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作者:九派放眼世界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Sherlock Holmes

&

Shanghai

“福爾摩斯”這位虛構人物,可能是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英國人之一。中文譯作的影響力如此之強,以至于普通讀者或許早已忘了這位英國大偵探的原名Sherlock Holmes 。有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指出,清末著名翻譯家林纾以福建話為“Sherlock Holmes”翻譯的中文全名是“歇洛克·福爾摩斯”,但此說還有待确鑿證據。

在柯南·道爾(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筆下,這位住在倫敦貝克街221号B的福爾摩斯先生表面上很有禮貌,但私底下卻有不少怪異的脾氣。例如吸毒(cocaine)、時而抑郁,時而亢奮,喜歡拉小提琴,喜怒無常。這些性格上的特質,都是從他的同房好友華生醫生(Dr.Watson)的叙述中洩露出來的。華生的個性溫和而遲鈍,作為天賦異禀的福爾摩斯拍檔,恰到好處。

但就是這樣奇葩的英國人,卻借西學東漸之風以及清末知識分子的譯介,開始深入中國讀者的人心。而這一切都是從上海開始。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亞瑟·伊格納修斯·柯南·道爾爵士(Sir 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1859年—1930年),英國作家、醫生。1859年5月22日 出生于蘇格蘭愛丁堡。1876年至1881年間他在愛丁堡大學學習醫學,畢業後作為一名随船醫生前往西非海岸,1882年回國後在普利茅斯開業行醫。不過他行醫并不太順利,在此期間道爾開始寫作。在搬到樸茨茅斯的南海城(Southsea)後,他才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寫作。道爾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發表于1887年《比頓聖誕年刊》(Beeton's Christmas Annual for 1887)的偵探小說《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該部小說的主角就是之後名聲大躁的夏洛克·福爾摩斯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首次刊登福爾摩斯探案故事的 Beeton's Christmas Annual for 1887

歇洛克之初體驗

從社會角度看,福爾摩斯偵探小說在中國的譯介熱潮是有其具體原因的。清末民初 ,随着西學東漸的進一步升溫,中國曆史上形成繼東漢至唐宋的佛經翻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譯後的第三次翻譯高潮。在這一次翻譯高潮中,小說的翻譯占極大的比重。尤其是政治小說、科幻小說和偵探小說。三者中,偵探小說的翻譯又居于首位。而在翻譯的偵探小說中,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偵探小說譯介得最早,數量也最多。

另外從晚清譯者的使命或者初衷角度看,他們并不是為吸引少數精英分子,而是要面對廣大的讀者群。在世紀之交的中國,小說不但是教育工具,更是啟蒙國民的手段。是以翻譯小說的普及化不但符合出版商以利潤的需求,也符合呼籲教育群衆的改革家所提出的理想。而這其中,尤以梁啟超等人對小說改良社會、開啟民智作用的宣傳與倡導為主。

據現存記錄(參見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清末小說》No.97 ),中國首次刊登的英語偵探小說是1896年8至9月在《時務報》分3期連載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偵探案《英包探勘盜密約案》(The Naval Treaty,現通常譯為“海軍協定”)。接踵而來在《時務報》連載的還有3個故事:“記伛者複仇事”(The Crooked Man,現通常譯為“駝背人”),“繼父诳女破案”(A Case of Identity,現通常譯為“身份案”)和“呵爾唔斯緝案被戕”(The Final Problem,現通常譯為“最後一案”)。此時距離該探案集在英國首發僅僅過去了9年。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時務報》刊發的“記伛者複仇事”,我們現在通常翻譯為“駝背人”

因為當時報刊仍未建立起文章分類的版面編輯方式,是以這些故事連載時插在世界新聞與專題報導之間。《時務報》1896年8月9日創刊于上海,為旬刊式,書冊樣裝訂,每期20餘頁,約3、4萬字,共出69期。可算是晚清維新運動中影響較大的國人自辦報刊,這份報紙早期主編正是梁啟超。

至于這幾篇最早的譯者,有資料考據為張坤德。關于他的背景,記載并不多見。綜合《桐鄉縣志》《烏鎮鎮志》等地方志書的介紹,對其情況可略知一二。

張坤德,字少堂,又作少塘。浙江桐鄉烏鎮人。上海廣方言館畢業,曾任北韓釜山領事館翻譯兼副領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時,其任駐日翻譯,檔案草約都經其翻譯。後黃遵憲托聘其為《時務報》英文翻譯,不久辭職,前往擔文律師館(William Venn Drummond)任翻譯。張與《時務報》總理汪康年有書劄交往,著有《泰西育蠶新法》《白露文律意》等。

在張坤德筆下,Sherlock Holmes被譯為“歇洛克·呵爾唔斯”,Watson則譯作“滑震”。這倒是頗有吳語發音的韻味。在翻譯時,他不僅是将英文翻譯成中國傳統文言文,而且為更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對其作了一些頗有新意的改造。他将原著中以Watson視角的第一人稱叙述方式改成中國傳統小說常用的第三人稱全知全能的叙述視角。他還參考中國讀者熟悉的“筆記小說”形式,特别備注“譯歇洛克·呵爾唔斯筆記”,表明故事的主角,是以Watson在譯文中隻是作為一個普通角色存在,不再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記錄者。對于原著作者柯南·道爾,張坤德也按照中國筆記小說一般不署作者名字的習慣,有意将其隐去不提。是以最早的探案集,更像是真實案件的記錄。

其後的1899年,上海素隐書屋刊印《新譯包探案》,收錄張坤德翻譯福爾摩斯偵探小說5篇;1901年,黃鼎、張在新合譯《泰西說部從書之一》,收福爾摩斯偵探小說7篇,1902年,上海文明書局出版署名“警察學生譯”的《續譯華生包探案》,收福爾摩斯偵探小說7種;1903年,商務印書館譯印《補譯華生包探案》,收錄福爾摩斯偵探小說6種;1904—1906年,周桂笙、奚若翻譯《福爾摩斯再生案》,收福爾摩斯偵探小說10種;1908年,商務印書館刊印林纾、魏易合譯的《歇洛克奇案開場》(也稱《血字的研究》)等。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1902年,上海文明書局出版的《續譯華生包探案》封面

上海最具影響力的報紙《申報》早在1904年也已經出現了有關“福爾摩斯探案”的廣告。以下是1904年9月11日的一篇題為“說部叢書”内容,其中也提到翻譯者“閩中林琴南”,指的就是林纾。

閩中林琴南先生善譯小說膾炙人口毋待贅言今又譯英詩人莎士比筆記莎爲歐洲詩聖其所著述梨園演唱至今勿衰……

案中案是書紀英國一女子,父官印度旣歸,忽不見歲歲。由郵局寄來明珠一顆,後又得一匿名信,邀往戲園。女約福爾摩斯同往,旣至有車相迎,福與女登車至鄉,晤某甲,知女父已死,且知女父與甲父同在印度共獲珍寳甚夥,又往晤甲兄。至則甲兄適死,福斷爲一木足人,及印度蠻人所刺,後於江上偵獲兇手。而此案原委遂明,情節離奇,譯筆名雋。每冊售價大洋二角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申報》1904年9月11日版面中“說部叢書”内容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上海商務印書館發行“說部叢書”之“華生包探案”封面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歇洛克奇案開場》内文,林纾、魏易譯,1915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刊印。比較有趣的是“柯南·道爾”被譯為“科南·達利”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清末的棋盤街。可見各類書号店招

棋盤街為曆史街區舊名。大約位置是現今延安東路與福州路之間的河南中路兩側。棋盤街以街道縱橫排列形似棋盤而得名。早期棋盤街僅指福州路至廣東路的河南路一段。20世紀初開始有新舊書店、文具店和教育儀器店。後向北發展至九江路、漢口路一帶,開設朵雲軒、九華堂、戲鴻堂等箋扇裝裱店。中華書局初開辦時,在此設發行所。此後以棋盤街為中心的出版業蓬勃發展,這也為福爾摩斯探案集譯作的推廣提供廣闊平台。

全集隆重登場

在此背景下,中華書局《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的出版也就水到渠成了。民國五年(1916年)5月,由劉半農主編,程小青、嚴獨鶴、陳小蝶、天虛我生、周瘦鵑、陳霆銳、天侔、常覺、漁火等十人用淺近的文言翻譯了《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由中華書局出版,全書共12冊,共收錄福爾摩斯探案44篇,包括4部長篇和除當時尚未出版的《新探案》之外所有短篇集。該書體例較為完備,卷首有凡例以及當時文壇名家包天笑、陳冷血等的序,劉半農還撰寫“英勳士柯南道爾小傳”和“跋”,每篇小說均附上原文名。可謂集大成之皇皇巨著。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中華書局1916年版《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部分封面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中華書局1916年版《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凡例

中華書局于1912年1月1日成立于上海。創辦人陸費逵(伯鴻)、戴克敦(懋哉)、陳寅(協恭)、沈頤(朵山)、沈繼方(季芳)。1913年,陸費逵任局長(後稱經理),沈知方為副局長。中華書局的建立是辛亥革命的産物。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在商務印書館任出版部主任的陸費逵與戴克敦、陳寅等約請編輯人員秘密編寫新教科書。中華書局開業後,提出“教科書革命”和“完全華商自辦”的口号,與商務印書館競争 。1916年遷至棋盤街(今福州路河南路西南轉角位置),與河南路以東的五洲大藥房相望,與商務印書館貼鄰。20世紀80年代後該地曾長期為上海科技書店,現已改為一家商務酒店建立的5層樓大廈。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20世紀20年代的福州路河南路路口。中華書局店招十分醒目

中華書局從1912年到1949年,共出版各類圖書約6000種 ,包括教科用書、古書、字典辭典、雜志、各科新書、兒童讀物、外文書籍、碑帖書畫等。而其中翻譯作品也是中華書局經營的一大特色。除市民喜聞樂見的福爾摩斯探案集,還包括大量西方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經典和文學巨著。

說起《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的編譯者,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家。劉半農,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程小青,出生貧寒,但自幼勤奮,自學外語和寫作。後被譽為中國現代偵探小說“第一人”,是“東方的柯南道爾”,他筆下的霍桑,是中國版的福爾摩斯。嚴獨鶴,著名報人,1913年就進入中華書局擔任英文編輯,後又長期主持《新聞報》副刊,解放初期還曾擔任過上海圖書館副館長等職務。周瘦鵑,著名作家、翻譯家,鴛鴦蝴蝶派早期代表作家。1915—1919年間,先後應聘于中華書局、《新聞報》和《申報》等處,從事寫作和翻譯工作。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中華書局的《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在1936年已經是第二十版了,可見暢銷的程度。圖為該版本扉頁,其中有翻譯者等許多重要資訊

在那個時代,福爾摩斯偵探小說翻譯熱大概有這些原因:

首先,近代中國,尤其是甲午戰争之後,中國倍受列強的欺淩,衆多有識之士希望通過對西方的學習與了解來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封閉落後局面,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再到文學的譯介,都遵循着這樣一個大的思路,是以小說主要被當作一種改良社會的工具來“興民德”“開民智”。而柯南·道爾的偵探小說展現給讀者的正是近代英國資本主義社會政治、經濟、法律、外交等各個領域的各種現實狀況以及各個社會階層的各種人物, 無意中打開人們渴望了解西方社會的一個視窗。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1923年5月30日《申報》刊登的一則商務印書館發行《福爾摩斯奇案選》廣告,從内容中可以了解到,這很可能是英文原版讀物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上海世界書局1946年出版的《福爾摩斯探案短篇集(插圖本)》封面

其次,上海是近代中國市民階層發展最快的城市。福爾摩斯偵探小說情節曲折離奇、故事性極強,大大吸引了當時日益增多的市民階層。他們在工作之餘需要一種通俗化的精神食糧,而以驚險的情節、具有神秘感且富有刺激性特征的西方偵探小說,正是他們最需要的讀物。

此外,福爾摩斯偵探小說中涉及到的自然科學常識、科學推理、缜密分析以及為工作孜孜不倦、為正義勇于獻身的精神都是當時的社會改良政治家認為值得借鑒而大加贊揚和提倡的。

當時的“福爾摩斯”是如此出名,以至于很多行業也都紛紛打出招牌,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蹭熱點”“IP開發”。其中較為知名的是20世紀20年代出現的“福爾摩斯報”“福爾摩斯牌香煙”等。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1927年9月29日《申報》刊登的一則“福爾摩斯報館”道歉啟事。《福爾摩斯》報于民國15年(1926年)7月3日創刊于上海,1937年8月停刊。最初為三日刊,後改日刊。柯南·道爾的偵探小說風行中國之後,福爾摩斯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該報命名《福爾摩斯》,即取其善于刺探消息之意。但這種窺探隐私,搏人眼球的街頭小報做法,常常也會招緻麻煩,公開道歉是家常便飯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1933年4月3日《申報》頭版刊登的大幅“福爾摩斯香煙”廣告。該産品是中國福新煙草公司的主打。福新煙草公司1926年由著名實業家丁厚卿創設于上海,是民族資本煙草業中的佼佼者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1935年10月10日《申報》刊登的一則“福爾摩斯有聲電影機”廣告

經久不衰的演繹

由于巨大的市場需求和讀者基礎,福爾摩斯探案集很早就已被搬上熒幕。早在默片時代的1916年,無聲電影《夏洛克·福爾摩斯》就已問世。福爾摩斯由美國演員William Gillette扮演,這亦是福爾摩斯早期的銀幕形象之一。William Gillette其後也曾多次在舞台劇中飾演福爾摩斯。1939年,美國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拍攝《巴斯克維爾的獵犬》,在世界範圍内産生巨大影響,以上兩部影片在上海都有公映。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1917年11月12日《申報》上就已經出現有關福爾摩斯題材的電影。圖為位于北四川路虬江路口的上海大戲院播映“大部偵探片......福爾摩斯鐵路冒險記”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1931年2月25日《申報》刊登的大幅電影廣告。天一影片公司拍攝的《福爾摩斯偵探案》電影。廣告中稱“國産偵探電影之第一創作”,當時可謂轟動一時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1947年6月25日《申報》刊登的一則福爾摩斯電影廣告。1942—1946年,美國環球電影公司制作了12部福爾摩斯系列電影,歇洛克·福爾摩斯由巴茲爾·拉斯伯恩(Philip St. John Basil Rathbone)扮演,也就是廣告中提到的“貝錫賴斯朋”。而該片的英文原名是“Sherlock Holmes and the Secret Weapon ”,拍攝于1942年。二戰結束後,大量美國電影被引進上海,此系列也是其中之一

電視劇集中最為經典的當屬1984年開始在英國首播的電視劇集《歇洛克·福爾摩斯冒險史》,由傑瑞米·布萊特(Jeremy Brett)飾演福爾摩斯。對于此角色,布萊特的名言是“Do The Doyle”(忠于道爾),他在拍攝期間,時時刻刻帶著原著小說研究,他的傾力付出終有回報,至今仍受大量福爾摩斯迷愛戴。傑瑞米·布萊特也是所有扮演福爾摩斯的演員中最被認可的一位。該劇集在上海也擁有大量影迷。20世紀80年代後期,上海電影譯制片廠曾經試配過數集。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傑瑞米·布萊特飾演的福爾摩斯堪稱經典,許多中國觀衆将他視為福爾摩斯的化身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該劇集1984年由英國格拉納達電視公司出品,風靡一時

20世紀80年代之後 ,以1981年北京群衆出版社丁鐘華等譯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為代表, 作為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福爾摩斯偵探小說的中譯本,此書的翻譯嚴謹認真,語言流暢,引人入勝,較好還原柯南·道爾的風格。出版後受到普遍歡迎。到2003年11月,已重印20次 。

2000年以後的新版本就達10餘種之多.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是花城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楊柳等譯的《福爾摩斯偵探小說全集》。在以前譯本的基礎上 ,此譯本在語言風格、文化因素的處理方面又展現出一種新的特色與趨勢 。

後記

2007年4月上海文藝出版總社旗下百家出版社,為紀念福爾摩斯問世120周年,出版《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插圖版全譯本)》,由中國台灣地區翻譯家王知一翻譯。該全集一大特色是配發大量忠于原著西德尼·佩吉特(Sidney Paget)的插圖。西德尼·佩吉特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插畫家,以他在斯特蘭德雜志(The Strand magazine)中配發柯南·道爾的夏洛克·福爾摩斯故事的插圖而聞名。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西德尼·佩吉特創作的大量福爾摩斯探案集插圖影響深遠。此後許多影視作品,無論是演員、場景甚至劇情都可看出它們的烙印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卷福和花生的扮相是不是頗有百餘年前插畫中的神韻?

2012年11月15日,中華書局《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新譯本與讀者見面,而這距離中華書局首次翻譯出版福爾摩斯全集已過去96年。随着傳媒手段的極大發展,書籍版本的福爾摩斯探案集漸漸被影視代替,而表現形式和故事内容也随之創新。2010年7月25日,英國BBC Wales推出一季三集的迷你影集《神探夏洛克》,夏洛克(姓“福爾摩斯”)由影星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約翰(姓“華生”)則由馬丁·弗裡曼(Martin Freeman)飾演。該劇設定在21世紀的現代英國,展現編劇眼中的福爾摩斯,劇中的福爾摩斯利用各種高科技手法來輔助破案。劇集推出之後口碑甚佳。2016年1月1日該劇集推出特别電影版。同年1月4日,該片在上海首映。從1896年的第一篇譯作到2016年的影片,時隔120年,文字和影像,用各具時代特色的方式,連接配接起上海百年的風雲變幻與社會發展。END

「話說上海」沒錯!福爾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來魔都了

參 考

李歐梵:《福爾摩斯在中國》

孔慧怡:《還以背景,還以公道——論清末民初英語偵探小說中譯》

毛莉:《福爾摩斯偵探小說的翻譯 接受與影響研究》

《上海通志》《上海出版志》《上海新聞志》等

《申報》資源:愛如生申報資料庫

部分圖檔源自網絡

“申知滬志”小組 誠意奉獻

如需轉載 煩請标明出處

您默默點贊和熱情轉發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