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産1326.77公斤!我國再創水稻大面積種植單産世界最高紀錄!
袁隆平院士的遺願實作了!10月23日,在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矽谷農業科學研究院“雜交水稻”創高産示範基地,專家們通過現場實打實測,畝産達到1326.77公斤。标志着我國再創水稻大面積種植單産世界最高紀錄!

由農業農村部耕地品質監測保護中心指導,河北省科技廳組織,由來自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華中農業大學、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等機關的7名專家組成的測産組,在示範基地102畝水稻田,随機抽取了3塊地,面積分别為1.014畝、1.010畝和1.006畝,進行人工收割、機器脫粒、實收實打,最終平均畝産達到1326.77公斤。
農村農業部耐鹽堿水稻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李新奇博士說,這次和河北省矽谷農業科學研究院合作的實驗項目,是2020年12月海南“雜交水稻高産攻關工作會議”期間,袁隆平院士親自交辦項目。袁院士安排第三代雜交水稻新品種“三優2号”和河北省矽谷農業科學研究院合作,發揮種肥強強聯合優勢,希望實作畝産1300公斤的目标,為建黨百年獻禮。
2012年全國“兩會”上,同為全國人大代表的袁隆平院士與宋福如院長一見如故,交談中袁院士對宋福如院長發明的多功能有機矽肥非常感興趣,因為矽是水稻高産的關鍵元素,兩人圍繞“種肥配套”進行深入探讨。
當年,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宋福如創辦的河北省矽谷農業科學研究院簽訂合作協定。2014年,矽谷農科院被列為全國第六期超級雜交稻“百千萬”高産攻關示範工程示範點之一,專門流轉102畝地開展高産試驗。
在宋福如帶領下,矽谷農科院嚴格按照“良田、良種、良法、良态”開展高産攻關。2016年平均畝産達到1082公斤,創造了高緯度地區水稻單産世界紀錄。2017年、2018年平均畝産分别達到1149.02公斤、1203.36公斤,連續兩年重新整理世界紀錄。
2018年9月7日,在第十屆“袁隆平農業科技獎頒獎大會”上,宋福如與國内外五位專家一道獲“第十屆袁隆平農業科技獎”。
2020年12月20日,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基地,袁隆平主持召開“2021年水稻超高産工作會議”,提出畝産1300公斤的攻關目标,并委派學生帶着最新培育的“三優一号”新品種組合到矽谷試驗基地進行指導,寄希望新品種配合有機矽功能肥能繼續創造奇迹,為建黨100周年獻禮。
接過任務後,宋福如立即組織團隊制訂攻關方案,2021年3月28日小拱棚育秧,5月18日壯苗帶蘖插秧。試驗田剛剛插完秧,5月22日就傳來袁隆平院士逝世的噩耗。宋福如當天下午就趕往長沙吊唁,在袁隆平的遺像前,宋福如暗下決心:“呵護每一棵禾苗,完成好您的夙願。”
“袁老走之前,已經在研究第四代雜交水稻,計劃把光合效率提高30%。”宋福如說,有機矽功能肥還能有效促進葉綠素合成,我們要在這方面要深入研發,繼續努力實作實作袁院士的夢想。
大/家/都/在/看
尋找神奇生物,這裡有你從未聽過的聲音→
警惕!本土新增26+4,在這8省區市→
國防部宣布!
(來源:人民日報)
主編:劉倩
本期責編:陳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