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瀉藥”出圈,是麥芽糖醇惹禍?

在網際網路問答平台知乎上受邀請回答問題,喜歡用“謝邀”兩字開頭的有不少,漸漸地也有人寫作“瀉藥”兩字。今年知乎官方在中秋節來臨之際,給一些長期提供優質内容的大V郵寄了定制月餅,沒想到,很多大V吃後腹瀉,“瀉藥”的諧音梗成真了。

9月8日晚,知乎官方微網誌發表緻歉信,稱選購的月餅符合食品品質标準,但由于采購環節中經驗不足,忽略了用來替代蔗糖的麥芽糖醇可能會導緻一部分人不耐受,造成身體不适。對于回報問題的知友,知乎已經聯系并提供盡可能的補救與服務,并召回所有月餅。

這次“肇事”的麥芽糖醇,其實是代糖的一種。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老年醫院)營養科主任蔡曉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糖醇的甜度普遍比蔗糖要低,在人體不會被完全吸收和消化,所釋放出的葡糖糖不足以引起血糖水準的波動,僅需要少量或根本不需要胰島素來參與代謝,相同重量的糖醇提供的卡路裡比普通糖也要少得多。是以,糖醇被廣泛用于有控糖、減肥需求的食品中。

糖醇優點多,但不易被胃腸道内的消化酶分解,攝入過多可能引起腹部不适、脹氣、腸鳴等消化道症狀。大量聚集在腸道中的糖醇還會改變腸道的等滲狀态。通俗來說,腸道中的食物殘渣滲透液與人體血液群組織接近,糖醇積壓進入腸道後,相當于出現了“高滲物”,腸道内外出現了“壓差”,身體自動往腸腔裡補液,“蹿稀”就發生了。但這種腹瀉隻是一過性的,并不是病理性的,停止進食,注意補充水分,身體會自愈。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來源: 揚子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