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宣王:開創“宣王中興”,卻沒能阻止西周的滅亡

作者:曆史與人心

周宣王(?-前782年),姬姓,名靜,一作靖,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一帶)人,周厲王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前828年-前782年),也即西周倒數第二位君主。周宣王繼位後,面對逐漸衰落的周王朝,他選擇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韓侯、顯父、仍叔、張仲一幫賢臣輔佐朝政;并借助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陸續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國和楚國,促使西周的國力得到短暫恢複,史稱“宣王中興”。

周宣王:開創“宣王中興”,卻沒能阻止西周的滅亡

但是,周宣王在位後期,對外用兵接連遭受失敗,尤其在千畝之戰大敗于姜戎,南國(今長江與漢江之間的地區)之師全軍覆沒,加之不聽忠言、濫殺大臣,宣王中興遂成昙花一現,也為西周在周幽王時期的滅亡埋下伏筆。從這一角度來看,周宣王不僅沒能阻止西周的滅亡,還要為西周的滅亡承擔一定的責任。

首先,周宣王為周厲王之子。根據《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周厲王在位時,因連年對外征戰,造成國内消耗巨大、國庫空虛。周厲王于是任命榮夷公為卿士,将山林湖澤改由天子直接控制。周厲王又濫殺無辜,最終導緻了内亂的爆發。

周宣王:開創“宣王中興”,卻沒能阻止西周的滅亡

公元前843年(周厲王三十七年),在内亂爆發後,周厲王逃離鎬京,沿渭水一直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在周厲王逃出西周都城後,太子靜成為叛軍想要擊殺的目标。對此,召穆公将太子靜藏了起來,在叛軍要召穆公交出太子的時候,召穆公被迫用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靜,太子靜得以幸免于難,這一情節,和春秋時期的趙氏孤兒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公元前829年,周厲王死于彘國,太子靜在召穆公家長大了,召穆公、周定公以及諸侯擁立太子靜繼位,即周宣王。對此,在筆者看來,周宣王即位之初,西周的國力無疑來到了谷底,這可以說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了。稍有不慎,西周很可能就要提前滅亡了。當然,作為一位年少時期曆經磨難的君主,周厲王即位之後,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根據《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周宣王繼位後,下令修複周王室的都城、廣進谏言、安頓百姓、修繕武器;興畋狩禮樂,效法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遺風,并及時任用召穆公、仲山甫、尹吉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韓侯、顯父、仍叔、邵穆公,張仲等賢臣輔佐朝政。對此,在筆者看來,周宣王親賢臣,遠小人的舉動,自然促進了周朝國力的恢複。對于曆史上的各個王朝來說,重用賢臣的君主,往往都獲得了較高的評價。反之,疏遠賢臣,親近小人的君主,則往往會遭到批評,比如周宣王之後的周幽王,就是一個親小人,遠賢臣的君主。

周宣王:開創“宣王中興”,卻沒能阻止西周的滅亡

在西周的國力得到增強,周宣王多次的對外用兵,促使周王朝一度呈現“四方既平,王國庶定”的局面。對此,在不少曆史學者看來,經過周宣王的努力,衰落的周王室得到恢複,諸侯又重新朝見天子,四夷鹹服,史稱“宣王中興”。

比如公元前823年(周宣王五年)八月,周宣王以元老重臣方叔為将,率兵車三千進攻楚國,大獲全勝。據推算,周宣王此次伐楚動用軍隊多達三萬六千人。晉穆侯墓所出土的楚公逆編鐘,應在此戰作為戰利品被周宣王獲得後轉贈與晉穆侯。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不是周宣王的壓制,楚國稱霸中原的時間或将提前,而楚國一旦稱霸中原,則意味着周王室的權威受到了極大削弱。

不過,雖然在征讨楚國等諸侯國的過程中取得了成功,但是,周宣王并沒有深刻理會過猶不及的道理。因為頻繁對外征伐,“宣王中興”最終隻是昙花一現了。

周宣王:開創“宣王中興”,卻沒能阻止西周的滅亡

公元前797年(周宣王三十一年),周宣王讨伐魯國,殺死魯廢公伯禦,周宣王詢問大臣魯國公子中誰能勝任魯國國君之位。樊穆仲說,魯懿公的弟弟公子稱,周宣王于是在夷宮(周宣王祖父周夷王的廟廷)立公子稱為魯國國君,是為魯孝公。對此,在不少曆史學者看來,因為直接幹預了魯國君主的更替,這反而導緻周天子聲望大減,諸侯多有違抗王命之舉。

在諸侯離心的背景下,周宣王在位後期的征戰,也多以失敗而告終。公元前793年(周宣王三十六年),周宣王派軍隊征讨條戎、奔戎(今山西夏縣西南),結果吃到了敗仗。公元前790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周宣王在千畝之戰被羌戎擊敗,周宣王在奄父的幫助下才得以突圍。這場戰役失敗後,周宣王的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恢複國力。不過,周宣王卻執意征調士兵和物資,想要再次對外作戰,這遭到了多位大臣的勸谏。但是,周宣王沒有聽從勸谏,反而固執己見,這引起了周朝百姓的不滿。

周宣王:開創“宣王中興”,卻沒能阻止西周的滅亡

最後,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四十六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周幽王姬宮湦繼位。對此,《明世宗實錄》中評價道:“雖然周宣王雲漢之側身,常武之平淮,内有山甫,外有申伯,非不赫然稱盛,然樂色而忘德,失禮而晏起,不籍千畝,南國喪師,料太原,殺杜伯,以緻虢公谏不聽,山甫谏又不聽,是以中興之美未盡焉。”

在周宣王去世後,即位的周幽王,面對的是一個已經衰敗的周王室。周幽王八年(前774年),周幽王廢嫡立庶,廢黜王後申後和太子姬宜臼,而立寵妃褒姒為王後,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為太子,并加害太子姬宜臼,緻使申後的父親申侯大為憤怒。

周宣王:開創“宣王中興”,卻沒能阻止西周的滅亡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聯合缯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于是在骊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被殺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西周是在周幽王手上走向滅亡的。但是,周宣王因為連年興師動衆,導緻周王室的精銳力量損失殆盡,這也為西周的滅亡埋下了伏筆。是以,對于西周的滅亡,周幽王固然要承擔最大的責任,但是,周宣王也是難辭其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