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标題并不是我想的,是這部電影的某一個視訊影評裡的話,也正是這句話引領我打開了《百鳥朝鳳》這部電影的門。
這些年,關于傳統手藝傳承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可以說層出不窮。有真心實意宣傳那些快要消失的傳統手藝,想讓很多的人了解這些被藏起來的瑰寶的;自然也有借着這個風頭虛假作秀的。
真心實意的宣傳和虛假作秀的最大差別就在呈現出東西的内容,真心實意的宣傳,往往用着最簡單樸實無法的内容,把重點放在傳統手藝本身。而那些打着宣傳十号的虛假作品,則喜歡用誇張的詞語描述,并不把内容重點放在傳統手藝的本身。
我看到"那是手藝人才能懂的一滴血"這樣的字樣,感到不屑,覺得這又是一部虛假宣傳,隻為了蹭熱度的作品。或者是為了驗證,或許是好奇,我看完了去一個視訊,我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愧疚。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唢呐一響,百鳥為王</h1>
"百鳥朝鳳"是中國民族器樂的十大名曲之一,它的節奏歡快,用唢呐模拟百鳥的聲音,一曲百鳥朝鳳中你能聽見自然當中百鳥争鳴,僅僅通過聽覺就給人營造出一種熱鬧歡快的場面。"百鳥朝鳳"在唢呐曲目當中,技巧最為全面,是以對于演奏者的技藝要求也有一定的高度。
其實在很久之前就聽過民間培養手藝人其實是不容易的,他不像是我們在學校裡接受教育,而是真正的和師傅吃喝住在一起,直到出師。"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句話說的大概是這樣的老師。
比起《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比這一部電影更出名的是這部電影的花邊新聞。"出品人跪求電影院排片"這樣的字眼不免讓人看到覺得難過,勾起人們對于這部電影的好奇。
其實在出品人跪求電影排片的背後,并不是沒有任何道理的。這部電影就像是一杯開水,寡淡無味,如果不是帶着情感去看,真的很難看下去。比起很多情節起伏跌宕,故事有沖擊性,男女主角顔值都線上的電影來講,《百鳥朝鳳》可以說是一樣都不占。
電影以農村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比起那些光鮮亮麗的都市故事,這樣的故事雖然樸實無華,卻也少了幾分誘惑力。我突然想到了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系列作品,可以說是并沒有什麼内涵,隻是一場紙醉金迷的故事。
但是,《小時代》系列電影的票房卻高達十幾億。這樣的對比就很明顯,《小時代》這樣的電影就迎合了大衆的口味。
人們總是喜歡在影視作品當中尋找自己生活中不曾擁有的東西,對這些遠離生活的虛幻的事情充滿幻想。
相比之下,《百鳥朝鳳》就顯得黯淡無光起來。且不談那些故事情節精彩紛呈,沖突轉合的商業電影,就是和普通的文藝片比選台,百鳥朝鳳也無法讓人真的融入到電影當中去,也怪不得出品人會跪下求電影院為《百鳥朝鳳》排片。
其實,像百鳥朝鳳這部電影在市場上的現象是一種可悲又無奈的事實,大家缺乏對本土化事物的認同,自然也就無法欣賞到百鳥朝鳳這一類電影當中所要表達的精神内涵。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唢呐,不是吹給别人聽的,而是最給自己聽的</h1>
老一輩的手藝人身上總有一股難以言喻的固執,這種固執和他們的脾氣融合在一起,就像他們對傳統手藝的堅守,難以磨滅。唢呐匠,不過是紅事白事上的一些聲樂裝點,是人們請來的排場而已。表面上大家客客氣氣的對着唢呐匠,見着了都稱一聲師傅。
可實際上唢呐匠的地位,可想而知。大家對于唢呐匠的态度,在老一輩的手藝人眼裡都看得清清楚楚。可是他們自己卻從來不因為這些看法而改變什麼,就像是他們面臨着來學這門手藝的人越來越少的窘境。
電影裡的焦三爺就是這樣一個很典型的老一輩傳統藝人。焦三爺外冷内熱,是個古闆的老頭兒子。焦三爺統共收了兩個徒弟,一個是天賦異禀的藍玉,一個是沒什麼天分的天鳴。有天賦的孩子誰都願意收,焦三爺收藍玉是理所當然。可是天鳴呢?
藍玉和天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對比。前者天賦異禀,靠着過人的天賦,就很快就掌握了一系列的唢呐技巧。而天鳴卻并不屬于天賦型選手,則要靠不斷的勤加練習才能夠趕上藍玉的步伐。
學徒當中能遇到這兩種人,隻是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選擇。天鳴雖然沒有藍玉那般過人的天賦,但是他是肯吃苦,肯努力。
對于天明來說,和藍玉一起學習是痛苦的,因為看上去無論他怎麼努力都無法像藍玉一樣得到師傅的青睐。中途天明也賭氣一般,偷偷的回過家。
但是,在家門口天鳴看見了父親以他為榮的樣子,看見了父親眼裡的希望和驕傲。天鳴再一次退縮了,就像他當初被父親逼着來學唢呐一樣。天鳴的心地是善良的,他見不得父親傷心。這也是當初焦三爺願意留下天鳴的原因。
"有才無德"和"有德無才"一直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議,真正的德才兼備還是少數。有人認為德行應該在才能之上,有人則認為一門手藝應該是才華在先。這樣的争論一直以來都存在,我們暫且不論,就單從《百鳥朝鳳》這部電影來看,電影支援的觀點應該是德行要在才能之前。就像焦三爺在選擇的時候,選擇了教天鳴吹奏百鳥朝鳳。
老一輩的手藝人把德行看的很重,就像焦三爺一樣,他拒絕給村長吹奏百鳥朝鳳。在焦三爺的眼裡,百鳥朝鳳不僅僅是給葬禮增加排場的樂曲,也是手藝人對于逝者最大的尊敬與認可。而村長根本不配得到百鳥朝鳳的尊重。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百鳥朝鳳,敬送亡人</h1>
電影呈現的道理有些直接,沒有什麼花裡胡哨的台詞,更沒有似是而非的場景。這部電影,就好像是父親和母親在教育我們的時候覺得一個例子,企圖用這樣最簡單的,直接的方法去告訴我們一個深沉的道理。是以,電影才會顯得有些枯燥乏味。
關于電影的所謂内涵,我隻想講到這裡,因為電影裡的道理并不深奧難懂。相反,隻要是耐心把電影看完了,就能夠發現導演藏在電影裡的主題。其實感觸更深的是在電影之外,就像是這部電影的花邊新聞比這部電影本身更加出名是一個道理。
《百鳥朝鳳》其實是七年前的電影,但是我卻是在三年前才在慢慢聽到了這部電影。中間隔了好幾年的時間裡,對于一部電影是一種緻命的打擊。
确實,在大家看到《百鳥朝鳳》這部電影之後,對他的評價很高。但是這樣高的評價對于這部電影的發展來說真的有什麼作用嗎?好像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百鳥朝鳳》是吳天明的最後一部作品,就算是贊美,電影人也再難以看到。
除了贊美之外别無所獲,對于電影來說,可能這才是最大的悲哀。不僅僅是電影,其實,在電影中所宣傳的傳統文化也是一樣。那些一直被大家說着是中華瑰寶,民族智慧的東西,需要的不僅僅隻是一句誇獎。
大家總是說着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這些年,關于中國傳統文化手藝的影視作品也層出不窮。可是越看越覺得難過,鋪天蓋地的喊口号都抵不過真的有一個人願意去學,願意去了解。
大家不都是這樣嗎?在看過了一部又一部優秀的作品之後,為之動容,甚至感到落淚,可是看過電影之後呢?會有多少人去真的了解影片當中宣傳的傳統藝術?又會有多少人會真的去支援影片當中宣傳的傳統藝術?就更不要說會放下自己的生活,真正的和傳統藝術融為一體。
我說這些并不是為了批判大家,也不是要刻意強調什麼扭曲什麼。隻是看到這樣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甚至越來越多,感到難過而已。這些制作影視作品的人就像是傳統工匠一樣,他們也在堅持不懈的為了我們的傳統文化獻出自己的力量,這和他們所拍的人是一樣的。
繞來繞去,還是會繞到中國文化自信上,雖然我很不願意說這些,因為說這些東西的時候總是顯得有些冠冕堂皇。但是,看到我們的東西一樣又一樣的消失,一樣又一樣的面臨着傳承丢失的風險,除了難過之外,也并不能夠為此做出什麼。
技藝需要有人去傳承,東西也自然需要有人去支援。那些美好的東西不需要虛妄和輕飄飄的贊美,更多的是需要實際行動的支援與傳承。如果最後除了贊美,一無所獲,那麼贊美也變成了一種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