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富士山風光旖旎,令人流連忘返,而富士通杯則是世界棋壇最早的一道風景線。當初在獲悉中國台灣的應昌期先生正在史無前例地籌辦應氏杯世界圍棋大賽的時候,日本棋院搶先出手,聯合富士通公司于1988年4月隆重推出了首屆富士通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标賽。
随後應氏杯、東洋證券杯相繼舉辦,九十年代中後期三星杯、LG杯、春蘭杯等也閃亮登場,進入新世紀之後,更多大賽浮出水面,圍棋界越來越熱鬧。
可惜的是,因為經濟危機和日本棋手戰績不佳的原因,富士通杯于2011年第24屆比賽結束之後壽終正寝,離開了世界舞台。其舉辦的總屆數僅次于目前為止舉辦了25屆的三星杯和26屆的LG杯,位居各世界大賽的第三位。

武宮正樹與林海峰
與聶衛平笑傲中日圍棋擂台賽完全相反的是,富士通杯給國人帶來的是深深的“富士痛”。世界大賽創辦之後,我們盼星星盼月亮,卻長時間沒有盼來刻上中國烙印的世界冠軍,從1988年至1994年,日韓頂尖高手輪番上陣,搶灘世界第一的寶座,我們卻隻能在一邊幹瞪眼,此種殊難忍受的煎熬,是很多沒有經曆過那個時代的人們所難以體會的。下面我把曆屆富士通杯的冠亞軍和四強名單公諸于衆:
<col>
富士通杯
冠軍
亞軍
四強
1988-1
武宮正樹
林海峰
聶衛平、小林光一
1989-2
曹薰铉、徐奉洙
1990-3
聶衛平
小林光一、曹薰铉
1991-4
趙治勳
錢宇平
小林光一、王立誠
1992-5
大竹英雄
王立誠
馬曉春、劉小光
1993-6
劉昌赫
曹薰铉
加藤正夫-淡路修三
1994-7
林海峰、趙治勳
1995-8
馬曉春
小林光一
劉昌赫、趙治勳
1996-9
李昌鎬
小林光一、劉小光
1997-10
馬曉春、周鶴洋
1998-11
常昊
劉昌赫、彥坂直人
1999-12
小林覺、趙治勳
2000-13
睦鎮碩、小林覺
2001-14
崔明勳
林海峰、周俊勳
2002-15
李世石
王銘琬、李昌鎬
2003-16
宋泰坤
李昌鎬、依田紀基
2004-17
樸永訓
依田紀基
宋泰坤、劉昌赫
2005-18
崔哲瀚
劉昌赫、宋泰坤
2006-19
樸正祥
周鶴洋
崔哲瀚、李世石
2007-20
依田紀基、張栩
2008-21
古力
常昊、劉星
2009-22
姜東潤
樸永訓、常昊
2010-23
孔傑
邱峻、樸文堯
2011-24
樸廷桓
邱峻
井山裕太、江維傑
從上述名單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其一、日本六超名副其實,他們中的四人連霸前五屆富士通杯就是最好的證據。而中日擂台賽聶衛平所向披靡之後,吳清源所說的“聶衛平是事實上的第一”,看來隻是過往雲煙,或者有高擡之嫌。
武宮正樹、聶衛平、林海峰、曹薰铉同框
其二、憑借高者在腹的“宇宙流”棋風聞名于世的武宮正樹,不愧為世界棋壇的超級高手,蟬聯前兩屆富士通杯是對他最好的褒獎。
其三、前七屆比賽共有14次決賽機會,中國僅有聶衛平和錢宇平各獲一次,戰績簡直慘不忍睹,那時的中國棋迷似乎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誰來挽救我們跳出苦海呢?
其四、1995年第八屆富士通杯,刻上馬曉春大名的冠軍獎杯雖然姗姗來遲,但終于變為現實。不過此前數月,馬曉春已經拿下中國第一座世界冠軍獎杯——第六屆東洋證券杯,是以這一次欣喜的程度大打折扣。
馬曉春九段
其五、給馬曉春帶來很多噩夢的日本六超之一小林光一九段于1997年登頂,至此除了加藤正夫之外,其餘的六超均金榜題名。而與小林同齡的聶衛平卻已早衰,世界大賽已經難見身影。不過話得說回來,中國高手運動壽命之短的現象,是中國體育界公認的難題,并非圍棋界獨有。
其六、總計24座金杯,南韓拿下15座,日本斬獲6次,中國敬陪末座唯有3次。中國的奪冠率僅有12.5%,是全部世界大賽中最低的。直至富士通杯完全落幕,我們也未能徹底消除“富士痛”,這是中國棋界的悲哀。
24屆富士通杯是中國圍棋的一部血淚史。可喜的是,知恥而後勇的中國圍棋高手們,前赴後繼、不畏艱難,終于鳳凰涅槃、後來居上,從2013年起站到了世界圍棋的巅峰。
柯潔、辜霸、鼎新、丁浩、謝科等等青年才俊,能否狙擊南韓二申,在中韓搏擊之中繼續勇立世界圍棋的潮頭,就看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