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夷陵一把火後,劉備還剩下多少家底?跌落神壇的蜀漢夷陵之戰是不是非打不可?令蜀漢精銳盡失的夷陵之戰白帝托孤時期蜀漢的兵力情況夷陵之戰後蜀漢的内政外交局勢

說起漢末三國,這段曆史可謂是婦孺皆知,“夷陵之戰”是漢末三大戰役的最後一戰,劉備舉“全國之力”東征伐吳,卻在夷陵被陸遜一把火,燒光了多年辛苦積攢下的家底。最後在白帝城帶着遺憾就這麼走了。觀衆在聽到劉備兵敗,無不扼腕歎息。

夷陵一把火後,劉備還剩下多少家底?跌落神壇的蜀漢夷陵之戰是不是非打不可?令蜀漢精銳盡失的夷陵之戰白帝托孤時期蜀漢的兵力情況夷陵之戰後蜀漢的内政外交局勢

  劉備一輩子打了不少的敗仗,但是隻有這一次是最讓人心疼的,劉備的戰敗,最終奠定了三國的基礎。這一戰幾乎将家底輸了個幹淨,從此蜀漢再無席卷天下的能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經過了夷陵之戰後,蜀漢的還剩下了些什麼?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跌落神壇的蜀漢</h1>

  就在劉備籌備東征伐吳期間,張飛這位蜀漢的開國虎将也隕落。張飛準備出發時,被他手下範疆張達殺害。而範疆張達在殺害張飛後,迅速投靠了東吳。接連兩位虎将遇害,還都跟東吳有關,這換誰都不能忍,于是劉備起益州全境之兵,讨伐東吳。

夷陵一把火後,劉備還剩下多少家底?跌落神壇的蜀漢夷陵之戰是不是非打不可?令蜀漢精銳盡失的夷陵之戰白帝托孤時期蜀漢的兵力情況夷陵之戰後蜀漢的内政外交局勢

  《三國演義》上說劉備親起七十萬大軍,當然這是虛構的,事實就是,除開重要關隘守備軍不能動,當時的劉備已經掏空了益州家底,勉勉強強六七萬左右的大軍,前期的三萬大軍再加上沙摩柯的五溪蠻部的兩萬人,作為先鋒,浩浩蕩蕩殺向夷陵。孫權在向曹丕的求援信中說劉備率領四萬餘兵,也能從側面證明了劉備前期出戰的兵力數字。

  可以說,襄樊之戰後,劉備勢力其實就已經到了左支右绌的境地,到了夷陵之戰,劉備是将全部的家底都已經掏了出來。

夷陵一把火後,劉備還剩下多少家底?跌落神壇的蜀漢夷陵之戰是不是非打不可?令蜀漢精銳盡失的夷陵之戰白帝托孤時期蜀漢的兵力情況夷陵之戰後蜀漢的内政外交局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8">夷陵之戰是不是非打不可?</h1>

  後世的人看曆史,往往會對這時期的蜀漢抱有極大的同情和可惜,也确實,一場夷陵之戰将幾乎是讓蜀漢的一統大業夭折,從此之後,蜀漢一方基本上也就告别一統九州,再造炎漢的理想了,隻能孤守益州等待北方強敵大兵壓境。要是劉備不發動夷陵之戰,是不是就能有所改變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就是蜀漢在此時出現了極其嚴重的經濟問題。諸葛亮曾不止一次說“民貧國弱”,這不是謙虛之詞,而是實打實的現實情況,蜀地特産是蜀錦,這是當時蜀漢唯一能出口的産品,同時雖然蜀地有天府之國的美稱,但人口凋敝,公元221年時,蜀地隻有20萬戶,90餘萬人,其中要供養十幾萬大軍,糧食短缺是必然的,諸葛亮采用的方法是蜀錦換糧食,但這依舊無法滿足大軍的供應需求,隻能采用銅錢購買,在近代,考古學家在東吳大将朱然墓中發現大量蜀國銅錢,就是很好的證明。

夷陵一把火後,劉備還剩下多少家底?跌落神壇的蜀漢夷陵之戰是不是非打不可?令蜀漢精銳盡失的夷陵之戰白帝托孤時期蜀漢的兵力情況夷陵之戰後蜀漢的内政外交局勢

蜀漢雖然經曆了漢中之戰的勝利,但曹操遷走了漢中之民,是以蜀漢接到手裡的漢中其實是一堆空殼,連番大戰導緻民生凋敝,此時正是通過内部生産和外部貿易改變物資緊缺情況的時候,但是,内部沒人耕種,外部曹魏是死仇,東吳剛剛背刺了自己,貿易線路被中斷,蜀漢此時其實已經陷入到内憂外患之中。

  龐大的經濟危機壓力才是蜀漢不得不東伐東吳,轉移壓力,如果沒有此次東伐,蜀漢大軍很有可能不戰自潰。到時的損失遠比一場夷陵之敗要大得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令蜀漢精銳盡失的夷陵之戰</h1>

  公元222年六月,劉備在經曆過出蜀初期的幾次勝仗後,逐漸與東吳大軍形成了對峙的局面,兩軍相持不下。劉備已經失去了利用優勢兵力打開局面的最佳時機,由于天氣炎熱,劉備選擇棄舟登岸,放棄水路并進,夾江而下的計劃,在密林裡紮營。

夷陵一把火後,劉備還剩下多少家底?跌落神壇的蜀漢夷陵之戰是不是非打不可?令蜀漢精銳盡失的夷陵之戰白帝托孤時期蜀漢的兵力情況夷陵之戰後蜀漢的内政外交局勢

  東吳陸遜抓住時機,放火燒營,并趁勢發動反擊。蜀軍先是遭遇大火,又遭遇敵軍,頓時潰不成軍,前鋒的張南與馮習補率先被攻破,相繼陣亡,五溪蠻族部落首領沙摩柯也在此戰中喪生。吳軍一鼓作氣,連下蜀軍四十餘座大營。蜀軍中将領杜路、劉甯見事不對,立即投降吳軍,劉備見到前陣已經全線崩潰,隻得選擇撤退,逃往夷陵西北部的馬鞍山據守,這時的蜀軍已經是士氣全無,被吳軍四面圍攻,又是潰敗,死傷足有近萬。所有物資全部遺失。

史書記載,劉備是隻身逃入白帝城,才得以幸免。不過他的手下将領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傅肜率領部衆作為殿後大軍,為了掩護劉備撤退,全軍覆滅,無一人幸免,傅肜更是奮戰而死。而在江北防禦陣地上的黃權,眼睜睜看着劉備大軍被火燒連營,卻因為沒有舟船,無法渡江支援,加上後路被斷,隻能無可奈何北上投降曹魏。作為劉備軍的文書參謀馬良也在撤退過程中,被孫吳大将步骘截殺。最後能完整逃回益州的大軍隻有向寵一支。

  據《傅子》上記載,此戰劉備軍前前後後共計被消滅八萬多。要不是此時曹魏想要趁機渾水摸魚進攻東吳,恐怕整個蜀漢都将兇多吉少。

夷陵一把火後,劉備還剩下多少家底?跌落神壇的蜀漢夷陵之戰是不是非打不可?令蜀漢精銳盡失的夷陵之戰白帝托孤時期蜀漢的兵力情況夷陵之戰後蜀漢的内政外交局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白帝托孤時期蜀漢的兵力情況</h1>

夷陵之戰後,劉備一路逃到白帝城,依舊是心有餘悸,城外面的東吳大軍随時可能殺到。但陸遜一來擔心曹魏會趁着東吳大軍在外,兵力空虛的時候搞偷襲,畢竟在偷襲這一道上,東吳算是行家,自然會提防一手。另一方面,随着劉備收攏殘兵,加上趙雲率軍趕到。此時的東吳大軍已經無法一口吃掉蜀漢,這才退兵。

  盡管蜀軍主力遭到毀滅性打擊,精銳盡失,但劉備回到白帝城時,依舊收攏了大量的潰兵,前前後後一共收回了兩到三萬的殘兵,再加上趙雲率領着江州的預備隊大約一萬餘人馬殺到,除此之外,巴西太守閻芝在各個縣裡,招募鄉勇五千多人也在往白帝城進發,雖然無法擊退東吳大軍,但防守白帝城已經是沒有問題。

  再加上漢中的魏延、馬超人馬,至少有幾萬部衆,這部分人馬守衛漢中,關系到成都安危,是絕對不能動的,這也是曹魏沒能趁着孫劉火并再次侵入漢中的原因。除此之外,成都還有太子劉禅和諸葛亮,要保證都城不失,怎麼也得有個一萬多人馬。

夷陵一把火後,劉備還剩下多少家底?跌落神壇的蜀漢夷陵之戰是不是非打不可?令蜀漢精銳盡失的夷陵之戰白帝托孤時期蜀漢的兵力情況夷陵之戰後蜀漢的内政外交局勢

  是以,經曆了夷陵之戰,蜀國大軍卻是已經是損失大半,但依舊有一戰之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1">夷陵之戰後蜀漢的内政外交局勢</h1>

  一個國家的國力,無非就是經濟,軍事,外交,前兩者對于蜀漢來說,基本上是要從零開始,夷陵之戰後,蜀漢對于東吳的威脅已經基本消失,東吳也不可能盯住蜀漢輸出。加上蜀地難以被侵入,曹魏将戰略目标集中到東吳。可以說,夷陵之戰蜀漢雖然失敗,但在緩解外部壓力上,算是有很不錯的收獲。就在劉備退守白帝城後,孫權立刻遣人求和,吳蜀聯盟重建立立,從此雙方關系一直很穩定,多次互派使者。這也為諸葛亮六出祁山提供了一個較為穩定的政治環境。

  同時,蜀漢的虛弱也讓其真正大敵曹魏失去了警惕之心,夷陵之戰後,曹丕起三路大軍伐吳,而對于關隴地區的防務松懈,這才讓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取得了不錯過的戰果。

  除此之外,當然也有不好的點,那就是夷陵之敗後,蜀漢内部空虛,由于五溪族首領沙摩柯的陣亡,各少數民族對于蜀漢的反叛之心又起,加上南中豪族勾結官員,終于釀成南中叛亂,這才有了後來諸葛亮七擒孟獲。

夷陵一把火後,劉備還剩下多少家底?跌落神壇的蜀漢夷陵之戰是不是非打不可?令蜀漢精銳盡失的夷陵之戰白帝托孤時期蜀漢的兵力情況夷陵之戰後蜀漢的内政外交局勢

  總的來說,夷陵之敗對于蜀漢來說是一次災難性的失敗,不僅是大量士兵的死亡和潰逃,還有大量中層官員的戰亡或被俘投降,加上蜀漢元老級武将文臣的相繼離世,蜀漢已經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這也才有被劉備評論為“不可委任大事”的馬谡後來成為街亭守将的事。大量的人才斷層,後繼乏力,使得後來諸葛亮不得不大量啟用較低職位的人,這也造成了相權直面皇權的局面,為蜀漢後期的派系鬥争留下伏筆,還留下“蜀中無大将,廖化當先鋒”的俗語。

  可以說,從夷陵之戰後,蜀漢一方的各種補救措施都隻是徒勞的。蜀漢以及東吳被滅已經隻是時間問題,因為就此之後,蜀漢徹底淪為割據政權,再也沒有一統天下的實力,隻能通過與東吳結盟來完成自保,通過不斷北伐來加強自身内部的凝聚力,進而維持内部不至于分裂,這才是夷陵之戰最嚴重的後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