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視訊來源于内蒙古太仆寺旗人民法院官方抖音賬号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近日,一位女法官身背國徽騎馬趕路去辦案的視訊火爆網絡。視訊中,内蒙古太仆寺旗人民法院的女法官背着一個大大的國徽,在廣闊的大草原上策馬前進。網友們紛紛評論:騎着的是浪漫與自由,背着的是法律和威嚴,任重而道遠。其實在河南,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基層法官帶着國徽将庭審開到老百姓的家門口。
沒有固定辦案場地,法官要常常背着國徽行走于大山深處,鄰裡關系、婚姻家庭、贍養糾紛這些家長裡短的瑣事,是他們日常受理的“案件”。
其實,帶着國徽去庭審是我國法庭尤其是基層法庭的一種庭審形式,具體來說,是為友善人民群衆訴訟,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深入農村及交通不便、人員稀少等偏遠地區,就地立案、就地開庭、當庭調解、當庭結案的一種審判方式。
實踐中,各地實行流動辦案,創造了許多巡回審判方式,被形象地稱為“草原法庭”、“馬背法庭”、“海上法庭”、“田間法庭”。
在險山、深谷、雪原、草地……我們看到或看不到的地方,隻要有人,就有基層法官的足迹。為了友善交通不便地區的群衆參與訴訟活動,他們翻山越嶺、車船勞頓、騎馬溜索,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他們是共和國“行走的正義”!
來一起看看咱河南的法官們腳下的庭審之路,看看他們是如何翻身越嶺、跋山涉水,把庭審開在群衆身邊!

崇山峻嶺之間,嵩縣法院的法官們踏上了巡回審判的路。山路陡峭,法官們卻走了一遍又一遍。
汝陽縣法院的法官把巡回審判開進駕校,審理一案,教育一片。“巡回審判,肯定是怎麼友善群衆怎麼來,社會效果和法治效果缺一不可。”
新安縣法院的法官把法庭開在群衆身邊,把法律送到每一位當事人身邊!“這法庭開到村裡頭,俺們都可高興,都搬着凳子來旁聽了!”巡回法庭庭審現場,村民們興緻高漲。
國徽必須擺正!巡回審判雖然庭審現場簡易,但為民初心不減。
渑池縣人民法院仁村法庭的幹警們帶着國徽,帶着卷宗,行走在阡陌縱橫的麥田,把巡回法庭開到了尋常百姓的家中,讓“法治之花”在百姓的心田綻放。
靈寶市人民法院五畝法庭法官将巡回法庭搬到了朱陽鎮一處農家小院,吸引了衆多村民進行旁聽。
盧氏縣人民法院民事庭巡回法庭的法官來到該縣範裡鎮留村,在村委會院内開庭審理一起村委會為被告的合同糾紛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