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秋嫣旅行

江南“幽巷”,聽着這名就覺着雅。秋嫣是江南人,空閑之時,常常喜歡穿街走巷,感受江南小巷幽靜的氣息。
清幽的巷子悠閑、動人,如果是陰雨天,打一把油紙傘漫步其間,那就是戴望舒筆下的意境了。
抑或,不經意一擡頭,就能望見粉牆黛瓦的老宅圍牆外,那一叢叢清新淡雅的蠟梅花。幽香氤氲着巷子,伫立牆邊,“細品寒梅淡淡香”,那感覺特美妙。
北方的“小巷子”稱為“胡同”,上海的“小巷子”叫裡弄。而常熟的小巷常被稱為“幽巷”,是江南小巷的代表。
漫步幽巷,眼前會浮現“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詩句裡描述的情景。
常熟的好多古巷綿長幽深,窄不及丈,像藏在深閨的古典女子,質樸靈秀,還有一點點害羞。沿河的小巷,好多牆根染了青苔,青苔的顔色沁透了牆面的石灰層。
那天,秋嫣從焦桐街散步到青果巷。來到青果巷附近,看到一座宋明時期重修的古橋,名叫“迎恩橋”,因古代接诏必由此經過,故名“迎恩”。
古橋是方形單孔條石平闆橋,橋墩基用青石,橋面用6根花崗石條并列砌築而成。
橋長有10多米,橋梁側镌刻“迎恩橋”三個紅色大字。
迎恩橋東連河東街,西接縣東街,橫跨琴川河。東橋堍金剛牆上嵌砌明代修橋碑記,看石材和形制,可見清代及民國期間屢次修過。
每次來到迎恩橋,總看到橋畔一家點心店鋪前聚集着很多顧客。記得小時候,迎恩橋四周是常熟小吃的聚集地,但現在小吃店鋪已經很少看到了。
店鋪是由一對老年夫婦在經營着,兩人看起來50多歲吧,每天起早摸黑地勞作,很辛苦的。來到這裡,陣陣油煎味總讓人駐足,誘人的美食香味令人垂涎。
有次,秋嫣經過這裡,莫名地想吃煎團。随口說了句:“這裡的煎團好吃嗎?”
老闆立刻回了句:“看來你不是正宗常熟人哇。地道地道的老常熟人都知道我家的煎團最好吃!我家是傳承了新雅老師傅的手藝,祖傳的。”原來老闆是當年新雅老師傅的徒弟啊。
聽了老闆的一番話後,覺得好尴尬啊。秋嫣不是經常到這裡,也沒有吃路邊攤點心的習慣,竟然不曉得這家點心店在常熟城這麼有名。
說起常熟城的新雅點心店,老常熟人無人不知曉,但現在已經成了美好回憶。
記得小時候,秋嫣拉着大人的手,穿過金童子巷,來到新雅酒樓買小籠饅頭。
店裡總是顧客盈門,店門外排着長長的隊伍,那情景至今曆曆在目呢。
這家點心店鋪的價格蠻便宜的,蘿蔔絲餅2元,煎團3.5元,香腸也是2元。此外還賣臭豆腐、扯篷豆腐幹和粽子等美食。
【煎團】金燦燦的煎團,外面是金黃的脆皮,裡面卻是軟軟糯糯的。咬一口,鹹鹹的肉汁,溢滿嘴角。這口感就是小時候的味道哇。
聽老闆介紹,制作的原料是自家的水磨粉,是以吃起來特别糯香。
【蘿蔔絲餅】蘿蔔絲餅隻要2元,感覺好便宜。記得去年到蘇州相城區太平老街觀賞銀杏樹,在那裡買了幾隻蘿蔔絲餅,要3元一隻呢。
這裡的蘿蔔絲餅也是店裡的招牌點心,外皮金黃色,吃起來鹹香軟嫩,味道不錯。
【臭豆腐】臭豆腐雖然味道聞起來特别,但吃起來香氣四溢,很多人愛不釋手呢。
臭豆腐質地軟滑,散發異香。先人贊譽雲:“味之有餘美,玉食勿與傳”。它不僅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有較好的藥用價值。
【油煎香腸】香腸油煎後,香噴噴,色澤太誘人了,果真吸引了孩子們。看到幾個孩童都在買香腸,有的熟練地蘸上佐料,有的立馬津津有味地品嘗起來。
【扯篷豆腐幹】常熟人愛吃扯篷豆腐幹,在虞城的街頭巷尾,不少點心攤鋪裡,都會支一隻小鍋,裡頭煮着茶葉蛋、粽子,還有這必不可少的扯蓬豆腐幹,再深的小巷子都能飄出香味兒來。蘸上一點辣味調料,吃起來香噴噴,很有嚼勁。
常熟幽巷,總讓人有濃濃的懷舊感;而巷子裡的美食,便宜又好吃,總讓人念念不忘。有的美食隐匿于小街巷裡,也許就在不起眼的小角落裡,能品味到驚豔的美味。
你喜歡逛小街巷嗎?喜歡品嘗街頭美食嗎?說說哪裡的小吃美味,讓你念念難忘?
關于作者:秋嫣旅行,是一名江南女子,“美麗常熟”星推官。熱愛旅行,喜愛寫作,樂意分享旅途中的美景美食,喜歡就關注@秋嫣旅行
#紅紅火火過大年##年味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