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市,古稱平城、雲中,山西省地級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扼晉、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大同市面積14056平方公裡,下轄4區6縣。大同曆史悠久,有2400多年建城史和2300多年行政建制史,被譽為“三代京華,兩朝重鎮”;北魏是大同最繁華的時期,也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正如餘秋雨在雲岡石窟題寫的石碑所說:“中國由此邁向大唐”。
(1)大同是中國九大古都之一,首批24座曆史文化名城之一。
(2)大同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三代京華指的是北魏都城、遼和金的西京陪都。
(3)大同曆史上被譽為“皇後之鄉”,至少出過26名皇後、9名妃嫔,北周獨孤信一門三皇後,五代李克用、石敬瑭、李從珂、劉知遠之後均出自大同;民間也流傳“薊州城牆、宣府校場、大同婆娘”,即後來人所謂的“九邊三絕”,其中“大同婆娘”就是用于稱贊當地的美女衆多。
(4)春秋晚期的代國為“白狄”所建,據有今大同盆地及張家口部分地區;趙襄子元年(公元前475年),趙襄子身着孝服,在宴會上用斟酒用的銅勺打死了自己的親姐夫——代王,并占領代國,從此,大同地區歸屬于中原政治文化版圖。
(5)趙獻子十三年(公元前411年),趙獻子在今大同縣境興建“平邑”,此為大同建城之始。
(6)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于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雁門、代郡,大同分屬代郡和雁門郡,“戰國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在此鎮守,此為大同設定行政管理之始;當時的城邑有平邑(在今雲州區)、新城(在今朔州市西南)、延陵(在今天鎮縣)、平舒(在今廣靈縣)、武州塞(在今左雲縣)、平城(在今大同平城區)。
(7)因王位繼承問題,趙武靈王于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被次子趙惠文王“以圍代誅”,餓死宮中,葬于今靈丘縣;“靈丘”之名即源于趙武靈王之墓,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在這裡築城設縣,以此紀念一代明君。
(8)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劉邦設定代國,先後派兄弟和兒子鎮守,代國早期疆域較大,有代郡、雁門、定襄、太原四郡,大同分屬代郡和雁門郡。
(9)白登之圍發生在大同;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韓王信勾結匈奴反叛,劉邦率領32萬漢軍禦駕親征,中匈奴誘兵之計,被困于白登山(今大同市東北部馬鋪山)七天七夜,後用陳平計脫困。
(10)北魏王朝肇興于盛樂,奠基于平城,盛極于洛陽;北魏拓跋珪于398年自盛樂(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遷都平城(今大同),改号皇帝,即北魏道武帝,這是大同首次為都。
(11)隋開皇年間,在今内蒙古烏拉特前旗建大同城,意為“天下大同”;唐末随沙陀人内徙,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移置大同軍團練使于雲州”;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置大同軍節度使,此為“大同”作為行(軍)政區劃名稱之始。
(12)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雲州(平城)作為燕雲十六州的一部分被石敬瑭割讓與契丹,從此雲州成為遼國國土,燕雲十六州的丢失使中原的漢族政權失去北方屏藩長達幾百年。
(13)遼興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雲州升為大同府,建西京,大同成為遼代五京(上京臨潢府、東京遼陽府、南京幽都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之一;自遼興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至遼天祚帝保大二年(1123年),大同作為遼代陪都西京時間78年。
(14)遼景宗乾亨四年(982年),35歲的遼景宗在出獵途中,病卒于雲州(今大同)焦山行宮,臨終之時留下遺诏“梁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聽皇後命”,将遼國交到了29歲的蕭綽手裡;蕭綽小名蕭燕燕,《楊家将》中的蕭太後的原型;在蕭綽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也成為大宋皇帝揮之不去的噩夢。
(15)遼天祚帝保大二年(1122年),大同為金兵攻陷;金襲遼制,大同仍為西京大同府;從金太宗天會元年(1123年)至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大同作為金代陪都西京時間103年。
(16)大同為萬裡長城的“九邊”重鎮之一,管轄的長城東起鎮口台(今山西天鎮縣東北),西至鴉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縣口子村東山),全長330多公裡;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徐達在此鎮守,駐軍占全國兵力的十分之一,有“大同士馬甲天下”之稱;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改封他的十三子朱桂為代王,封藩于大同。
(17)大同被稱為鳳凰城,傳說天庭的金鳳凰私下凡間落于此地并托夢給朱元璋,讓其按鳳凰之形築城;大同的明代古城的城廓也真是形似鳳凰,其主城高大雄偉,東、南、北三座小城倚角相連,俗稱東關、南關、北關,惟獨沒有西關;南關為金鳳之頭,主城為金鳳之身,北關為鳳尾,東關為金鳳展翅。
(18)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發生在大同;北魏神䴥二年(428年),北魏軍遠端奔襲漠北,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出征,在大漠兵伐柔然,凱旋榮歸。
(19)“馬識善人”的典故與大同有關;約453年,北魏文成帝東巡,路遇由中山赴京的高僧昙曜;文帝感其佛法高深,遂命之為“沙門統”,主持全國佛教管理。
(20)被稱為“史上最牛母親”的婁昭君是代郡平城(今大同)人;她是東魏權臣高歡之妻,共生育八個孩子,有三個兒子登基稱帝,一個兒子被追谥為皇帝,兩個兒子封王,兩個女兒均成為一代皇後。
(21)耍孩兒戲起源于大同;耍孩兒戲又名“咳咳腔”,是戲曲梨園中的一枝奇葩,被專家譽為“戲劇史上的活化石”。
(22)“遊龍戲鳳”的典故發生在大同;明代大同是西域貢使進京入貢的必經之地,内外商人雲集,物品琳琅滿目,成為明代“繁華富庶,不下江南”的塞北名城;明武宗朱厚照聽聞大同之繁華,于正德十三年(1518年)微服私訪,在大同久盛樓與李鳳姐偶遇,朱厚照被鳳姐閉月羞花的美貌所傾倒,後封她做“嬉耍宮妃”,改久盛樓為鳳臨閣,成就了今日鳳臨閣的招牌。
(23)“隆慶和議”發生地在大同;隆慶五年(1571年),隆慶皇帝在得勝堡(今新榮區堡子灣鄉得勝堡村)下诏封俺答為順義王,并準許了通貢互市。
(24)琵琶老店因曆史上的“昭君出塞”而得名;琵琶老店原名東勝店,西漢竟甯三年(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塞途經平城(今大同)在此住宿;日落西山,燈燭點燃之際,王昭君便彈起琵琶,傾述着離别故鄉之苦,優美動聽的琵琶聲感動了東勝店的四鄰,臨别時,昭君将琵琶留于此店以做紀念,韓姓店家為紀念這位和平使者,遂将店名改為“琵琶老店”;該店已持續經營了2000多年,現在大同市博物館還儲存着“琵琶老店”牌匾一塊,為當時的著名書法家柳公權親筆所書。
(25)雲岡石窟始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460年),延續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群。
(26)渾源縣境内的懸空寺是全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懸空寺建于北魏晚期,起初名“玄空閣”,後來因為“懸”和“玄”諧音,改稱“懸空寺”;現在主體建築為明清時重修,最高處的樓閣裡供奉着三教創始人:中間為佛家釋迦牟尼佛祖,左側的是儒家孔聖,右側的為道家鼻祖老子;懸空寺也是我國現存時間最早,保護最完好的高空木質結構的摩崖建築。
(27)北魏平城明堂是中國曆史上的四大明堂之一,是北魏帝王舉行朝會、祭祀、慶賞等大典的地方,也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座由少數民族政權建造的明堂。
(28)平城區境内的華嚴寺始建于遼代的重熙七年(1038年),華嚴寺的名字來自《華嚴經》“慈悲之華,必結莊嚴之果”的大乘教義;華嚴寺寶塔是繼應縣木塔之後全國第二大純木榫卯結構的方形木塔;上華嚴寺大雄寶殿的殿頂鸱吻中國古建築上最大的琉璃吻獸,北吻是金代的原物;南吻是明代制作的。
(29)平城區境内的善化寺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最完整的遼金風格寺院,寺内現儲存大同的唯一彩色琉璃五龍壁;善化寺始建于唐代,唐玄宗時稱為開元寺,五代後晉時更名為大普恩寺,明正統十年更名為善化寺。
(30)大同九龍壁長45.6米、高8米、厚2.02米,為全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儲存最好的龍壁;九龍壁是代王朱桂府前照壁,壁前設有可影射全壁的倒影池,當池水漣旖時,倒影于水中的九條龍,就會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代王府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毀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現存代王府是新中國複建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31)袁家皂清真寺又稱禮拜寺,是全國唯一和長城同時建造并具有長城作用的清真寺;清真寺的建築時間說法不一,一說袁家皂清真寺是明天順年間建立明長城沿線軍事設施原家皂堡時和明長城同時建造起來的清真寺院。
(32)北嶽恒山原在河北省境内,而不是今山西省境内;明代及以前,恒山就是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與石家莊交界地帶的大茂山,今曲陽還有祭恒山的北嶽廟遺存;清順治十七年,北嶽正式改為山西渾源境内的今恒山;三國時期的“常山趙子龍”中的常山就是恒山,趙子龍是常山郡真定縣人。
(33)北嶽恒山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出遊到達的最西北的地方;《徐霞客遊記》開篇之日,即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
(34)北嶽恒山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也是五嶽中唯一不是5A級的旅遊景區。
(35)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犧尊出土于渾源縣;犧尊是一種盛酒的器,主要用于古代祭祀禮儀之中;春秋時期犧尊所見甚少,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這件犧尊是這一時期至今為止的唯一遺存。
(36)全國唯一的梁思成紀念館在平城區;1933年9月,梁思成與林徽因一行來到大同,對華嚴寺、善化寺、雲岡石窟和應縣木塔進行了實地測量與考察;大同是全國唯一按“梁陳方案”整體保護的古都。
(37)山西大同大學,是唯一一所校名中既包括省名又包括市名的公立大學;解放前的“大同大學”是國内名校,是民國時期上海十分有名的私立大學之一;後來在1952年院系調整,上海大同大學的院系分别并入複旦大學、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财政經濟學院和華東化工學院;2002年大同大學籌建時,原本準備直接命名為大同大學,複旦大學反對,于是隻能命名為山西大同大學了。
(38)大同因煤而興,被譽為中國“煤都”,這裡有中國最大的煤礦開采地。
(39)大同是我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重載運煤專線——大秦鐵路的起點,
(40)刀削面是大同最為人所知的美食,除了刀削面,大同美食還有很多,包括燒麥、涼粉、羊雜湯、兔頭等。
看完大同市這40條冷知識,你了解大同了嗎?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大同的冷知識?
#大同頭條##大同旅遊##國風大典#
【相關文章】
城市冷知識8:杭州冷知識50條,第六大古都,斷橋不斷長橋不長
城市冷知識7: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市冷知識50條,你了解多少條?
城市冷知識6:中華第一古都——安陽冷知識40條,你了解多少條?
城市冷知識5:八大古都之一的鄭州市冷知識40條,你了解多少條?
城市冷知識4:六大古都之一的開封市冷知識40條,你了解多少條?
城市冷知識3:中國古都之首—西安市冷知識40條,你了解多少條?
城市冷知識2:四大聖城之一的洛陽市冷知識20條,你了解多少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