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圖上的戰争:史思明意外橫掃20萬唐軍,大唐猛将李光弼絕地反擊

作者:曆史總探長

乾元元年,唐朝兩京之地被順利收複,駐守範陽的史思明歸降,整個大唐似乎又重新回光返照,再一次成為萬裡山河中最為強大的存在,可是讓肅宗皇帝想不到的是,這一切隻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

因為,肅宗皇帝的夢境很快就被已經歸降之後的史思明打破了!

李光弼作為成為史思明的老對手,看着史思明莫名其妙的投降,心裡面百思不得其解。史思明為什麼要投降?坐擁十三萬大軍的他為什麼會束手就擒?乖乖投降呢?

于是李光弼上奏肅宗皇帝,希望派遣烏承恩前去試探史思明,有可能的話直接除掉史思明。

當烏承恩抵達範陽的時候,史思明作為降将盛情款待了這位大唐使者。烏承恩趁着夜裡休息的時候,和自己的兒子商量着準備除掉史思明,這些話在無意之間被史思明安排的人聽到了,史思明勃然大怒,處死了這一對父子。

同時,剛剛降唐不久的史思明再次扯起了反抗唐朝的大旗。

肅宗皇帝看到這種情況,火速召集九大節度使前往平叛。但是平叛史思明之前,他還必須解決另一個敵人,他就是逃亡到邺郡的安慶緒。

為了能夠快速解決戰鬥,九大節度使一共統兵二十萬浩浩蕩蕩的向着邺郡方向挺進。

可是此次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

九大節度使,将近二十萬的大軍竟然沒有一個統帥,原因隻有一個,肅宗皇帝害怕功高震主的郭子儀、李光弼有震主之危,是以他派遣了宦官魚朝恩為監軍(全稱: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來制衡這九大節度使,并且作為朝廷特使,魚朝恩擁有着節制九大節度使的最高統軍之權。

肅宗皇帝不會想到自己此舉無疑是将九大節度使置于死地,九大節度使哪一個不是身經百戰的統帥,他們怎麼會聽一個宦官的?

在二十萬大軍挺進邺郡的時候,郭子儀帶領唐軍親自跨過黃河,兵鋒直指獲嘉、衛州。

地圖上的戰争:史思明意外橫掃20萬唐軍,大唐猛将李光弼絕地反擊

駐守在邺郡的安慶緒看着咄咄逼人的郭子儀,親自帶領着七萬軍隊前來援救衛州。雙方交戰正酣的時候,郭子儀帶領軍隊佯裝撤軍,安慶緒不知有詐,随後落入了郭子儀提前安排好的神射手埋伏圈,在密密麻麻的箭雨中,安慶緒損兵折将退回了邺郡。

地圖上的戰争:史思明意外橫掃20萬唐軍,大唐猛将李光弼絕地反擊

安慶緒眼看着自己已經無力反擊,隻能困守邺城,同時安慶緒開始向駐守在範陽的史思明求援,希望史思明能夠及時支援自己。史思明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帶領着十三萬的大軍奔赴邺城将軍隊駐紮在了邺城背面的滏陽,随後又親率大軍攻占了魏州。

在魏州城的這段時間裡,史思明并沒有前去救援困守邺城的安慶緒,而是選擇了一種坐山觀虎鬥的方式,準備坐收漁翁之力。

地圖上的戰争:史思明意外橫掃20萬唐軍,大唐猛将李光弼絕地反擊

此時唐軍的九大節度使都屯集在了邺城四周,一旦覆滅就将是亡國之禍。

李光弼建議分兵前去攻打史思明,可是監軍魚朝恩不同意,他唯一想做的就是要拿下邺城,最後親率全部唐軍揮師北上,将河北之地的叛亂全部平息。

可是大軍圍攻了邺城将近半年的時間,仍然無法攻下邺城。最後唐軍将漳水“築壩截流”,随後挖了三條河道将屯集的漳水全部從挖掘的這三條河道灌入了邺城。

地圖上的戰争:史思明意外橫掃20萬唐軍,大唐猛将李光弼絕地反擊

被大水淹沒的邺城已經成為了一座絕望之城,大家眼看着就要撐不住了。

而唐軍也貌似看到了攻下邺城的希望,令唐軍無奈的是,這個時候史思明帶領着大軍出手了。史思明親自上陣,将大軍駐紮在了離邺城五十裡之外的地方,随後的史思明開始頻繁騷擾唐軍的糧食補給線,而且史思明不是派遣大軍團前去騷擾,而是采用了遊擊戰術的方式進行騷擾。

史思明這麼做就是為了唐軍疲于奔命,同時又無可奈何。

看着已經因為缺糧而疲軟的唐軍,史思明開始發動了攻擊,準備一舉潰敗唐軍圍攻邺城的二十萬大軍。在戰争剛剛開始的時候,史思明親自帶領着五萬的騎兵強行沖入了唐軍的陣營,令人震驚的是,唐軍以為史思明的大軍在後面,竟然沒有人去圍攻這五萬的燕軍騎兵。

唐軍不知道這五萬的騎兵是史思明挑選出來的最為精銳的騎兵部隊,史思明的這支騎兵部隊在唐軍無人設防的情況下,迅速沖垮了唐軍的防線。

唐軍這下才意識到史思明這支騎兵的重要性,開始傾注全部的大軍圍剿史思明這支騎兵部隊。

大規模的大軍團作戰,最為忌諱的便是陣型大亂。正當唐軍主力部隊和史思明的騎兵交戰的時候,突然一陣狂風刮來,交戰雙方亂成一團,完全不知道誰和誰在打,而這九大節度使也各自為戰,根本無法統一号令。

地圖上的戰争:史思明意外橫掃20萬唐軍,大唐猛将李光弼絕地反擊

郭子儀也帶領着自己的部隊退回了河陽,防止史思明趁亂反撲洛陽城。

大亂之後的史思明也親自帶領着軍隊退守沙河,邺城之戰就這樣莫名其妙的結束了,唐軍損兵折将不說,九大節度使竟然全部逃回了自己的駐地,在今天看來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此次交戰之後,監軍魚朝恩為了擺脫罪過,便向肅宗皇帝狀告郭子儀臨陣逃脫,郭子儀被從戰線上撤下來,取而代之的是猛将李光弼。

如果說戰争是一場藝術的話,那麼大唐猛将李光弼毫無疑問是一名傑出的藝術家。

在唐朝的二十萬大軍在被史思明意外擊潰之後,李光弼再次展現了驚人的天賦,為唐朝戰争史上增添了一絲絲光彩。

當唐朝大軍和史思明的大軍雙雙在戰亂中撤退之後,曾經的大燕皇帝安慶緒上演了一場禅讓的苦情戲,随後被史思明斬殺,此時的史思明已經成為了新的大燕皇帝,燕軍名正言順的最高統領。

随後,史思明帶領大軍侵逼洛陽,鎮守洛陽的李光弼看着史思明的大軍想了一個辦法:

棄城而逃!!!

洛陽城就這樣被史思明兵不血刃的攻占。

而李光弼之是以棄守洛陽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洛陽城根本無險可守,在丢棄了洛陽城之後,李光弼将大軍屯集在了河陽城。

河陽城這個地方必須要重點說一下,因為它的戰略價值要遠遠比洛陽城的戰略價值重大。

河陽城其實是由三座防禦性的城池組成的,在曆史上被稱之為“河陽三城”。

河陽城包括:南城(黃河以南)、中潬城(黃河沙洲之上)、北城(黃河以北)。

地圖上的戰争:史思明意外橫掃20萬唐軍,大唐猛将李光弼絕地反擊

這三座完整的城池建構了一個合理的防禦戰線,比起無險可守的洛陽城來說,它的戰略價值可謂是意義重大。

史思明為了能夠切斷這三座城池的聯系,于是便準備對伫立于沙洲之上的中潬城發動進攻,中潬城的兩側都搭建了非常寬大的浮橋來和南城、北城聯結在一塊,隻要史思明能夠切斷中潬城兩端的浮橋,那麼史思明就可以攻下河陽城。

于是,史思明派遣了上百艘的戰船,在戰船的前面還有燃燒這大火的小船,史思明希望用水軍推着這些船隻順利燒掉中潬城的浮橋。

地圖上的戰争:史思明意外橫掃20萬唐軍,大唐猛将李光弼絕地反擊

李光弼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下令士兵用鐵叉攔截住了正在燃燒的戰船,前面的戰船無法行走,後面的戰船有順着黃河水順溜而下,一時間燕軍被自己家的戰船燒死的不計其數。

史思明沒有辦法,準備去攔截前往河陽的糧草,可是李光弼也帶領這軍隊親自前往河清渡口和史思明對戰。史思明讓燕軍在深夜的時候悄悄渡過黃河企圖活捉李光弼,可是他不知道李光弼早已經在黃河對岸布置下了陷阱,等到燕軍将領李日越渡過黃河的時候,突然發現中了埋伏,無奈之下投降了李光弼。

地圖上的戰争:史思明意外橫掃20萬唐軍,大唐猛将李光弼絕地反擊

三番兩次的失敗徹底将史思明惹怒,史思明下令強攻河陽城,而率先攻擊的便是河陽城的南城,駐守在南城的唐軍将領李抱玉帶領唐軍将士浴血奮戰,死死的守護着南城。

面對着久攻不下的南城,史思明又下令強攻鎮守在中潬城的李光弼,李光弼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帶領着士兵連夜深挖戰壕,在戰壕的内側擺放了數不盡的栅欄,企圖攔截不斷侵逼中潬城的燕軍,每次燕軍展開攻勢突破栅欄的時候,唐軍就出城回擊,然後迅速再次建構栅欄,這樣三番兩次的折騰之後,雙方都人困馬乏。

史思明再一次失敗了。

地圖上的戰争:史思明意外橫掃20萬唐軍,大唐猛将李光弼絕地反擊

可是,史思明仍然不甘心,他再次下令讓駐守在懷州的燕軍将領周摯帶領軍隊南下進攻北城,自己親自帶領部隊再次攻打南城。李光弼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又親自前去防衛北城,在北城之上的李光弼看着圍攻北城的燕軍,選擇了主動出擊,他安排了幾路騎兵部隊出城強行沖到北城的燕軍陣營中,就這樣,圍攻北城的燕軍在唐軍多股騎兵的沖鋒之後,迅速敗退,唐軍大勝。

而仍然在圍攻南城的史思明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也無可奈何的帶領着攻城的燕軍撤軍了。

李光弼再一次在唐朝曆史上留下了一抹亮色。

大唐的曆史曾經有多輝煌,猛将李光弼的形象就有多偉岸!

曾經的太原保衛戰,如今的河陽保衛戰,同樣是史思明,可是結果同樣是史思明的無可奈何。在大唐王朝這種分崩離析的戰鬥中,李光弼再一次用自己的決心和意志昭顯了一代名将的風範,王朝的興亡和榮辱在他的心中,始終是一種無法逾越的崇高信仰。

本文地圖繪制于“發現中國”——地圖分享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