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二百零三講:王莽傳第六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曆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二百零三講:王莽傳第六

莽志方盛,以為四夷不足吞滅,專念稽古之事,複下書曰:“伏念予之皇始祖考虞帝,受終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齊七政,遂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巡狩五嶽,群後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予之受命即真,到于建國五年,已五載矣。陽九之厄既度,百霹之會已過。歲在壽星,填在明堂,倉龍癸酉,德在中宮。觀晉掌歲,龜策告從,其以此年二月建寅之節東巡狩,具禮儀排程。”群公奏請募吏民人馬布帛綿,又請内郡國十二買馬,發帛四十五萬匹,輸常安,前後毋相須。至者過半,莽下書曰:“文母太後體不安,其且止待後。”是歲,改十一公号,以“新”為“心”,後又改“心”為“信”。五年二月,文母皇太後崩,葬渭陵,與元帝合而溝絕之。立廟于長安,新室世世獻祭。元帝配食,坐于床下。葬為太倔服喪三年。大司馬孔永乞骸骨,賜安車驷馬,以特進就朝位。同風侯逯并為大司馬。是時,長安民聞莽欲都雒陽,不肯繕治室宅,或頗徹之。莽曰:“玄龍石文曰‘定帝德,國雒陽’。符命著明,敢不欽奉!以始建國八年,歲纏星紀,在雒陽之都。其謹繕修常安之都,勿令壞敗。敢有犯者,辄以名聞,請其罪。”是歲,烏孫大小昆彌遣使貢獻。大昆彌者,中國外孫也。其胡婦子為小昆彌,而烏孫歸附之。莽見匈奴諸邊并侵,意欲得烏孫心,乃遣使者引小昆彌使置大昆彌使上。保成師友祭酒滿昌劾奏使者曰:“夷狄以中國有禮誼,故诎而服從。大昆彌,君也。今序臣使于君使之上,非是以有夷狄也。奉使大不敬!”莽怒,免昌官。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二百零三講:王莽傳第六

【譯】王莽正在得意,認為四方外族用不着費多大力氣就能夠加以吞并消滅,一味想從古代典籍當中尋找舊例,又下文告說:“俯伏思念我的偉大的皇始祖考虞舜,在文祖廟接受政權的禅讓,觀察天文,考究清楚太陽、月亮和五大行星,于是祭祀上天,升煙祭祀天地間的各種自然勢力,遙望祭祀大山大河,普遍祭祀各種神靈,巡視五嶽,分區集中會見四方諸侯,讓他們口頭或書面奏事,根據事理詳細準确地進行考核。我承受天命正式登上皇位,到建國五年,已經五年了。不幸的命運既然脫離,災難的周期已經過去。木星在壽星宮,土星在明堂座,太歲在癸酉,旺氣在北極天區。觀卦、晉卦值年,占蔔告訴人們應當怎麼行動,應當在這年二月建寅的初春時節到束部地區巡視,把禮儀程式安排開列出來。”各大臣報告提議向官府和民間征集人員、馬匹、麻布、綢絹和絲綿,又提議内地十二個郡國買馬匹,征調綢絹四十五萬匹,運送到長安,前前後後不要彼此觀望等待。到達的超過了一半,王莽下文告說:“文母太後身體不安,應當暫時停止,等待以後再看。”這一年,更改了十一公的稱号,把“新”字改成了“心”字,以後又把“心”字改成“信”字。五年二月間,文母皇太後逝世,安葬在渭陵,跟元帝合葬一處,中間開了一條溝把他們隔開來。在長安設立祠廟,規定新朝要世世代代上祭。元帝配享,他的神主安放在她的神主的寵架下面。王莽為王太後守了三年喪。大司馬孔永請求退休,賞賜坐車一輛和套馬四匹,按照特進的榮譽官銜參加朝會。同風侯逯并擔任大司馬。這時候,長安百姓聽到了王莽想要建都雒陽,不願意修理房屋,有的人部分地拆掉了一些房屋。王莽說:“玄龍石的文辭說‘安定皇帝的命運,國都建在洛陽’。符命明明白白,敢不敬謹遵行!到始建國八年,木星居于星紀宮,奠定雒陽都城。應當很好地修理長安都城,不要讓它毀敗了。敢有違犯的,就把名字報上來,查辦他的罪行。”這一年,烏孫國的大昆彌和小昆彌派遣使者來進貢。大昆彌是中原的外孫。前代昆彌的包坦妻子的兒子作了昆彌,可是烏瑟人歸附他。王莽看到匈奴和許多邊境外族同時入侵,心裹想要博得烏孫人的歡心,便派使者帶領小昆彌的使者坐在大昆彌的使者的上位。保成師友祭酒邁旦上奏章彈劾使者道:“外族因為中原講究禮義,是以委屈服從。大昆彌是國君,現在安排臣子的使者坐在國君的使者的上位,這不是統治外族的辦法。被派遣擔任招待的使者大不敬!”王菱發火了,罷免了滿昌的官職。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二百零三講:王莽傳第六

西域諸國以莽積失恩信,焉耆先畔,殺都護但欽。十一月,彗星出,二十餘日,不見。是歲,以犯挾銅炭者多,除其法。明年改元曰“天鳳”。天鳳元年正月,赦天下。莽曰:“予以二月建寅之節行巡狩之禮,太官赍糒幹肉,内者行張坐卧,所過毋得有所給。予之東巡,必躬載耒,每縣則耕,以勸東作。予之南巡,必躬載耨,每縣則耨,以勸南僞。予之西巡,必躬載铚,每縣則獲,以勸西成。予之北巡,必躬載拂,每縣則粟,以勸蓋藏。畢北巡狩之禮,即于土中居雒陽之都焉。敢有趨讠雚犯法,辄以軍法從事。”群公奏言:“皇帝至考,往年文母聖體不豫,躬親供養,衣冠稀解。因遭棄群臣悲哀,顔色未複,飲食損少。今一歲四巡,道路萬裡,春秋尊,非糒幹肉之所能堪。且無巡狩,須阕大服,以安聖體,臣等盡力養牧兆民,奉稱明诏。”莽曰:“群公、群牧、群司、諸侯、庶尹願盡力相帥養牧兆民,欲以稱予,繇此敬聽,其勖之哉!毋食言焉。更以天鳳七年,歲在大梁,倉龍庚辰,行巡狩之禮。厥明年,歲在實沈,倉龍辛已,即土之中雒陽之都。”乃遣太傅平晏、大司空王邑之雒陽,營相宅兆,圖起宗廟、社稷、郊兆雲。三月壬申晦,日有食之。大赦天下。策大司馬逯并曰:“日食無光,幹戈不戢,其上大司馬印韨,就侯氏朝位。太傅平晏勿領尚書事,省侍中、諸曹兼官者。以?男苗為大司馬。”莽即真,尤備大臣,抑奪下權,朝臣有言其過失者,辄拔擢。孔仁、趙博、費興等以敢擊大臣,故見信任,擇名官而居之。公卿入宮,吏有常數,太傅平晏從吏過例,掖門仆射苛差問不遜,戊曹士收系仆射。莽大怒,使執法發車騎數百圍太傅府,捕士,即時死。大司空士夜過奉常亭,亭長苛之,告以官名,亭長醉曰:“甯有符傳邪?”士以馬棰擊亭長,亭長斬士,亡,郡縣逐之。家上書,莽曰:“亭長奉公,勿逐。”大司空邑斥士以謝。國将哀章頗不清,莽為選置和叔,敕曰:“非但保國将閨門,當保親屬在西州者。”諸公皆輕賤,而章尤甚。

【譯】西域各國由于王莽長期失去了好感和信用,焉耆國首先背叛,殺死了堕繼都護但筮。十一月間,彗星出現,經過二十多天,不見了。這一年,由于違犯私藏銅炭禁令的人太多,廢除了那項法令。第二年改年号叫天鳳。天鳳元年正月間,宣布全國大赦。王莽說:“我将要在二月建寅的初春時節進行巡視活動,太官攜帶幹糧幹肉,内者在途中陳設床席被帳,所經過的地方不要有什麼供給。我往東方巡視,一定親自攜帶犁铎,每到一縣就要參加耕作,進而倡導春耕。我往南方巡視,一定親自攜帶鋤頭,每到一縣就要參加鋤草,進而鼓勵中耕。我往西方巡視,一定親自攜帶鐮刀,每到一縣就要參加收割,進而鼓勵秋收。我往北方巡視,一定親自攜帶連枷,每到一縣就要參加打場,進而鼓勵儲藏。結束北方的巡視活動之後,就在全國的中心奠定洛陽都城。敢有奔跑吵閘觸犯法紀的,就按照軍法處理。”各大臣報告道:“皇帝最孝順,前年文母聖體有病,您親自侍候,衣服都很少脫下。因為遭遇文母逝世的悲痛,容顔沒有恢複,飲食減少。現在要一年巡視四方,路程上萬裡,年歲這樣高,不是幹糧幹肉所能适應的了。暫時不要去巡視,等待國喪期滿,進而保養聖體。我們盡力撫育管教全國百姓,實作您的英明訓示。”王莽說:“各公、各州牧、各主管大臣、諸侯、各郡大尹願意盡力互相督促撫育管教好全國百姓,力圖符合我的心願,是以采納你們的意見,應當勉勵呀!不要忘記了自己的諾言。改到天鳳七年,木星在大梁宮,太歲在庚辰,進行巡視活動。再明年,木星在實沉宮,太歲在辛巳,前往全國的中心洛陽都城。”便派太傅平晏和大司空王邑前往洛陽,選擇地基,打算興建皇家祠廟、土谷神社和祭祀天地的壇址。三月壬申最後一天,出現了日食。宣布全國大赦。下策書給大司馬逯并說:“日食出現,太陽全被吞沒,戰争沒有停止,你應當繳上大司馬的印信,按照侯爵的身份參加朝會。太傅平晏不要兼管尚書事務,取消兼任的侍中諸曹。任命利苗男欣作大司馬。”王莽正式登上皇位以後,特别防備大臣,限制、削弱大臣的權力,臣下有指責大臣的錯誤的,總是受到提拔。孔仁、趙博和費興等人因為敢于抨擊大臣,是以獲得信任,選擇好官職讓他們擔任。公卿大臣進入宮殿,随從官吏有定額,有一次,太傅平晏攜帶官吏超過了規定,掖門仆射加以盤問,态度不好,太傅府的戊曹辦事人員拘捕了仆射。王莽大發怒火,讓執法調動戰車幾百輛包圍太傅府,逮捕了那些辦事人員,立刻處死。又有一次,大司空的辦事人員夜裹經過奉常亭,亭長責問他,他把自己的官職告訴了亭長,亭長喝醉了,說道:“有沒有證明呢?”那個辦事人員用馬鞭子打了亭長,亭長要斬辦事人員,逃跑了,郡裹縣裹要追捕他。他家人上書申訴,王莽說:“亭長奉行公事,不要追捕了。”大司空王邑斥責了那個辦事人員來請罪。國将哀章行為很不端正,王莽給他選擇設定了和叔,告誡道:“不僅要在公府裹幫助國将本人,還應當幫助他在西州的親屬。”各大臣都被瞧不起,而哀章尤其厲害。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二百零三講:王莽傳第六

四月,隕霜,殺草木,海瀕尤甚。六月,黃霧四塞。七月,大風拔樹,飛北阙直城門屋瓦。雨雹,殺牛羊。莽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卒正、連率、大尹,職如太守;屬令、屬長,職如都尉。置州牧、部監二十五人,見禮如三公。監位上大夫,各主五郡。公氏作牧,侯氏卒正,伯氏連率,子氏屬令,男氏屬長,皆世其官。其無爵者為尹。分長安城旁六鄉,置帥各一人。分三輔為六尉郡,河東、河内、弘農、河南、颍川、南陽為六隊郡,置大夫,職如太守;屬正,職如都尉。更名河南大尹曰保忠信卿。益河南屬縣滿三十。置六郊州長各一人,人主五縣。及它官名悉改。大郡至分為五。郡縣以亭為名者三百六十,以應符命文也。緣邊又置竟尉,以男為之。諸侯國閑田,為黜陟增減雲。莽下書曰:“常安西都曰六鄉,衆縣曰六尉。義陽東都曰六州,衆縣曰六隊。粟米之内曰内郡,其外曰近郡。有障徼者曰邊郡。合百二十有五郡。九州之内,縣二千二百有三。公作甸服,是為惟城;諸在侯服,是為惟甯;在采、任諸侯,是為惟翰;在賓服,是為惟屏;在揆文教,奮武衛,是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為惟藩:各以其方為稱,總為萬國焉。”其後,歲複變更,一郡至五易名,而還複其故。吏民不能紀,每下诏書,辄系其故名,曰:“制诏陳留大尹、太尉:其以益歲以南付新平。新平,故淮陽。以雍丘以東付陳定。陳定,故梁郡。以封丘以東付治亭。治亭,故東郡。以陳留以西付祈隧。祈隧,故荥陽。陳留已無複有郡矣。大尹、太尉,皆詣行在所。”其号令變易,皆此類也。

【譯】四月間,降了霜,凍死了草木,沿海尤其嚴重。六月間,黃沙滿天。七月間,大風吹倒了樹木,刮走了北阙直城門屋上的瓦。落了冰雹,打死了牛羊。王莽按照《周官》和《王制》的經文,設定卒正、連率、大尹,職務像太守一樣;設定屬令、屬長,職務像都尉一樣。設定少牧、設定部監二十五人,皇帝接見他們的禮儀像接見三公一樣。職位是上大夫,每人管轄五郡。公爵作州牧,侯爵作卒正,伯爵作連率,子爵作屬令,男爵作屬長,這些官職都實行世襲制。那些沒有爵位的稱為大尹。把長安郊區劃分六鄉,每鄉設定鄉帥一人。把三輔地區劃分為六尉郡,把河東郡、河内郡、弘農郡、河南郡、穎川郡、南陽郡作為六隊郡,都設定大夫,職務像太守一樣;設定屬正,職務像都尉一樣。把河南郡大尹改名叫保忠信卿。增加河南郡屬縣滿三十縣。設定六郊州長各一人,每人管轄五縣。以及其他官名全部改定。大郡甚至劃分為五郡。郡和縣用“亭”字作為名稱的有三百六十個,用來符合符命的文辭。邊境地區又設定竟尉,用男爵去擔任這個職務。各諸侯國之間的剩餘田地,留作賞賜有功或懲罰有罪時使用。王莽下文告說:“長安西都近郊區分為六鄉,外圍各縣分屬六尉。義陽東都遠郊區分為六州,外圍各縣分屬六隊。離束都、西都四五百裡以内的地方叫作内郡,以外的地方叫作近郡。有邊界要塞的地方叫作邊郡,合計一百二十五郡。九州的範圍裹,有二幹二百零三縣。公爵作國甸服,這是城堡;所有在侯服的諸侯,這是依靠;在采服、任服的諸侯,這是支柱;在賓服的諸侯,這是屏障;在揆文教、奮武衛地帶的諸侯,這是牆垣;在九州以外的外族,這是藩籬:各按自己所在的區域定稱号,總起來就是全天下。”這以後,每年有變動,一郡甚至改了五次名稱,終于恢複原來的名稱。官吏和人民不能夠記錄這麼多,每次下韶書,總要附記原來的名稱,比如說:“指令陳留郡大尹、太尉:着令把益歲縣以南的地區劃歸新平郡。新平郡就是原來的淮陽郡。把雍丘縣以東的地區劃歸陳定郡。陳定郡就是原來的梁郡。把封丘縣以束的地區劃歸治亭郡。治亭郡就是原來的東郡。把陳留縣以西的地區劃歸祈隧。祈隧就是原來的榮陽。陳留郡已經不再存在了。大尹和太尉都到皇帝跟前來。”他的政令變化,都是這一類樣子。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二百零三講:王莽傳第六

今天下國小,戊子代甲子為六旬首。冠以戊子為元日,昏以戊寅之旬為忌日。百姓多不從者。匈奴單于知死,弟鹹立為單于,求和親。莽遣使者厚賂之,詐還許其侍子登,因購求陳良、終帶等。單于即執良等付使者,檻車詣長安。莽燔燒良等于城北,令吏民會觀之。緣邊大饑,人相食。谏大夫如普行邊兵,還言“軍士久屯塞苦,邊郡無以相贍。今單于新和,宜因是罷兵。”校尉韓威進曰:“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虜,無異口中蚤虱。臣願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鬥糧,饑食虜肉,渴飲其血,可以橫行。”莽壯其言,以威為将軍。然采普言,征還諸将在邊者。免陳欽等十八人,又罷四關填都尉諸屯兵。會匈奴使還,單于知侍子登前誅死,發兵寇邊,莽複發軍屯。于是邊民流入内郡,為人奴婢,乃禁吏民敢挾邊民者棄市。益州蠻夷殺大尹程隆,三邊盡反。遣平蠻将軍馮茂将兵擊之。甯始将軍侯輔免,講《易》祭酒戴參為甯始将軍。二年二月,置酒王路堂,公卿、大夫皆佐酒。大赦天下。是時,日中見星。大司馬苗左遷司命,以延德侯陳茂為大司馬。訛言黃龍堕死黃山宮中,百姓奔走往觀者以萬數。莽惡之,捕系問語所從起,不能得。單于鹹既和親,求其子登屍,莽欲遣使送緻,恐鹹怨恨害使者,乃收前言當誅侍子者故将軍陳欽,以他罪系獄。欽曰:“是欲以我為說于匈奴也。”遂自殺。莽選儒生能颛對者濟南王鹹為大使,五威将琅邪伏黯等為帥,使送登屍。敕令掘單于知墓,棘鞭其屍。又令匈奴卻塞于漠北,責單于馬萬争,牛三萬頭,羊十萬頭,及稍所略邊民生口在者皆還之。莽好為大言如此。鹹到單于庭,陳莽威德,責單于背畔之罪,應敵從橫,單于不能诎,遂緻命而還之。入塞,鹹病死,封其子為伯,伏黯等皆為子。

【譯】指令全國的學校,用戊子曰代替甲子日作為每六十天的開始。舉行冠禮把戊子日作為吉利的日子,舉行婚禮把從戊寅開始的十天作為不吉利的日子。百姓有很多不依從的。匈奴單于囊知牙斯死了,他的弟弟鹹作了單于,要求跟中原和好。王莽派遣使者多多贈送财物給他,欺騙他答應送還他的來中原侍奉皇帝的兒子登,出錢要求引渡陳良和終帶等人。單于便逮住陳良等人交給了使者,用囚車送到長安。王莽在長安城北燒死陳良等人,讓官吏和人民集合去看行刑。沿邊境地區發生了嚴重的饑荒,人吃人。谏大夫如普巡視邊境駐軍,回來說:“士兵長期駐紮邊界,生活很苦,邊郡沒有東西供應。現在單于剛跟我們和好,應當趁此機會退兵。”校尉韓威建議道:“憑新朝的威力去吃掉匈奴,正好像吃掉口裹的跳蚤虱子一樣。我願意求得勇敢的士兵五千人,不攜帶一鬥糧食,餓了就吃敵人的肉,渴了就喝他們的血,可以在匈奴境内橫沖直撞。”王莽認為他的話很豪壯,任命韓威作将軍。然而采納如普的意見,調回駐紮在邊境的各将領。免去陳欽等十八人的将軍職務,又撤銷前、後、左、右四關将軍鎮守都城和六尉的各部駐軍。當匈奴使者回去,單于知道來中原侍奉皇帝的兒子登前些時候已被處死,便出兵侵犯邊境,王莽又調集軍隊去駐守。于是邊境人民流亡到内郡,作人家的奴隸,便下禁令:官吏和平民敢有私藏邊境流亡人民的處死刑。益州郡部族殺死了大尹程隆,邊境許多部族全都反叛。派遣平蠻将軍馮茂率領軍隊攻打他們。甯始将軍侯輔免職,講《易》祭酒戴參擔任甯始将軍。二年二月間,在王路堂舉行宴會,公卿大夫都參加宴會。宣布全國大赦。這時候,中午時分出現了星光。大司馬苗欣降職擔任司命,任命延德侯陳茂作大司馬。謠傳有黃龍摔死在黃山宮中,老百姓飛跑前往看熱閘的以萬計。王莽讨厭這件事,拘捕了一些人詢問謠言從哪個傳起,沒有能夠找到。單于鹹既已跟中原和好,索取他的兒子登的屍體,王莽想要派遣使者送去,恐怕鹹怨恨傷害使者,便逮捕從前提議要處死登的原将軍陳欽,用别的罪名把他關進監獄。陳欽說:“這是想要拿我當替罪羊向匈奴解釋呀。”便自殺了。王莽挑選擅長交涉對答的儒生濟南郡人王鹹作特使,五威将琅邪郡人伏黯等作武官,讓他們送還登的屍體。指令匈奴方面掘毀單于囊知牙斯的墳墓,用棘條抽打他的屍體。又指令匈奴把邊界撤退到大戈壁以北,向單于索取一萬匹馬、三萬頭牛和十萬隻羊,以及把他們随便搶去現在還活着的邊民俘虜都交回來。王莽喜歡說大話像這個樣子。王鹹到了單于的王庭,陳述王莽的聲威德行,譴責單于背叛的罪行,随機應變,對答如流,單于不能夠壓倒他,于是傳達完指令就回來了。進入邊界,王鹹病死,賜封他的兒子為伯爵,伏黯等人都為子爵。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二百零三講:王莽傳第六

莽意以為制定則天下自平,故銳思于地理,制禮作樂,講合《六經》之說。公卿旦入暮出,議論連年不決,不暇省獄訟冤結民之急務。縣宰缺者,數年守兼,一切貪殘日甚。中郎将、繡衣執法在郡國者,并乘權勢,傳相舉奏。又十一公士分布勸農桑,班時令,案諸章,冠蓋相望,交錯道路,召會吏民,逮捕證左,郡縣賦斂,遞相赇賂,白黑紛然,守阙告訴者多。莽自見前颛權以得漢政,故務自攬衆事,有司受成苟免。諸寶物名、帑藏、錢谷官,皆宦者領之;吏民上封事書,宦官左右開發,尚書不得知。其畏備臣下如此。又好變改制度,政令煩多,當奉行者,辄質問乃以從前,前後相乘,愦眊不渫。莽常禦燈火至明,猶不能勝。尚書因是為奸寝事,上書待報者連年不得去,拘系郡縣者逢赦而後出,衛卒不交代三歲矣。谷常貴,邊兵二十餘萬人仰衣食,縣官愁若。五原、代郡尤被其毒,起為盜賊,數千人為輩,轉入旁郡。莽遣捕盜将軍孔仁将與兵郡縣合擊,歲餘乃定,邊郡亦略将盡。邯鄲以北大雨霧,水出,深者數丈,流殺數千人。立國将軍孫建死,司命趙闳為立國将軍。甯始将軍戴參歸故官,南城将軍廉丹為甯始将軍。三年二月乙酉,地震,大雨雪,關東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或枯。大司空王邑上書言:“視事八年,功業不效,司空之職尤獨廢頓,至乃有地震之變。願乞骸骨。”莽曰:“夫地有動有震,震者有害,動者不害。《春秋》記地震,《易·系》“坤”動,動靜辟脅,萬物生焉。災異之變,各有雲為。天地動威,以戒予躬,公何辜焉,而乞骸骨,非是以助予者也。使諸吏散騎司祿大衛脩甯男遵谕予意焉。”

【譯】王莽心中認為制度。經确定,那麼天下自然太平,是以精心思考于地理,制定禮法,創作樂教,講求符合《六經》的理論。公卿大臣早晨上朝,傍晚出朝,議論連年,不能夠作出決斷,沒有工夫處理訴訟官司解決這些人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縣長缺人的,時常好幾年由别人代理,一切貪髒枉法的現象,一天比一天更厲害。派駐各郡國的中郎将和繡衣執法,紛紛利用權勢,到處牽連檢舉上報。還有十一公的辦事人員分布各地,督促農耕和蠶桑,頒行關于農政的政令,檢查各種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使者前後相繼,在大路上來來往往,召集官吏和平民,逮捕見證人,郡裹縣裹搜刮财物,層層賄賂,是非混淆,清濁不分,守在朝廷申訴冤苦的很多。王莽看到自己從前專權進而取得了漢朝的政權,是以務必自己包攬一切事務,負責官吏接受既定的政令,奉行故事,衹圖能夠免除罪責。各機要部門、國庫和錢糧官,都由宦官管理;官吏和平民上密封報告,由宦官在他身邊開拆,尚書不得而知。他的提防臣下像這個樣子。又喜歡改變制度,政令煩多,本來應當由下面接受執行的,總要反複請示以後才按照訓示去辦理,以緻前面的事情沒有處理,後面的事情又趕上來了,混亂糊塗,沒完沒了。王莽時常照着燈火直到天明,還沒有辦完。尚書藉此機會舞弊,阻塞下情,上報告等待回答的幾年不能夠離開,被關押在郡縣監獄裹的要遇到大赦才得出去,京城衛戍士兵不更換達三年之久。谷物常常很貴,邊防部隊二十多萬人等着要吃要穿,官府也大傷腦筋。五原郡和代郡尤其遭殃,人民艇而走險進行搶劫,幾千人成群結隊,轉到鄰近各郡。王莽派遣捕盜将軍孔仁率領軍隊會同地方部隊聯合進擊,經過一年多才平定,邊郡人民流亡,差不多走光了。邯鄲城以北地區降了大雨大霧,地下水湧出,水深的地方有幾丈深,沖走淹死幾千人。立國将軍孫建死了,司命趙闳擔任立國将軍。甯始将軍戴參回任原職,南城将軍廉丹擔任甯始将軍。三年二月乙酉曰,發生了地震,落大雪,關東地區尤其厲害,雪深的地方有一丈,竹子、柏樹有的枯死了。大司空王邑上報告說:“到職八年,工作沒有成績,司空的職務尤其近于癱瘓,乃至發生地震的變故。我願意請求退休。”王莽說:“地有小動有大震,大震有害,小動無害。《春秋》記載了地震,《易系。坤》上說到了地動,動的時候就張開,靜的時候就合攏,萬物由此發生。災害和怪異現象的發生,各有不同的意義和作用。天地表示威嚴,用來警戒我自己,您有什麼過錯呢,而要請求退休,造就不是用來幫助我的态度了。派諸吏散騎司祿大衛脩甯男遵轉告我的意思。”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二百零三講:王莽傳第六

五月,莽下吏祿制度,曰:“予遭陽九之厄,百六之會,國用不足,民人騷動,自公卿以下,一月之祿十緵布二匹,或帛一匹。予每念之,未嘗不戚焉。今厄會已度,府帑雖未能充,略頗稍給,其以六月朔庚寅始,賦吏祿皆如制度。”四輔公、卿、大夫、士,下至輿僚,凡十五等。僚祿一歲六十六斛,稍以差增,上至四輔而為萬斛雲。莽又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蓋以天下養焉。《周禮》膳羞百有二十品,今諸侯各食其同、國、則;辟、任、附城食其邑;公、卿、大夫、元士食其采。多少之差,鹹有條品。歲豐穰則充其禮,有災害則有所損,與百姓同憂喜也。其用上計時通計,天下幸無災害者,太官膳羞備其品矣;即有災害,以什率多少而損膳焉。東嶽太師立國将軍保東方三州一部二十五郡;南嶽太傅前将軍保南方二州一部二十五郡;西嶽國師甯始将軍保西方一州二部二十五郡;北嶽國将衛将軍保北方二州一部二十五郡;大司馬保納卿、言卿、仕卿、作卿、京尉、扶尉,兆隊、右隊、中部左洎前七部;大司徒保樂卿、典卿、宗卿、秩卿、翼尉、光尉、左隊、前隊、中部、右部,有五郡;大司空保予卿、虞卿、共卿、工卿、師尉、列尉、祈隊、後隊、中部洎後十郡;及六司,六卿,皆随所屬之公保其災害,亦以十率多少而損其祿。郎、從官、中都官吏食祿都内之委者,以太官膳羞備損而為節。諸侯、辟、任、附城、群吏亦各保其災害。幾上下同心,勸進農業,安元元焉。”莽之制度煩碎如此,課計不可理,吏終不得祿,各因官職為奸,受取赇賂以自共給。

【譯】五月間。王莽下達官吏俸祿制度,說道:“我遭遇不幸的命運,災難的周期,國家财政開支不足,人民騷動,從公卿以下,一個月的俸祿衹有八十縷麻線布二匹或綢絹一匹。我每一想到這件事,沒有不憂愁的。現在困難時期已經過去,國庫儲備雖然還不充足,但略微比較寬裕,應當從六月朔日庚寅開始,按照制度發給官吏俸祿。”從四輔、公、卿、大夫、士,下至衆多的幕僚,共分十五等。幕僚的俸祿一年是六十六斛,逐漸按等級增加,上至四輔是一萬斛。王莽又說:“‘普天之下,沒有地方不是國王的土地;全國範圍内,沒有人不是國王的臣下。原本是拿天下的财物來供養你們。《周禮》規定進獻皇帝的美好食物有一百二十種,現在諸侯各取給予他們的同、國、則;辟爵、任爵、附城各取給予他們的封邑;公、卿、大夫、元士各取給予他們的采地。多少不同的等級,都有一定的條例。年成豐收就盡量按禮制備足,遇到災害就有所減少,跟老百姓同甘共苦。應當采用年終決算時的統計數目作為根據,全國幸而沒有災害,太宮進獻的美好食物備齊它們的種類;如果遇到災害,按照百分比的多少來減少進獻的食物。東嶽太師和立國将軍跟東方三州一部二十五郡挂起鈎來;南嶽太傅和前将軍跟南方二省一部二十五郡挂起鈎來;西嶽國師和甯始将軍跟西方一州二部二十五郡挂起鈎來;北嶽國将和衛将軍跟北方二州一部二十五郡挂起鈎來;大司馬和納卿、言卿、仕卿、作卿跟京尉、扶尉、兆隊、右隊、中部和左部到前部共十郡挂起鈎來;大司徒和樂卿、典卿、宗卿、秩卿、翼尉、光尉、左隊、前隊、中部和右部共五郡挂起鈎來;大司空和予卿、虞卿、共卿、工卿、師尉、列尉、祈隊、後隊、中部到後部共十郡挂起鈎來;以及六司和六卿,都随着他們所隸屬的大臣跟有關地區的災害挂起鈎來,也按照百分比的多少來減少俸祿。從京城倉庫的儲積糧裹面領取俸祿的郎官、侍從官和京城官吏,根據太官進獻的美好食物的齊備或減少作為尺度。諸侯、辟爵、任爵、附城和各種辦事人員也各跟有關地區的災害挂起鈎來。希望君臣上下同心同德,鼓勵促進農業生産,安撫善良的老百姓。”王莽的制度煩碎得像這個樣子,核算全國的會計報表不好辦,官吏終究領不到俸祿,各自利用自己的職權幹壞事,靠收受賄賂來供給自己的需要。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二百零三講:王莽傳第六

是月戊辰,長平館西岸崩,邕泾水不流,毀而北行。遣大司空王邑行視,還奏狀,群臣上壽,以為《河圖》所謂“以土填水”,匈奴滅亡之祥也。乃遣并州牧宋弘、遊擊都尉任萌等将兵擊匈奴,至邊止屯。七月辛酉,霸城門災,民間所謂青門也。戊子晦,日有食之。大赦天下,複令公卿、大夫、諸侯、二千石舉四行各一人。大司馬陳茂以日食免,武建伯嚴尤為大司馬。十月戊辰,王路朱鳥門鳴,晝夜不絕,崔發等曰:“虞帝辟四門,通四聰。門鳴者,明當修先聖之禮,招四方之士也。”于是令群臣皆賀,所舉四行從朱鳥門入而對策焉。平蠻将軍馮茂擊句町,士卒疾疫,死者什六七,賦斂民财什取五,益州虛耗而不克,征還下獄死。更遣甯始将軍廉丹與庸部牧史熊擊句町,頗斬首,有勝。莽征丹、熊,丹、熊願益排程,必克乃還。複大賦斂,就都大尹馮英不肯給,上言“自越巂遂久仇牛、同亭邪豆之屬反畔以來,積且十年,郡縣距擊不已。續用馮茂,苟施一切之政。僰道以南,山險高深,茂多驅衆遠居,費以億計,吏士離毒氣死者什七。今丹、熊懼于自詭期會,調發諸郡兵、谷,複訾民取其十四,空破梁州,功終不遂。宜罷兵屯田,明設購賞。”莽怒,免英官。後頗覺寤,曰:“英亦未可厚非。”複以英為長沙連率。翟義黨王孫慶捕得,莽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筵導其脈,知所終始,雲可以治病。是歲,遣大使五威将王駿、西域都護李崇将戊己校尉出西域,諸國皆郊迎貢獻焉。諸國前殺都護但欽,駿欲襲之,命佐帥何封、戊己校尉郭欽别将。焉耆詐降,伏兵擊駿等,旨死。欽、封後到,襲擊老弱,從車師還入塞。莽拜欽為填外将軍,封劋胡子。何封為集胡男。西域自此絕。

【譯】這個月戊辰日,長平館西岸坍塌,把泾河阻塞不通,沖決堤壩向北流去。派遣大司空王邑去巡視,回來報告了情況,大臣們向王莽祝賀,認為造就是《河圖》所說的“用土去鎮服水”,是匈奴滅亡的好兆頭。于是派遣并州牧宋弘和遊擊都尉任萌等人統率軍隊進擊匈奴,到達邊境駐紮下來。七月辛酉曰,霸城門發生了火災,這裡就是民間所說的青門。本月戊子最後一天,出現了日食。宣布全國大赦。又指令公卿大夫、諸侯、二千石級官吏推舉德行、政事、言語、文學四科傑出者各一人。大司馬陳茂因為出現了日食被免職,武建伯嚴尤擔任大司馬。十月戊辰日,王路朱鳥門發出響聲,白天晚上都沒有停止,崔發等人說道:“虞帝打開四座門,讓自己能夠遠聽四方。朱烏門叫,表明新朝應當修明古代聖王的禮制,招引四方的賢士。”于是讓大臣們都來祝賀,所推舉的四科傑出者從朱烏門進入宮殿回答皇帝的策問。平蠻将軍馮茂攻打句町,士兵害了瘟疫,死亡的有十分之六七,征收人民财物,十分之中拿走五分,弄得益州郡民窮财盡,而戰争沒有取得勝利,王莽把他調回來關進監獄,死在獄中。再派甯始将軍廉丹和庸部牧史熊攻打句町,殺死了一些敵人,取得了一定的勝利。王莽調廉丹和史熊,廉丹和史熊希望增加軍隊和物資,一定徹底打敗敵人才回來。又大肆搜刮,選晝眯大尹逦莖不肯給,上報告說“自從越鶴郡遂久縣的仇牛和同亭郡的邪豆這些部族反叛以來,前後差不多十年了,郡縣地方軍民進行抗擊沒有停止過。接着任用馮茂,勉強推行不顧後果的政策。焚道縣以南地區,山勢險峻深邃,馮茂盡量把人民趕到遠地居住,用費要用億來計算,軍官士兵遭受毒氣死亡的達到十分之七。現在廉丹和史熊對于自己保證的規定期限不能完成任務感到害怕,調用各郡的士兵和糧食,又搜刮人民财物,拿走了他們的十分之四,弄得梁州地區民窮财盡,卻始終不能取勝。應當停止戰鬥,派軍隊統守并開墾耕種田地,明令規定設定封賞,獎勵那些抗擊有功的軍民。”王莽發火了,免掉了馮英的官職。後來有所覺悟,說道:“馮英也不便深加責怪。”又任命馮英作長沙郡連率。翟義的黨羽王孫慶捉到了,王莽讓太醫、藥劑師和高明的屠手一道解剖他,測量五髒,用小竹枝貫通他的脈管,弄清它的來龍去脈,說明可以用來治療疾病。這一年,派遣特使五威将王墜和酉球都護奎崇率領戊己校尉出使西域,各國都到郊外迎接并進獻财物。各國以前殺死了酉域都護但趑,王壁想要襲擊他們,指令副帥包過和戊己校尉皇邀率領部隊單獨行動。焉耆國謊稱投降,埋伏軍隊襲擊王駿等人,都死了。郭欽和何封來遲,襲擊了他們的老弱殘餘,取道皇面厘回轉進入邊界。玉莽授任郭麸作鎮外将軍,賜封型蛆王,賜封但過為集胡男。從此與西域各國斷絕丁關系。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二百零三講:王莽傳第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