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能活到200歲,全歐洲都将匍匐在我腳下”。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全名: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原名索菲娅·奧古斯特,出生于普魯士一個沒落貴族的家庭,1744年,陰差陽錯地被俄國沙皇伊麗莎白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與彼得成婚,并皈依東正教。

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将俄羅斯帝國打造成了歐洲有影響力的大國,同時将俄羅斯的版圖擴大到了1705萬平方公裡,人口達到3000萬,疆域東達北美大陸,南至黑海沿岸。在她死後,被俄國人稱為“大帝”,這是繼彼得大帝之後第二位也是唯一一位被稱為大帝的女沙皇。那麼,她到底有怎麼樣的魅力能讓俄國人對她充滿尊敬之情,同時讓歐洲顫顫發抖匍匐在她的腳下呢?
不幸的婚姻造就了女皇的風流與堅韌
在很多史料中,沙皇彼得三世被描述成為了一個白癡,意氣用事的人,他乖張的性格與其外祖父彼得大帝的雄才大略形成鮮明的對比。在被其姨媽伊麗莎白女皇選為繼承人後,在二十年的皇儲生涯中,彼得對俄羅斯文化沒有一點興趣,自小生長在德國的他甚至連俄語都說不利索,成天隻對軍事人偶和陣列訓練有興趣,同時毫不避諱對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的崇拜之情。
彼得三世
1745年,彼得與葉卡捷琳娜成婚,但這樁由伊麗莎白女皇安排的婚姻并沒有給二人帶來幸福,彼得對妻子并沒有任何感情,甚至連生育帝國的繼承人都沒有興趣,兩人在婚後5年居然沒同過房。而就是從這時起,兩人各自在外面找起了情人,有一次,當他逮到了妻子的情人時,居然還能欣然接受,四個人還能時常坐在一張桌子上共進晚餐,由此可以看出彼得的天真與弱智,後來在沙皇任上的種種行為無一不證明了這個沙皇的不靠譜。
而在度過最初幾年的煎熬後,葉卡捷琳娜也看清了無法改變的現實,從此,她将精力放在了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俄國人的道路上。除了努力學習俄文、俄國文化外,葉卡捷琳娜還學習了大量西歐啟蒙思想大家的著作,甚至将伏爾泰邀請到宮廷進行講學,正是由于在這一時期的大量學習,為她以後的執政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同時,感情生活的不順激發了葉卡捷琳娜内心的狂熱,她的情人遍布宮廷内外,為枯燥的宮廷生活增添了一絲樂趣。事實證明,在葉卡捷琳娜的一生,她的情人們給予了她極大的幫助,無論是政變奪取政權還是以後的開疆拓土,他們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彼得三世與葉卡捷琳娜
在與彼得婚後9年,迫于伊麗莎白女皇的壓力,兩人終于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保羅,也就是以後的第十三任沙皇。不過這個男孩的生父一直是個謎,有人說他的父親是葉卡捷琳娜的情人,因為彼得從未對這個孩子有過喜愛之情,但這孩子的性格卻與彼得三世完全一緻,至于真相到底如何,可能隻有當事人自己才清楚了。
開創“情人帝國”
在女皇伊麗莎白死後,彼得一世登上了沙皇寶座,他上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拯救他的偶像普魯士皇帝腓特烈大帝,在柏林城外,俄國退出了俄法奧同盟,同時與普魯士訂立攻守同盟,将到手的大片領土還給了普魯士,不得不說,彼得對腓特烈的愛真是毫無保留,為了自己的喜好,連國家的利益都能拿來拱手送人。
要知道,俄軍在這場戰争中犧牲了上萬人,眼看即将赢得勝利卻被自己的白癡皇帝給賣了,犧牲的将士簡直成了一個笑話。不過此時,葉卡捷琳娜的機會來了,在他的情人,青年軍官奧爾洛夫的策動下,政變發生了,彼得被趕下了台,并于半年後莫名其妙地死去,而葉卡捷琳娜在軍官們的擁護下登上了皇位。
葉卡捷琳娜在位34年,實行開明的專制統治,對内改革發展國内經濟與文化,對外擴張俄國的領土。她曾三次參與瓜分波蘭、與奧斯曼土耳其進行了兩次戰争,将俄國版圖向東擴充到了阿拉斯加,向南占領了奧斯曼帝國所屬的黑海沿岸地區,打通了黑海的出海口,這一功績在俄國曆史上可與彼得大帝打通北方波羅的海出海口相提并論。在她統治時期,俄國國力空前增強,成為歐洲事務的積極參與者,還曾經調停過普奧戰争。
而令人津津樂道的事還是她擁有23個情人的事實,除了幫助她上台的疤臉将軍奧爾洛夫外,後期她最重要的情人則是獨眼将軍波将金,而波将金的獨眼還拜奧爾洛夫所賜。波将金能征善戰,處理政務也是一把好手,直到後來逝世,波将金幾乎就是俄國的二号人物,很多重大政策、決定都是女皇與他共同制定的。可以說,葉卡捷琳娜時期的俄羅斯帝國就是她與情人共治的帝國。
波将金與女皇
評價
葉卡捷琳娜的一生無疑是坎坷、輝煌的一生,她雖來自德國,但從踏上俄羅斯的領土開始她就立志要做一個真正的俄國人。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她為俄國的發展與強大殚精竭慮,為争取俄國的利益不惜發動大規模戰争,同時在她執政期間,積極重視人民的訴求,努力平衡貴族與平民的利益,由于女皇本人對西方文化的愛好,也使得俄羅斯在藝術與文化方面得到了大力的發展,正如伏爾泰所形容的那樣:她是歐洲上空最耀眼的明星。
私人生活的混亂和過多的情人雖然一定程度上有損葉卡捷琳娜的聲譽,但在她巨大的曆史功績面前,又有誰去在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