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手機資訊就能盜刷你的銀行卡!四川首例“嗅探案”開庭,情侶同堂受審

“眼睛一閉一睜,錢沒了!”

沒丢手機也沒丢銀行卡,一覺醒來錢就沒了。你可能會想,這種“探囊取物”隻是武俠小說中的情節,可是,這樣的“夢魇”卻成了現實。

去年11月7日,什邡市警察局偵破全省首例利用“嗅探”技術盜取資金的團夥案。12月17日,該起利用網絡嗅探實施信用卡詐騙案在什邡法院公開庭審,吳某、張某某情侶倆人同堂受審,法庭未當庭宣判。

用手機資訊就能盜刷你的銀行卡!四川首例“嗅探案”開庭,情侶同堂受審

情侶倆同堂受審

案件回放

沒有與嫌疑人有任何互動,一覺醒來錢就沒了

2018連8月、9月以來,什邡警察局陸續接到中國人壽什邡分公司“E寶”客戶的報案,其注冊中國人壽“E寶”APP的手機号在淩晨時無故收到一些包含數字驗證碼的短信,次日便發現E寶”APP綁定的銀行卡内的錢被轉到支付寶、京東、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合,并全部被消費或以轉賬的方式劃走。

“早上一覺醒來,發現銀行卡上2萬多元錢不在了。”受害人陳女士介紹,2018年7月27日早上起來,發現了莫名的轉款消費。她發現,淩晨3點,自己正在睡覺時,收到多條短信,内容主要是驗證碼、轉款消費資訊之類的,卡上的錢一共給轉走2萬多元,她連忙報警求助。

另外一名受害人王先生,不僅卡上3000多元被轉走,嫌疑人還利用他的資訊,貸款1.2萬。

喬女士是“E寶”客戶。她介紹,當年8月下旬,陸續收到驗證碼,當時沒有在意。8月26日,她銀行卡内的3.6萬元陸續被轉走。這才發現有人用她的保單從保險公司貸款,并被莫名轉走。其中一受害人一次性被轉走6.5萬餘元。

“最少的18元,最多的6.5萬元。”辦案民警介紹,案發後,什邡市警察局迅速抽調精幹警力組成專案組尋找破案線索。通過梳理,辦案民警發現,自2018年2月起,什邡市先後發生類似案件50餘起,涉案金額近數十萬元。

警方發現,除了案發時間都在淩晨外,案發區域也都集中在什邡市區東門橋一帶,以東門橋頭為中心,方圓500米之内。案件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嫌疑人不需要與被害人産生任何互動。受害人沒有任何配合操作,都是被動接收短信,不明不白的銀行卡裡的錢就沒了,甚至還會多出幾筆網上貸款。

當年11月7日,什邡市警察局在德陽市警察局的組織指揮下,什邡市警方成功偵破全省首例利用“嗅探”技術盜取資金的團夥案件,并起獲了一台嗅探裝置、7部手機和30多張銀行卡。

經查,犯罪嫌疑人吳某等人是利用“GSM劫持+短信嗅探”技術,截獲受害人手機号碼和短信後實施銀行卡資金盜刷,這是目前網絡犯罪中最新型的一種作案手法。

情侶倆受審

女友表示剛開始并不知道這是犯罪,法庭未當庭宣判

17日,吳某、張某某利用網絡嗅探技術實施信用卡詐騙案在什邡法院公開庭審。

公訴機關的起訴書顯示,2017年底,吳某開始采用網絡嗅探實施犯罪,2018年4月,張某某參與到網絡嗅探詐騙案中。經公安機關查明,吳某、張某某共同作案39次,吳單獨作案19次;吳某詐騙金額超過49萬餘元;2018年4月起張某某參與到詐騙案中,詐騙金額超過26萬多。

兩人涉及信用卡詐騙,觸犯我國刑法有關規定,公訴機關指控二人犯信用卡詐騙罪, 面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及罪名,吳某、張某某沒有反駁,當庭表示認可。

在法庭調查階段,吳某表示,2017年,沒有收入的他在網絡上發現一種詐騙錢财很快的技術——“嗅探”,經過充分準備後,吳某利用“嗅探”裝置,非法擷取公民個人手機資訊,并利用擷取的資訊盜刷他人銀行卡現金。 其女友2018年4月起,幫助他記錄資訊,分發短信,實施詐騙。張某某表示,剛開始自己并不知情,後來才知道這是犯罪行為。

兩人表示,利用網絡嗅探技術實施詐騙的擷取的錢财用于兩人開房、吸毒、遊戲充值,以及其他生活開銷。該案法庭未當庭宣判,紅星新聞将繼續關注此事。

紅星新聞記者 王明平

編輯 包程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