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我兒子複婚吧,我家不能沒有你”,婆婆的乞求,讓我心如刀割祈禱可以讓我們主動傾訴煩惱。祈禱能幫助我們減壓,把心中的包袱卸掉。祈禱能把消極因素變成積極因素。

作者:東林夕亭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跟我兒子複婚吧,我家不能沒有你”,婆婆的乞求,讓我心如刀割祈禱可以讓我們主動傾訴煩惱。祈禱能幫助我們減壓,把心中的包袱卸掉。祈禱能把消極因素變成積極因素。

遇到挫折的時候,你是怎樣對待的?這個問題應該不難回答,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遇到過或大或小的挫折。如果遇到的隻是小的挫折,你可能記不太清當時的感受;但如果遇到的是大的挫折,你一定不會忘記當時的感受。

其實,不管是大挫折還是小挫折,很多人在挫折面前都會呈現出這樣的狀态:憂慮,煩心,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失去自信,心亂如麻。

有很多人雖然走出了困境,但并沒有掌握方法,隻是不知不覺間邁過了挫折,之後再次遇到挫折的時候,依然會憂慮。這樣的狀态其實不好,因為我們不能總是寄希望于運氣,要掌握事在人為的方法。

戴爾·卡耐基說,每當遇到挫折,精神即将崩潰時,他都會及時問自己:“一切都會過去,何必要給自己留下這些痛苦?”接着他會忏悔,會反思,發現閉上眼睛忏悔的時候,頭腦會變得清晰,能夠更加清醒地判斷問題,進而能夠正确地認識人生。

這種心理療法就是一種事在人為的方法,對每個遇到挫折,或者人生走到低谷的人都适用,包括很多病危的病人轉危為安,用的都是這種方法,因為這樣做可以形成巨大的“精神能量”,這種能量無形中能夠彌補身心欠缺的東西。

“跟我兒子複婚吧,我家不能沒有你”,婆婆的乞求,讓我心如刀割祈禱可以讓我們主動傾訴煩惱。祈禱能幫助我們減壓,把心中的包袱卸掉。祈禱能把消極因素變成積極因素。

在《一個人》一書中,作者拜德回顧了自己曾經在南極執勤的經曆,在冰天雪地中,他被困了五個月,最終能夠獲救,源于他在瀕臨絕望的時候,給自己的内心注入了精神能量,在日記本上寫下了自己的感悟:“人生在世,其實并不孤單……當我擡頭仰望星空,群星會閃爍着光芒,沿着自己的軌道轉動;太陽的光輝也終會普照到南極的每個角落……我活得很充實!”

不管遭遇什麼樣的困境,想要擺脫困境求得新生,都要有堅定的信念,它可以讓人迅速恢複平和的心态,能激發人的潛在力量。将這種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放大,比我們放大挫折本身要有意義,當你有信心戰勝挫折的時候,就真的可以戰勝。

朋友薇薇也有過類似的經曆,她經營了多年的愛情終于變成婚姻了,本以為邁入新的人生階段會伴随着幸福,結果她老公結婚後像是變了個人一樣,再也不懂珍惜,不僅背叛她,還對她動手。身心的傷痛激發了她的求生本能,她想多活幾年,于是就放棄了婚姻。

按理說,她逃離魔爪之後應該感到解脫和開心,然而事實卻是:她不甘心那麼多年的感情付諸東流,她不确定脫離職場的自己是否還能重新回歸,感覺自己看不到希望,無路可走。婆婆此時乞求她複婚,說“跟我兒子複婚吧,我家不能沒有你”的時候,更是讓她心如刀割,内心很沖突,反複在想複婚但又不敢複婚的泥沼中掙紮。

有過類似經曆的人應該都知道,面對困境的時候,内心做再多掙紮都沒用,越是煩惱就越會感覺生活很糟糕,會消磨掉我們的自信,讓我們看不到希望。這種狀态持續的時間長短,決定了你需要用多長時間才能走出低谷。

“跟我兒子複婚吧,我家不能沒有你”,婆婆的乞求,讓我心如刀割祈禱可以讓我們主動傾訴煩惱。祈禱能幫助我們減壓,把心中的包袱卸掉。祈禱能把消極因素變成積極因素。

薇薇花費的時間不算太長,反複糾結到後來,她發現什麼問題都沒解決,反倒感覺生活停滞了很長時間,覺得如果再不打起精神奮鬥的話,此生恐怕再難翻身了。

她清楚地認識到心浮氣躁對自己沒好處,反複跟自己較勁隻會讓自己越來越焦慮,于是就從這兩種狀态着手,反其道而行,要求自己必須沉住氣,不較勁,然後再去思考之後的路該怎麼走。

接着就出現了在她看來是奇迹的事情:在她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以後,過去的煩惱不再占據她的大腦了,她可以冷靜地思考問題了,重新找工作的時候也沒給自己定太高的要求,決定一切從頭來過,先找一份相對容易上手的工作,事情進展得很順利,工作帶給她的自信,漸漸讓她在生活中也找回了自信。

在《人性的優點》一書中,卡耐基也提到過一個類似的案例:一個叫阿諾德的人在供職的公司倒閉之後,失去了經濟來源,面對即将生孩子的妻子,他無計可施,喪失了生存的信念。

感到絕望的他,鎖上大門,發瘋一般開車沖向河邊,想了結此生。開到半路,他忍不住失聲痛哭,然後想到了這個問題:“就我現在的處境而言,是否真的走投無路了?”

雖然沒有答案,但他決定再試試看,決定不想那麼多,一切順其自然,聽天由命。他說奇迹接着就出現了:“我的情緒開始變得安靜平和,半個小時後,當我感到輕松下來時,才開車回到家裡,安然地進入夢鄉。”

第二天早上,他精神煥發,自信滿滿,順利通過了一家企業的面試,之後他似乎掌握了應對挫折的秘訣,每次遭遇挫折時,都不忘給自己做心理建設,靠信念的力量撐過去,就這樣,他們家的生活漸漸好起來了。

不管是薇薇還是阿諾德,他們所說的“奇迹”隻是相較于他們憂慮的狀态而言,僅僅通過轉換了一下心态,就讓自己如獲新生,說成是奇迹并不過分。任何人都一樣,隻要能在困境中打起精神,轉換心态,沉住氣,不較勁,都可以見證奇迹。

卡耐基認為這種奇迹的發生源于信念的支撐,而信念的建立,源于内心的祈禱,他認為祈禱可以滿足人的三個基本欲望,我們逐一解讀一下。

“跟我兒子複婚吧,我家不能沒有你”,婆婆的乞求,讓我心如刀割祈禱可以讓我們主動傾訴煩惱。祈禱能幫助我們減壓,把心中的包袱卸掉。祈禱能把消極因素變成積極因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祈禱可以讓我們主動傾訴煩惱。</h1>

并不是每個人在有煩惱的時候都會找人傾訴,雖然内心有傾訴的欲望,但是要麼找不到合适的傾聽者,要麼不敢讓别人看到自己的醜态。

如果是這樣的話,就需要有個無形的傾聽者,就像有的人求神拜佛一樣,在祈禱的時候,會把心中的煩惱和苦難一一訴說。這種事需要主動去做,反正傾聽者是無形的,你完全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需要有任何顧忌。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你在通過祈禱希望有人幫助你的同時,自己也會準備好迎接别人的幫助,不知不覺中就會充滿力量,好像自己已經有人幫助了一樣,進而就可以讓心态平和,讓自信回歸。

“跟我兒子複婚吧,我家不能沒有你”,婆婆的乞求,讓我心如刀割祈禱可以讓我們主動傾訴煩惱。祈禱能幫助我們減壓,把心中的包袱卸掉。祈禱能把消極因素變成積極因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8">祈禱能幫助我們減壓,把心中的包袱卸掉。</h1>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難以承受的壓力,很多時候我們難以對别人講出内心的苦衷,這時候就就隻适合在獨處的過程中祈禱。當你把内心的煩惱全都傾訴出來之後,定會有輕松的感覺。

卡耐基說:“和身邊的普通人比起來,無形的存在成了我們在這個世上最可信賴的傾聽者,我們無需擔心他們是否認同我們,我們無需擔心話說到一半被他們打斷,是以放心向他們傾訴自己的苦惱就好。”

心理上的包袱會比背上實在的壓力更累人,會讓人憂慮,疲憊,緊張,身心都得不到放松。這就要求我們要卸掉心理上的包袱,如果你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就用更好的辦法,如果沒有,試着在祈禱的同時傾訴也不錯。

“跟我兒子複婚吧,我家不能沒有你”,婆婆的乞求,讓我心如刀割祈禱可以讓我們主動傾訴煩惱。祈禱能幫助我們減壓,把心中的包袱卸掉。祈禱能把消極因素變成積極因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祈禱能把消極因素變成積極因素。</h1>

心理學家詹姆斯說:“想象你站在世界的頂端眺望一切,就會發現,就算海上波濤洶湧,狂風暴雨,但海底依然甯靜安詳。人生也是一樣,不管困難有多大,我們都應該讓自己鎮定自若,能守住自己的内心不動搖,也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這其實是在說心态轉變,當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時,就會有和原來不一樣的想法。比如,遭遇挫折時,想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把一時的失敗定義為人生的失敗,隻是當成對自己的考驗,正好讓自己借此機會重新認識自己,重新活過,把當下當成起點去對待,其實就已經意味着面向成功了,因為你所處的位置是0,稍微動一下就可以前進到1。

這些方法并非隻适用于已經深陷困境的人,所有人都應該掌握,即便是在順境中,讓自己具備好心态,同樣會有奇迹發生。當好心态成為習慣之後,就算挫折突然出現,你也不會慌亂,因為你已經掌握了戰勝任何挫折的秘訣,直接去應對就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