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是唐代非常重要的詩人,在唐代的文學史上,他是興起一個時代詩風的大人物,而他所做的《登幽州台歌》,時值今日,仍然是我們很多人耳熟能詳的唐詩代表作之一。

在性格和人生經曆上,陳子昂也是唐代最富有個性和傳奇色彩的詩人之一,他的一生,很好的诠釋了"我的世界我做主"這句話的意義。
陳子昂是四川射洪人,和李白算半個老鄉,在中國曆史上,四川是一片養育了無數文學天才的沃土,李白、蘇轼、陳子昂,撐起了唐宋詩詞的一大片的天空。
陳子昂的早年經曆,也和李白很相似,陳子昂的父親陳元敬,是射洪當地著名的财主,是以,陳子昂家裡很有錢,但陳子昂的降生,并沒有給陳元敬帶來多少快樂。
原因如下:第一,陳子昂長的不是很好看。"身材短小,相貌醜陋。"
第二,陳子昂從小就多病多災,像林黛玉一樣,吃的藥可能比吃的飯還多。
第三, 陳子昂不喜歡學習。
于是,陳元敬打算,先讓兒子學學武藝,把身體搞搞好,陳子昂和李白一樣,也學起了劍術。陳子昂從非常小就開始學劍,學了十幾年,在他十七歲的時候,陳子昂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劍客,有一次跟人決鬥,還把人弄傷了。
身體強壯了之後,陳子昂不知道哪一天,就突然開竅,覺得我還是應該棄武從文,好好讀書。這一年,陳子昂同學十七歲。
十七歲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很不小的年紀了,白居易十六歲那年就憑借一首"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在長安的詩壇一炮走紅,而十七歲的陳子昂,才剛剛開始讀書。雖然起步晚,但陳子昂是一個天才,他十七歲才開始讀書,二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在家鄉射洪小有名氣了,這一年,陳子昂告别父母,來到京城長安,在國子監學習,随後,就開始了自己悲催無比的科考之路。
在唐代,有不少詩人都被科考折騰的七葷八素,陳子昂就是其中之一,根據史書記載,陳子昂同志科考了三次,前兩次都成功落榜。
同樣是科考失利,李商隐會看着雨,寫下"初随林霭動,稍共夜涼分。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這樣的詩句,羅隐會認命,一個人去煙花柳巷放浪形骸,但陳子昂不會,這個人身上有着屬于四川人的智慧,他想的辦法是炒作自己。
怎麼炒作自己呢?"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陳子昂先是上街,花了一千缗的價錢買了一把很普通的古琴,引起了不小的動靜。一千缗錢是什麼概念呢?在唐代,一缗錢即一兩銀子,唐代的一兩銀子大約就是今天的四百塊錢左右,而一千缗錢就是一千兩銀子,相當于現在的四十萬塊錢。花四十萬塊錢買一把琴,陳子昂是真的有錢,也是真的别有用心。
買琴買出了名,陳子昂就對圍觀的看熱鬧的人說:"明天我要給諸位演奏,請各位賞臉。"到了第二天,慕名而來的長安各路三教九流的人物來到現場,陳子昂根本就沒有彈琴,而是把琴砸了,一邊砸,一邊把自己寫的詩文散發給了圍觀人群,然後發表了激情澎湃的演講,大意就是,我陳子昂詩文寫的如此得好,不應該如此默默無聞,我今天把這個價值四十萬的琴砸了,讓諸君知道我的名字。
用現代人的眼光看,等于說陳子昂花了四十萬炒作自己,後來的事情證明,這四十萬沒白花,不久之後,陳子昂第三次科考,他的名字此時已經傳遍大半個長安,連朝廷都聽說了這個四川人的事情,結果,他中舉了。先當上了麟台正字,後來因為直言敢谏,又升為右拾遺。
右拾遺是谏官,也就是給朝廷提意見的,這個官不太大,但是很合陳子昂的胃口。陳子昂的理想是做一個政治家,但是他又從之前的炒作裡,嘗到了甜頭,二者相加,官場上的陳子昂就成了一個有政治家的追求和傲骨,但是又喜歡耍政客心眼的人,最後的結果是,做政治家他能力不足,做政客他又太嫩。
十年下來,陳子昂官越做越小,得罪的人越來越多,中年蹉跎,三十六歲那年,陳子昂跟随唐朝讨伐契丹的軍隊出征,路過幽州,在戰國時期燕昭王修建的幽州台做到此一遊的時候,陳子昂感慨自己二十四歲成名,如今混了十二年了也沒混出個人樣來,他覺得自己是懷才不遇,沒遇到什麼明主,就寫下了著名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登幽州台歌》。
牢騷發完了,但陳子昂的黴運卻遠沒有到頭,他的這張嘴,最終讓他得罪了一個他絕對得罪不起也不該招惹的人物,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
陳子昂屬于那種嫉惡如仇,有啥說啥的人,而武三思這個人除了做壞事惡心事基本不做其他事兒,是以沒少被陳子昂怼,公元701年,陳子昂的父親去世,回四川老家奔喪,就給了武三思一個收拾陳子昂的機會。
射洪縣令段簡受武三思指使,先是向陳子昂索要巨額家産,後又羅織了一大堆罪名,對陳子昂施以嚴刑後投入獄中,據說陳子昂在獄中為自己算了一命,結果是大大不吉,陳子昂覺得自己可能沒辦法活着出去了,心情極度抑郁,加上監獄環境惡劣,沒過幾日,死在了獄中,年僅42歲。
一代詩壇豪傑就此凄涼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