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3種不合理的行為,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心理防禦機制孩子善用的3種心理防禦機制如何應對孩子的心理防禦機制

這3種不合理的行為,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心理防禦機制孩子善用的3種心理防禦機制如何應對孩子的心理防禦機制

昨天,大寶一拖再拖,直到晚上才挪到書桌旁準備寫作業,打開國文書,他見到國文書上有一個折痕,他認為是弟弟弄的,就開始發牢騷,一次又一次地用手在折痕處抹來抹去,我耐着性子,不去理會,希望他能自己調節好情緒。

足足過去了15分鐘,他還在重複這個動作,像個唐僧一樣抱怨,甚至動手打了弟弟。老公一忍再忍,還是爆發了,他收起孩子的國文書、本子和筆,“不用寫了。”大寶被壓抑的怒火終于有了發洩的管道,開始拼命地吼叫,“誰讓弟弟把我的國文書弄壞了,都怪他,為什麼你不說他,總說我。”

如果隻孤立地看大寶的行為,你會覺得他很委屈,因為弟弟把他的國文書弄壞了,導緻他無法寫作業。其實不然,他是故意找茬,來逃避寫作業,并将自己不寫作業的行為歸咎于是弟弟導緻的,以減輕自己的“罪責”,這就是典型的心理防禦機制。

這3種不合理的行為,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心理防禦機制孩子善用的3種心理防禦機制如何應對孩子的心理防禦機制

<h1 class="pgc-h-arrow-right">孩子善用的3種心理防禦機制</h1>

心理防禦機制是指個體面臨挫折或者沖突的緊張情境時,在其内部心理活動中具有的自覺或不自覺地解脫煩惱,減輕内心不安,以恢複心理平衡與穩定的一種适應性傾向。

心理防禦機制是一種消極性的防衛,以逃避性和消極性的方法去減輕自己在挫折或沖突時感受的痛苦。我們成年人也會使用心理防禦機制。

比如親人生了重病,醫生告知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一定是醫生搞錯了,對事實進行否定,就是心理防禦機制中的一種。

就兒童來說,孩子更擅長使用心理防禦機制,以下是孩子常用的三種防禦機制,特别是在二胎家庭中非常常見。

否定

否定是一種原始且簡單的防衛機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個體在創傷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覺來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當作它根本沒有發生,來擷取心理上暫時的安慰。

這3種不合理的行為,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心理防禦機制孩子善用的3種心理防禦機制如何應對孩子的心理防禦機制

孩子越大越會僞裝自己,不會将自己的想法直接表達出來,而是反着來。去年,小雨的媽媽生了二胎後,她發現9歲的女兒變了。未生二胎之前,小雨喜歡和媽媽撒嬌,躺在媽媽懷裡,讓爸爸把她抱起來。

但現在小雨對父母都很冷淡,很少像以前一樣和父母有親昵的行為,起初媽媽以為小雨長大了,但她發現每每自己抱二寶時,小雨都會很不高興,跑進自己的房間,她主動去擁抱小雨,小雨又會推開她的手,“走開了,我要寫作業了。”

其實,小雨不是不渴望父母的擁抱,不想和父母撒嬌,隻是她覺得被冷落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備受關注,但她羞于對自己承認這一點,是以故意裝出我不需要父母,我一個人很好,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尤其是在小雨遇到困難,或者感到孤獨的時候。

投射

投射防禦機制是指個人不自覺地把自己的過失或不被社會認可的欲念加諸他人,以此來減輕内心的焦慮。

這3種不合理的行為,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心理防禦機制孩子善用的3種心理防禦機制如何應對孩子的心理防禦機制

本文開頭我講的大寶逃避寫作業的一事,就是投射防禦機制的例子。再比如,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他回到家後,會看什麼都煩,當他發現自己的書被弟弟丢到了地上後,會立馬大發雷霆,“你就是讨厭鬼”“走開,我不想看見你”。

如果你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發生什麼事情,一定會認為這孩子簡直瘋了,這麼點小事,至于鬧成這樣嗎?說不定我們還會被孩子的行為激怒,和孩子大吵一架。此時,我們應該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對孩子說:“看樣子,你不是很開心,是不是遇到什麼事情?能和我說一說嗎?”

其實,我們成年人也經常使用投射防禦機制,工作上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情,回到家裡,若孩子調皮地在房間裡跑來跑去,你一定會很惱火,把工作上的不愉快情緒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若今天發了獎金,孩子再鬧騰,可能都不會影響到你的心情。

退行

退行防禦機制是指人們在受到挫折或面臨焦慮時,放棄已經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适應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早期生活階段的某種行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來應付目前情景,降低自己的焦慮。

這3種不合理的行為,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心理防禦機制孩子善用的3種心理防禦機制如何應對孩子的心理防禦機制

這一防禦機制在二胎家庭中非常常見。菲菲快5歲了,自理能力很強,可以自己穿衣服、吃飯、去廁所了。可自從妹妹出生後,菲菲好像什麼事情都不會做了,要去尿尿,就會嚷媽媽,讓媽媽抱着她去衛生間。

媽媽沒有抱菲菲去衛生間,菲菲竟然尿了褲子,被媽媽責備後,菲菲辯解說:“妹妹為什麼可以尿到褲子了,我就不可以,我也是小寶寶,我要變成妹妹那麼小,讓你抱着我。”

菲菲的行為就是退行防禦機制的一種典型表現,菲菲這樣做,是想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愛,她發現妹妹就可以什麼事情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爸媽的疼愛,也不會被批評,是以,她也想像妹妹一樣,于是退行行為就出現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如何應對孩子的心理防禦機制</h1>

每個人都會有心理防禦機制,是以,我們應該了解孩子,允許他們暫時的逃避,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來說,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陪伴孩子一起做他不願意或者不敢做的事情。

比如,有的孩子學習數學有困難,每做數學作業時,都會發脾氣,我們要明白孩子發脾氣的行為,實際上是在向我們尋求幫助,我們可以幫助孩子,一起來克服困難,一是給他勇氣,二是讓孩子明白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3種不合理的行為,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心理防禦機制孩子善用的3種心理防禦機制如何應對孩子的心理防禦機制

如果孩子八九歲了,我們要教會孩子檢討,就以我兒子逃避寫作業,并将責任怪罪到弟弟頭上這件事來說吧,我等他發完脾氣後,我會給他分析整件事情。

“課本被弄了一個折痕,會影響你寫作業嗎”

“不會。”

“那你為什麼發那麼大脾氣呢?”

“我……不知道”

“你是不是覺得作業有些多,心裡很煩?”

“這麼多作業,我着急。”

“有沒有不想寫作業的想法呢?”

“就是不想寫,坐不住。”

“那你覺得這件事和弟弟有關嗎?”

“沒多大事,我就是一下子沒控制住就爆發了。”

心理防禦機是一種逃避方式,讓孩子檢討是幫助他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行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克服,而不是一味地逃避,這樣孩子才能成長,對我們家長來說,也是提高自身修行的一種方式。

這3種不合理的行為,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心理防禦機制孩子善用的3種心理防禦機制如何應對孩子的心理防禦機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