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藝術家借助不同門類的藝術語言對生活再現、模仿、提煉并注入自己的思想,追求内容和形式所達成的高度和諧統一。這種本質上的共通性,成就了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家。詩詞、書畫均有傳世佳作的蘇轼、繪畫、雕塑、建築皆有曠世之才的達·芬奇等,為我們留下了一段段藝術傳奇。盡管當今細化的社會分工和精專的美學教育,使得跨界藝術大師越發難得,但在探究藝術真谛的道路上,從不乏勇者。
在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著名時尚設計師湯姆·福特(Tom Ford)執導的電影《夜行動物》摘得評審團大獎,在人們被影片深深吸引的同時,也被時尚大師在銀幕上展現的獨特魅力所折服。今天,本文聚焦藝術的兩種表達形式——電影和時尚跨界融合所産生的火花,簡要盤點當代信步遊走于兩個圈子的藝術大師和誕生于他們手中、驚豔卓絕的藝術佳作。
時尚圈裡閃現的電影人
<h1>湯姆·福特:情迷T台與銀幕的叙事詩人</h1>
在時尚圈,湯姆·福特以崇尚優雅和絕對自信的理念和大膽又不拘一格的設計風格而著稱。自我、純粹而又拿捏有度的設計手法,令其樹立起自己獨特的品牌印象。這個曾憑一己之力挽救Gucci品牌、挑起YSL大梁的天才設計師,以其特立獨行的設計風格讓時尚圈的追随者死心塌地、頂禮膜拜。但當他拿起導筒、将作品送上銀幕,跨界成為電影,人們仍能夠辨識出他的風格。影片中,無論是構圖,服飾、配樂,還是叙事的節奏,都和他的設計風格一樣,充滿了極具個人化的味道。

電影《單身男士》劇照
湯姆·福特的電影藝術之旅,從一部獻給同志人理查德•巴克利(Richard Buckle)的濃烈《單身男人》開始。影片講述的是大學教授喬治 因共同生活16年的同性伴侶吉姆遭遇車禍的突然離世,終日沉浸在陰影中無法自拔。就在其計劃自殺前一天所發生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70年代,複古與懷舊貫穿了整部影片,無論是衣着配飾、妝容發型,還是場景布置、道具選擇,都将精緻與優雅推向極緻。在影片精心打造的時尚秀場中,畫面色調随着情節發展,而産生了十五次變化。人物的一颦一笑也在他的鏡頭下呈現出最唯美的狀态,時尚風格帶來的藝術美感充釋在每個畫面中,讓人印象深刻。憑借在片中的出色表演,主演科林·費斯(Colin Firth)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獎提名。
《夜行動物》是湯姆·福特執導的第二部影片。在前作的細膩、精緻、優雅的基礎上,該片巧妙地運用了“戲中戲”的叙事手法,給影片加入了幽默卻又乖戾驚悚的元素,呈現出導演鮮明的個人風格。雖然外界對其電影的風格化贊譽有加,但風格化卻從來不是湯姆·福特拍攝電影追求的真正目标。湯姆·福特這樣描述他的電影觀,“缺乏事件本質的風格化會是空洞無聊的。我确實會讓作品呈現出某種獨特風格,但它必須與角色和故事相關。而在置景和服裝方面下功夫,也能讓演員和觀衆更加認同我創造的角色,甚至代替對話。一部好的電影應該以悄無聲息的發展,隻在必須推動叙事時,才出現人物對白”。可見,風格化隻是其藝術思想的外化表現罷了。
從某種角度看,湯姆·福特是将自己通過時尚設計所駕馭表達能力運用于電影創作。正如他曾經說過的,“電影是一種最令人興奮的設計。它和小說不同,小說可以長篇幅地去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電影做不到,是以我選擇通過我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我對小說中人物的了解”。電影不同于時尚的表達方式,激發了他的創作激情和藝術靈感。
電影《夜行動物》劇照
<h1>卡爾·拉格菲爾德:追尋經典的時尚導演</h1>
自1983年成為香奈兒(Chanel)設計師後,著名設計師老佛爺卡爾·拉格菲爾德(Karl Lagerfeld)就不斷在保留香奈兒經典設計的同時,推陳出新,尋求突破,并将古典主義與街頭風潮完美融合。他是一個狂妄又務實的人,追求經典,也擅用鏡頭,讓經典瞬間得以永存。這種藝術風格在他2014年執導的電影《昨日重制》(Reincarnation)中也表現得淋漓盡緻。
在短片中,時光回溯到1954年。傑拉丁·卓别林(Geraldine Chaplin)飾演的嘉柏麗爾·香奈兒在度假的酒店裡,遇到了由樂壇創作才子法瑞爾·威廉姆斯(Pharrell Williams)飾演的年輕電梯服務生。後者身着白色酒店制服,修身的剪裁、黑色緞帶滾邊和制服上實用的口袋令香奈兒眼前一亮。這款男士外套随後成為香奈兒品牌,設計制作其長盛不衰經典外套的靈感來源,在片中的夢境裡,超模卡拉·迪瓦伊(Cara Delevingne)飾演的茜茜公主與法瑞爾·威廉姆斯(Pharrell Williams)飾演的弗朗茨皇帝浪漫共舞,更增添了短片的故事性與觀賞性。
這部長度十幾分鐘的微電影,是對嘉柏麗爾·香奈兒以及對香奈兒品牌具有重要影響人物懷念和緻敬,其中包括了藝術和文學贊助人格雷夫人、奧斯卡·王爾德的好友伊達·魯賓斯坦、作家維塔·薩克維爾·韋斯特、女演員傑奎琳·佛桑和伊芙·拉娃利爾。連同嘉柏麗爾·香奈兒生命中的幾個重要男人也一并出境:一生摯愛的卡柏男孩、畢生摯友艾提安·巴勒、漫畫家森姆以及外甥安德烈·帕拉斯。 通過影像重制出的百年經典,讓人再一次驚歎于時尚穿越時光的魅力。
電影《昨日重制》劇照
<h1>蜷川實花: 不同鏡頭中的物哀之美</h1>
蜷川實花(Ninagawa Mika)在跨入電影圈之前,就已是日本著名的女性攝影師,是各大時尚雜志和品牌廣告大片拍攝的禦用人選。她的攝影作品,總是呈現大片的豔麗色彩,并成為表現日本“物哀”文化的典型代表。所謂“物哀”,是指結合了悲與美的一種美學态度,它追求極緻的美,哪怕隻是須臾片刻,也在所不惜。蜷川實花以“物哀”之美的藝術風格,借助電影表達語言進行創作,她執導影片也呈現出一種獨具東方韻味的美感。
蜷川實花攝影作品
2006年,蜷川實完成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惡女花魁》,演映伊始便在電影圈掀起一股“蜷川熱”,并且在各大國際影展中好評如潮。這部影片所講述的,是江戶時代藝伎的愛欲糾葛,整部影片如同一場詭谲惟美的視覺盛宴,毀滅的美、堕落的美、凋謝的美、衰亡的美、混亂的美紛紛出現在銀幕上。從不想結局如何,隻求在那一瞬間毫無保留的綻放。
電影《惡女花魁》劇照
蜷川實花的第二部作品《狼狽》仍延續了蜷川式的“物哀之美”。濃烈的色彩碰撞,奢華又詭異的房間裝飾,彩虹色的香煙,鑲滿鑽的打火機,又或者是水族館裡巨大的湛藍色魚缸,豔麗色彩互相交織到讓人窒息。同時對于蜷川電影中所展現的女性之美,其脆弱和無畏,又令人心生憐愛。一個精通透過相機鏡頭看世界的攝影師,通過錄影機鏡頭所構築的美,既妖豔濃烈到不容忽視,又消逝飄散得毫不停留。在不同的鏡頭中,她都将這種獨具韻味的美學思想進行了近乎完美地诠釋。
電影《狼狽》劇照
當電影遇上時尚
為了制造令人影響深刻的營銷效果,時尚圈常會出現制作精良,投資不菲的電視廣告大片(業内稱為Fashion Film)。是以這些廣告大片便自然地青睐在電影圈享有盛譽的著名導演。廣告大片賦予導演們更大的創作空間,也表現出更為強烈的導演個人風格。時尚為導演展示卓絕才華提供了另一個平台。
<h1>馬丁·斯科塞斯式的男性夢想</h1>
好萊塢新浪潮四大著名導演之一的馬丁·斯科塞,在2010年為香奈兒當年推出的男士香水執導了廣告大片。在好萊塢大片泛濫的時候,馬丁·斯科塞斯始終以自己獨特的視角,通過電影冷靜地剖析着社會和人類的種種頑症;在好萊塢隻崇尚商業結果的環境下,卻一直堅持自己的意願,不遺餘力地追求電影語言的探索,被譽為好萊塢的“電影社會學家”。熱愛好萊塢老黑幫片的朋友們應該對這個名字耳熟能詳。即使是與時尚品牌的合作,也仍然帶着自己鮮明的特質。
廣告大片拍攝現場
這條廣告短片所講述的,是一位決心打破一切束縛的追夢男人的故事。影片中,通過對人物面部的多角度特寫,情緒不斷堆積直至最後的爆發,對鏡頭語言的精湛運用讓商業廣告片透出鮮有的濃濃藝術氣質。由于他的成功,繼馬丁·斯科塞斯之後,商家在2015年又邀請了著名導演詹姆士•格雷(James Gray)接棒,繼續講述這個由加斯帕德•尤利爾(Gaspard Ulliel)飾演的男主角的追夢人生,一個在夢幻與現實之間不斷變換的時尚旅程在電影人手中得以延續。
<h1>王家衛式的午夜迷香</h1>
同樣是香水品牌,迪奧(Dior)為Midnight Poison這款香水制作的廣告大片選中了華語著名導演王家衛。在王家衛鏡頭下,伊娃·格林(Eva Green)演繹出的則是另一種讓人欲罷不能的魅惑之美。在這則短片的開始,伊娃·格林就像午夜必須離場的灰姑娘,不時盯着即将指向午夜12點的時鐘奔跑。慢動作、抽格影像等王家衛式的電影表現手法,在片中找到了新的場景。
Dior:Midnight Poison廣告大片宣傳照
随着跟拍的攝像鏡頭,女主角在旋轉的樓梯上奔走,扭曲樓梯構成的影像就如同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筆下的變形時鐘,王家衛電影裡的永恒主題——時間再一次成為叙事的主線。這也讓我們想起了《阿飛正傳》裡,張國榮與張曼玉在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号下午三點之前一分鐘的朋友關系,和《重慶森林》裡的即将過期的鳳梨罐頭,王家衛運用熟悉的藝術語言強調事情發生的那個時刻,以及故事即将到來的不确定性。
就在沉醉于伊娃的魅惑身影之時,王家衛卻讓她伴随着缪斯(Muse)樂隊《Space Dementia》的配樂從天而降,成為午夜的璀璨焦點。整部短片就如一襲午夜迷香,其散發出的迷人氣息令人久久回味。藝術與時尚的結合,達成了完美的統一。
<h1>維斯·安德森式的歐洲童話</h1>
仍然是香水廣告,普拉達(Prada)為“糖果”系列制作的大片,由著名導演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和羅曼·科波拉(Roman Coppola)合作完成。在這條長達3分多鐘的廣告中,無論從人物的服飾,還是場景的安排都讓人感到一種浪漫的歐洲童話風格。片中的人物與背景布置,也一如既往保持着韋斯·安德森标志性的對稱式布局構圖,而劇情又頗似法國經典影片《朱爾與吉姆》中兩男争一女的愛情喜劇,三段式的誇張表演渲染着普拉達香水的獨特氣質。
普拉達糖果廣告大片宣傳照
電影與時尚從來就不是兩個平行的世界,兩者交叉的盡頭,總會有意外的驚喜。無論身處藝術圖譜的哪一段,隻要秉持對藝術理想的追求,所有的美最後都會不期而遇。
(圖檔和有關資料來源于網絡,歸其權利人所有,禁止用于商業目的)
*參考資料
①知乎:十五次色調變化寫成的情書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894709/
③電影時尚:看過《單身男子》,怎會不想了解 Tom Ford 的電影美學?
https://read01.com/O2L8NQ.html
④Oshare:Chanel微電影 《Reincarnation重生》大揭密
http://trend.oshare.com.tw/?p=7015
⑥梅花網:香奈兒昨日再現:百年很短,經典很長
⑦色影無忌:《蜷川實花:既然生為鮮花,定要絢麗開放》
⑧網易:電影社會學家馬丁·斯科西斯
⑨V電影:浪漫懷舊歐式夢幻廣告《普拉達:糖果》
轉載須知本文系華誼兄弟研究院出品。轉載須在文首署名華誼兄弟研究院(微信公衆号:HBresearch)。如有侵權,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保留采取相應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