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你所不知道的早年與彼得的婚姻彼得三世與1762年7月政變執政最終歲月子嗣

作者:熱搜俄羅斯

今天給大家詳細介紹在俄國和彼得大帝一樣在生前就被稱為大帝(Великая)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視訊加載中...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語: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亦稱葉卡捷琳娜大帝(Екатерина II Великая),或依照英文(Catherine II)譯為凱瑟琳二世、凱瑟琳大帝,俄羅斯帝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1762年至1796年在位)在位長達三十四年,是統治俄羅斯的女皇帝。

葉卡捷琳娜出生于普魯士波美拉尼亞斯德丁,出生名為索非亞·弗雷德裡卡·奧古斯塔·馮·安哈爾特-采爾布斯特-多恩堡(德語:Sophie Friederike Auguste von Anhalt-Zerbst-Dornburg),通過政變廢黜并刺殺其夫彼得三世,即位為俄羅斯女皇。在其治下俄羅斯經曆複興,達到其曆史頂峰并成為歐洲列強之一。

關于“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你所不知道的早年與彼得的婚姻彼得三世與1762年7月政變執政最終歲月子嗣

波将金

葉卡捷琳娜即位和在位時均時常依靠其寵幸貴族的協助,如格裡戈裡·格裡戈裡耶維奇·奧爾洛夫(Григо́р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Орло́в)和格裡高利·亞曆山德羅維奇·波将金(Григо́рий Потёмкин)。在蘇沃洛夫、魯緬采夫和烏沙科夫等将領支援之下,葉卡捷琳娜治下的俄羅斯帝國通過軍事及外交迅速擴張。在南方,俄羅斯通過俄土戰争擊敗奧斯曼帝國并擊潰克裡米亞汗國,對黑海及亞速海的廣闊區域進行了殖民(即新俄羅斯);在西方,葉卡捷琳娜前情人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統治的波蘭-立陶宛聯邦被瓜分,俄羅斯獲得了最大面積的領土;在東部,俄羅斯開始對阿拉斯加進行殖民,俄屬北美由此建立。

葉卡捷琳娜改革行政區劃,諸多新城鎮在其令下建立起來。她跟随其所景仰的彼得大帝的步伐,繼續根據西歐模式對俄羅斯進行現代化革新,但征兵制及經濟仍舊以農奴制為基礎,國家及地主的需求越來越依賴于農奴,由此導緻了多次叛亂,農民及哥薩克的普加喬夫起義即為一例。

關于“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你所不知道的早年與彼得的婚姻彼得三世與1762年7月政變執政最終歲月子嗣
關于“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你所不知道的早年與彼得的婚姻彼得三世與1762年7月政變執政最終歲月子嗣

葉卡捷琳娜統治時期被稱為“葉卡捷琳娜時代”,通常被認為是俄羅斯帝國及俄羅斯貴族的黃金時代。彼得三世在位時頒布,由葉卡捷琳娜确認延續的《貴族自由宣言》将貴族由強制兵役和國家公務中解放出來。葉卡捷琳娜推動諸多古典主義貴族建築的建設,改變了俄國的面貌。她熱心支援啟蒙時代理念,由此獲得開明專制君主一稱。葉卡捷琳娜亦支援藝術事業,推動了俄羅斯啟蒙時期的發展。這一時期所建立斯莫爾尼宮是歐洲首家由國家資助的女性高等教育機構。

<h1>早年</h1>

1729年5月2日,葉卡捷琳娜二世出生于普魯士波美拉尼亞斯特丁,與俄羅斯留裡克王朝有着血緣聯系。她原名索非亞·弗雷德裡卡·奧古斯塔·馮·安哈爾特-采爾布斯特-多爾恩布爾格(Sophie Friederike Auguste von Anhalt-Zerbst-Dornburg)。她的父親安哈爾特親王克裡斯蒂安·奧古斯特屬于統治安哈爾特的德意志王室,這在當時并不是一個顯赫的公國。克裡斯蒂安·奧古斯特是普魯士軍隊中的一位将軍,負責管理斯特丁(今波蘭什切青)。索非亞有兩位表弟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和卡爾十三世。[2]出于德意志王室的傳統,索非亞的早期教育主要來自法國家庭教師。索非亞的童年波瀾不驚,她曾對自己的同伴格林姆男爵(Baron Grimm)說過:“我從中看不到任何趣味。”盡管索非亞身為公主,但她的家庭其實并不富裕,是她母親既富且貴的王室親戚在支援她。

<h1>與彼得的婚姻</h1>

1742年,索非亞的遠房表兄,荷爾施泰因王子卡爾·彼得·烏爾裡希,也就是俄國彼得大帝的外孫,被他的姨母,當時的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選中,成為俄羅斯帝國的儲君。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和萊斯托克伯爵進而謀劃聯姻,以此推翻俄奧聯盟的代理人,女皇所信賴的大宰相貝斯圖佐夫,進而加強俄普合作。在腓特烈二世的安排下,1742年冬天,安哈爾特公爵夫人帶着索非亞來到了柏林,觐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對索非亞公主感到滿意,認為她可以成為俄羅斯皇儲的妻子,于是請來了最好的法國畫師,為索非亞公主畫了一幅肖像畫,然後把這幅肖像送到了聖彼德堡,供女皇過目。安哈爾特公爵一家等待了足足一年。在這一年裡,聖彼德堡的俄羅斯宮廷反複研究了各種聯姻方案,最終選擇落在了安哈爾特公國的索非亞·奧古斯特公主身上。

1744年1月,來自聖彼德堡的信使帶來了伊麗莎白女皇的一份信,邀請安哈爾特公爵夫人喬安娜和索非亞公主前往俄羅斯做客,同時帶來的還有一張為數一萬盧布的支票,作為公爵夫人母女倆人在路上的開銷。雖然信中沒有寫明邀請的目的,但安哈爾特公爵一家都清楚這是什麼意思———伊麗莎白女皇選中了索非亞做太子妃。

1744年2月9日,索非亞公主抵達莫斯科。伊麗莎白女皇對安哈爾特公爵夫人母女給予熱情招待。然而整場外交努力卻差點因為索非亞的母親喬安娜·伊麗莎白·荷爾斯泰因-戈托普一敗塗地。據記載她是一位薄情寡恩,出口成“髒”的女人,熱衷于流言蜚語和宮廷密謀,一心沉迷于女兒将成為俄羅斯皇後的虛榮之中,最終觸怒了伊麗莎白女皇。女皇最終以間諜為名将其驅逐出境。事實上,女皇非常了解索非亞一家,她(伊麗莎白女皇,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 Елизаве́та I Петро́вна)原本是要和喬安娜的哥哥卡爾·奧古斯特·馮·荷爾斯泰因在1727年結婚的,但就在婚禮舉行前,新郎死于天花。

盡管喬安娜舉止不端,女皇卻很喜歡索非亞。索非亞一來到俄國,就不遺餘力地讨好女皇及其寵臣,還有俄羅斯人民。她請求伊麗莎白女皇為她找來了最好的老師,苦學和東正教禮儀。索非亞公主勤奮地學習俄語,甚至在夜深人靜,周圍侍從都已經睡下,索非亞還在抱着書苦讀,赤足在卧室行走保持清醒(盡管她已熟練掌握了俄語,但還有些德語的口音),并是以染上肺炎。她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自己一來到俄羅斯,就迫切地意識到自己必須成為一個才能戴上皇冠。

索非亞的父親是一位虔誠的路德宗教徒,極為反對女兒改宗東正教。盡管如此,俄羅斯正教會還是在1744年6月28日為索非亞施洗禮,授予她新的教名葉卡捷琳娜(Екатерина )與父名阿列克謝耶芙娜(Алексеевна;意為“阿列克謝之女”)。6月29日,皇儲彼得與葉卡捷琳娜訂婚。葉卡捷琳娜在回憶錄中寫到,自己一來到俄羅斯,就染上嚴重的胸膜炎,幾乎緻命。她将自己的幸存歸功于定期的放血療法,一天之内甚至多達四次。當葉卡捷琳娜病重之時,母親喬安娜曾想請路德宗牧師來為她行臨終聖事。但葉卡捷琳娜說:“我不要路德宗牧師,為我找東正教修士。”這件事很快就流傳開來,俄羅斯宮廷上下對葉卡捷琳娜的好感倍增。

兩人最終于1745年8月21日于聖彼得堡成婚。當時彼得已受封荷爾斯泰因大公,而葉卡捷琳娜也是以成為大公夫人。

婚後的日子對葉卡捷琳娜來說并沒有什麼改善。彼得根本不愛她,婚後五年兩人甚至都未同房。葉卡捷琳娜的宮廷内侍安德烈·舒瓦洛夫伯爵與日記作家詹姆士·包斯威爾相熟,包斯威爾後來回憶舒瓦洛夫曾告訴他不少俄羅斯皇室的秘聞。其中有些流言聲稱彼得包養了一位名叫伊麗莎白·沃倫佐娃的情婦,而葉卡捷琳娜随後與謝爾蓋·薩爾蒂科夫、格裡戈裡·格裡戈裡耶維奇·奧爾洛夫 ‎、亞曆山大·瓦西柴可夫、格裡高利·波将金和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等人有染。葉卡捷琳娜和伊麗莎白·沃倫佐娃的妹妹葉卡捷琳娜·沃倫佐娃-達什科娃成為了朋友,而葉卡捷琳娜将她介紹給許多反對彼得的實權政治團體。俄國宮廷越來越不能忍受彼得的脾氣。他會在清晨召集男仆進行軍事訓練,随後又帶領他們進入葉卡捷琳娜的房間放肆歌舞直到深夜。1759年,葉卡捷琳娜懷上了第二個孩子安娜,但孩子四個月就夭折了。由于當時盛傳葉卡捷琳娜行為放蕩,彼得并不相信自己是孩子的生父,當葉卡捷琳娜反駁其指控的時候,彼得還詛咒妻子“下地獄去”!

葉卡捷琳娜随後大多時間都待在自己的卧室中,以此躲避彼得的粗魯家暴。葉卡捷琳娜在這段日子裡百無聊賴,隻能以讀書為消遣。起初她開始漫無目的地讀小說,後來無意中讀到了伏爾泰的作品,自此開始對政治哲學類書籍感興趣。葉卡捷琳娜找來了厚厚的十卷本德國史,堅持每八天必須讀完一卷,又通讀了四卷本哲學史,還有大量的俄文書籍。一段時間以後,葉卡捷琳娜具備的知識深度,竟然讓她讀懂了孟德斯鸠艱深的《法意》一書。

葉卡捷琳娜在回憶錄中以樂觀而果決的态度寫道:

“我時常告訴自己,幸福或是悲痛都取決于内心。如果遇見不幸,那就鼓起勇氣去超越。即便眼前都是慘淡,人也可以快樂勇敢。”

<h1>彼得三世與1762年7月政變</h1>

1762年1月5日(舊曆1761年12月25日),伊麗莎白女皇去世,皇儲彼得繼位為彼得三世,夫妻兩人随即由奧拉甯鮑姆搬往冬宮。

彼得非常崇拜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當時俄普正在七年戰争中為敵,彼得繼位後,不僅下令停止與普魯士為敵,還将包括柏林在内的大片所占領土歸還腓特烈二世。此外,彼得還介入荷爾斯泰因公國與丹麥的石勒蘇益格争端。其偏袒德意志的政策與古怪脾氣引得貴族和軍隊非常不滿,他們很快在葉卡捷琳娜周圍團結,形成了一個政治團體。

1762年7月,在繼位六個月後,彼得與自己荷爾斯泰因的朝臣和親屬前往奧拉甯鮑姆度假,而把葉卡捷琳娜留在了聖彼得堡。7月8日晚(舊曆6月27日),葉卡捷琳娜得知彼得逮捕了她的一位同謀,先前的計劃必須馬上實施。葉卡捷琳娜離開宮殿,前往近衛軍團處發表演講,号召士兵保護自己。葉卡捷琳娜随後與近衛軍團前往賽摩諾維斯基兵營,在那裡接受僧侶的祝福,成為全俄羅斯君主。葉卡捷琳娜随後逮捕了彼得,強迫他簽訂退位诏書。政變八天之後的7月17日,彼得三世在羅普恰死于阿列克謝·格裡戈裡耶維奇·奧爾洛夫(格裡高利·奧爾洛夫之弟,随後亦成為女皇宮廷寵臣)之手。曆史學家并未發現葉卡捷琳娜本人與謀殺的關聯。

關于“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你所不知道的早年與彼得的婚姻彼得三世與1762年7月政變執政最終歲月子嗣

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倒台後,俄羅斯當時還存在着其他潛在的皇位競争者:自六個月大起就一直被拘禁在拉多加湖的什利謝利堡的伊凡六世(1740-1764);以及伊麗莎維塔·阿列克謝耶芙娜·塔拉卡諾瓦。伊凡六世最終死于1764年在一次未成功的營救政變。因為葉卡捷琳娜和伊麗莎白女皇一樣曾下令,如果有人嘗試營救伊凡六世,就将其處決。伊凡因為多年的監禁,已經失去了理智,即便身為傀儡,他也無法勝任。

事實上,葉卡捷琳娜是繼承了其丈夫的皇位,因為她身上并沒有任何羅曼諾夫王朝的血脈。她效仿了葉卡捷琳娜一世繼承丈夫彼得大帝皇位的先例。也有些曆史學家認為葉卡捷琳娜隻是其子保羅的攝政,或稱其篡奪了兒子的皇位。以尼基塔·帕甯為首的貴族曾密謀政變,廢黜葉卡捷琳娜,擁立保羅,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但結果并未成功,葉卡捷琳娜一直執政直到1796年逝世。

<h1>執政</h1>

1762年加冕

1762年6月28日,葉卡捷琳娜在情人格裡高利·奧爾洛夫的幫助下召集支援她的軍隊在聖彼得堡宣稱自己為俄羅斯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并任命長子保羅為繼承人。9月22日,葉卡捷琳娜正式于莫斯科加冕。葉卡捷琳娜的加冕禮是羅曼諾夫王朝第一次使用俄羅斯帝國冠冕。這件由瑞士宮廷珠寶匠拉赫米·波傑設計的珍寶受到拜占庭帝國皇冠的啟發,由金銀兩個半球組成,象征東、西羅馬帝國。帝國冠冕中間分開東西半球的桂冠上是75顆鑽石和4936顆印度鑽石組成的月桂和橡樹葉。桂冠頂還有一個鑽石十字架和一顆重達398.62克拉的紅寶石。

關于“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你所不知道的早年與彼得的婚姻彼得三世與1762年7月政變執政最終歲月子嗣
關于“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你所不知道的早年與彼得的婚姻彼得三世與1762年7月政變執政最終歲月子嗣

葉卡捷琳娜二世

盡管帝國冠冕耗費甚巨,但拉赫米·波傑僅用了兩個月就完成了這件傑作,最終成品也隻重2.3千克。自葉卡捷琳娜二世起,直到最後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所有的俄羅斯皇帝都在冠冕禮上戴着帝國冠冕。帝國冠冕現藏于莫斯科克裡姆林宮軍械庫。

俄土戰争

葉卡捷琳娜繼承彼得大帝的先業,征服了南方的黑海岸。在1768年至1774年的第五次俄土戰争中痛擊奧斯曼帝國,使俄國成為東南歐的主宰。戰争的勝利使得俄國吞并南烏克蘭,獲得了通往黑海的出海口。俄國在新占地建立了一系列新城,包括敖德薩、尼古拉耶夫、葉卡捷琳諾斯拉夫(意為“葉卡捷琳娜之榮光”,即今第聶伯羅)與赫爾松。1774年7月10日簽署的庫楚克開納吉和約使俄國獲得亞速、刻赤、葉尼卡爾要塞、金伯恩半島,以及第聶伯河與布格河之間的黑海海岸。條約還使得俄國艦隊和商船隊可以在亞速海自由通航,允許俄羅斯保護土耳其國内的東正教信徒,并令奧斯曼帝國放棄克裡米亞汗國的宗主權。

九年後的1783年,葉卡捷琳娜正式吞并了克裡米亞。1787年,俄國在克裡米亞舉行了勝利遊行,刺激了第六次俄土戰争的爆發。土耳其慘敗,被迫簽訂雅西和約,承認俄國對克裡米亞的主權,并割讓葉迪山地區。

俄國-波斯戰争

1783年,俄國與格魯吉亞簽訂格魯吉夫斯克條約,宣言将保護格魯吉亞人免受波斯的侵襲。1795年,波斯新王阿迦·穆罕默德汗入侵格魯吉亞,驅除了高加索地區俄國建立的要塞。翌年,葉卡捷琳娜對波斯開戰。俄國政府的終極目标在于推翻反俄的阿迦·穆罕默德汗,推立他逃到俄國的弟弟莫爾塔紮·戈利汗上位。

原計劃是老将古德維奇帶領一支13000人的精兵上陣,但女皇聽信了情人朱保夫親王的建議,改派親王年輕的弟弟瓦勒裡安·朱保夫出任司令。俄軍于1796年4月于基茲利亞爾出發,很快于5月10日席卷了傑爾賓特要塞。到六月中旬,朱保夫的軍隊幾乎未遇反抗,差不多征服了整個阿塞拜疆邊境,巴庫、沙馬基、占賈三座名城盡收入囊中。到11月,俄軍已抵達阿拉斯河與庫拉河的交彙點,準備進攻波斯本土。

但就在這個月,女皇駕崩。繼任的保羅一世厭恨朱保夫,對軍隊也另有計劃,于是下令俄軍撤回國内。這條指令使得朱保夫家族和一些參與遠征的高官非常沮喪。他們之中的許多人都參與了五年後刺殺保羅的陰謀。

瓜分波蘭

1764年,葉卡捷琳娜安排她的前情人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波尼亞托夫斯基登上了波蘭王位。盡管瓜分波蘭的提議出自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但在十八世紀九十年代實際主導瓜分的卻是葉卡捷琳娜女皇。1768年,女皇正式成為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保護者,激起了巴爾聯盟(1768-72)的抗俄鬥争。起義遭鎮壓之後,波蘭-立陶宛聯邦内政崩壞。為了控制聯邦,女皇建立了一種特殊的共和體制(Rzeczpospolita),通過俄國駐波蘭的使節確定常任樞密院完全受俄羅斯帝國的控制。

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葉卡捷琳娜抛棄了許多自己先前熱衷的啟蒙思想。葉卡捷琳娜擔心五三憲法(1791)會使波蘭-立陶宛複興,也害怕聯邦内部的民主運動威脅歐洲的君主制,決定出兵幹預。女皇為波蘭國内塔戈維查聯盟之類的反憲法組織提供支援,并直接派遣俄軍入侵波蘭。俄國在1792年俄波戰争和1794年鎮壓柯斯丘什科起義的戰争中接連戰勝,最終于1795年與普魯士和奧地利兩國徹底瓜分了波蘭僅剩的領土。

對日關系

在遠東,俄國人開始積極捕獵堪察加半島和庫頁島的毛皮,進而刺激俄國人與南方的日本進行貿易,以獲得補給。1783年,日本船長大黑屋光太夫在航行途中遭遇風暴,着陸于當時屬俄國領土的阿留申群島。俄國當局施予救助,并決定以此為契機,任命大黑屋光太夫為兩國之間的貿易代表。1791年6月28日,葉卡捷琳娜在沙皇村接見了大黑屋光太夫,最終于翌年派出亞當·萊克斯曼率領的貿易使團前往日本。使團得到了江戶幕府的接見,但談判最終沒有成功。

<h1>最終歲月</h1>

葉卡捷琳娜一生曆經無數成功和榮耀,但行近終點的時候命運卻開始展現殘酷的另一面。1796年9月,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前來聖彼得堡拜訪她。女皇希望能把自己的孫女亞曆山德拉嫁給瑞典國王,于9月11日在宮廷内召開了盛大的舞會,打算屆時宣布兩人訂婚的消息。但古斯塔夫·阿道夫知道亞曆山德拉不會改信路德宗,拒絕訂婚,沒有出席舞會,回到了斯德哥爾摩。葉卡捷琳娜為此大發雷霆,健康也受到了影響。她本打算讓鐘愛的孫子亞曆山大一世越過不成器的兒子保羅一世直接繼位。但這場舞會嚴重損害了她的健康,兩個月後就因中風去世,最終沒能實作自己的計劃。

1796年11月16日(俄曆11月5日),葉卡捷琳娜起得很早,照常用早餐、喝咖啡,伏案工作。她的侍女瑪利亞·佩羅庫斯金娜詢問女皇的睡眠品質,葉卡捷琳娜回答她自己已經很長時間沒睡得這麼香了。上午九點左右,葉卡捷琳娜前往更衣室,入廁時突發中風。察覺到女皇失蹤之後,侍者紮卡·佐托夫沖進房間,發現葉卡捷琳娜倒在地上,面色青紫,脈搏微弱,呼吸遲緩。[10]仆人們将葉卡捷琳娜送回房間。四十五分鐘後,禦醫蘇格蘭人約翰·羅傑森趕到,診斷結果是突發中風。[30]盡管進行了種種嘗試,但女皇還是陷入了無法蘇醒的休克。臨終聖事舉行之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在當天晚間九點四十五分左右崩逝于俄羅斯聖彼得堡市普希金市沙皇村,享壽六十七歲,結束了長達三十四年的統治。[30]次日的屍檢結果證明死因确是中風。

葉卡捷琳娜曾于1792年命秘書亞曆山大·瓦西利維奇·科拉波維特斯基記錄遺囑,其中較長的描述了女皇自己的葬禮安排:“壽衣應為白裙,頭上應有金冠,上刻朕的教名。喪期最長六個月,越短越好。”[30]女皇最終入殓時頭戴金冠,身着銀色織錦長裙。11月25日,金繡裝飾的棺椁放在安東尼奧·裡納爾迪設計的大廳中供人瞻仰。伊麗莎白·維傑·勒布倫的回憶錄記載了葬禮的細節:“女皇的遺體在富麗堂皇的房間裡停靈六周,長明燈日夜不息。女皇的周圍是俄國所有城鎮的紋章。她戴着面紗,金發披着。來憑吊的貴婦親吻她的雙手——或者至少嘗試這麼做。”葉卡捷琳娜女皇最後安葬于聖彼得堡的彼得保羅大教堂内。

<h1>子嗣</h1>

葉卡捷琳娜生有兩個兒子。長子保羅·彼得羅維奇出生于1754年,後來成為沙皇保羅一世。有謠傳說他是葉卡捷琳娜與朝臣格裡戈裡·格裡戈裡耶維奇·奧爾洛夫的私生子,但傳聞站不住腳,因為保羅·彼得羅維奇無論相貌性格簡直是其父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的翻版,彼得三世也并非傳聞那樣不能生育,曾與一情人有私生子。因為保羅太像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是以葉卡捷琳娜二世十分讨厭他。伊麗莎白女沙皇對保羅是私生子的說法并不介意,并說“如果他真是私生子,那也不是我們家族中的頭一個”。

次子阿列克謝,生父為格裡戈裡·格裡戈裡耶維奇·奧爾洛夫‎。

關于“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你所不知道的早年與彼得的婚姻彼得三世與1762年7月政變執政最終歲月子嗣

女皇的皇室印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