厄密力·布綸忒。

  《呼嘯山莊》的電影版本與中國觀衆見面,則是9年以後了。美國聯美電影公司于1939年拍攝了史上第一部《呼嘯山莊》原著改編電影,我國幾乎與之同期上映,結果譯名與伍光建老先生的風格截然相反。

  如果說伍老譯成《狹路冤家》是想突出複仇主題,是從男主角希斯克利夫的角度,那麼,電影版本的譯名《魂歸離恨天》則突出了悲劇主題,是從女主角凱瑟琳的角度,名字透着濃濃的女權意識。

  三年後的1942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呼嘯山莊》的第二個中文譯本,譯名比第一個還要直白粗犷——《咆哮山莊》,直接把希斯克利夫的“日常動态”給展現出來了,可是譯者卻是一位翻譯出莎士比亞全集的文弱青年——梁實秋。

  這個譯名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争議,可能因為他和魯迅先生論戰過,是以人人“莫敢撄其鋒”。但是譯得這麼“随性”,終歸是對這位偉大女性的不敬,而且透着濃濃的“大男子主義”。

  隻有一個女孩站了出來,要為原著正名。她是西南聯大外文系的學生、《紅樓夢》中譯英的翻譯大家楊憲益的妹妹——時年23歲的楊苡。

  楊苡自述:“我想也許是梁先生從希刺克厲夫的乖戾性格與暴虐行為得到啟發,但我總認為這個書名不妥。在書中第一章裡已明确指出W. H.是希刺克厲夫的居住地,原屬于恩蕭家族的住宅的名稱,我想任何房主是不會願意用‘咆哮’二字稱自己的住宅去吓唬來訪者的。”

  但是,既然已經和男性權威叫闆了,總得拿出個新的方案。好在楊苡在西南聯大學英文,有個“念念有詞”的好作風。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楊苡來到窗前,外面和書中開頭那場陰森怖人的風雨之夜是那麼相似——

  “宛如凱瑟琳在窗外哭泣着叫我開窗。我所住的房子外面本來就是一片荒涼的花園,這時我幾乎感到我也是在當年約克郡曠野附近的那所古老的房子裡。我嘴裡不知不覺的念着Wuthering Heights……苦苦地想着該怎樣确切譯出它的意義,又能基本上接近它的讀音……忽然靈感自天而降,我興奮地寫下了‘呼嘯山莊’四個大字!”

  得到了神來之筆的書名,楊苡便開始潛心迻譯了。

  此時正值抗戰期間,另一位傳奇女性,隻比楊苡大5歲的作家、畫家、編輯趙清閣,正投身救亡運動,為了激勵民族鬥志,首次将《呼嘯山莊》搬上話劇舞台。由一個女孩創造了“第一”,梁實秋本人都敬佩至極。

  趙清閣的譯名柔中帶剛,叫《此恨綿綿》。化用自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此恨綿綿無絕期”一句,突出了民族大義與國仇家恨。

  這部五幕話劇在重慶、上海等地公演,在社會上産生了重大反響,1944年,重慶新中華文藝社出版了趙清閣的這個劇本。

  而到了1955年,楊苡定名為《呼嘯山莊》的翻譯版本,終于由平明出版社出版。從此,方平、田心、宋兆霖以男性譯者為主的50多個譯本,一直沿用這個名字,沒有人再提出異議。

  一位偉大的女性創作的一部偉大的散文詩體小說,促進了另一個偉大國度的偉大事業,并且由一個小女孩定下了一個流芳千古的書名,這本身就是一段傳奇。(朱子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