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曲解曆史制造神話 周成王會盟諸侯 進貢山海經神獸曲解曆史制造神話 周成王會盟諸侯 進貢山海經神獸

作者:亞布

<h1 class="pgc-h-arrow-right">曲解曆史制造神話 周成王會盟諸侯 進貢山海經神獸</h1>

原創 亞布

曲解曆史制造神話 周成王會盟諸侯 進貢山海經神獸曲解曆史制造神話 周成王會盟諸侯 進貢山海經神獸

普天之下愛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文王拘而演易,武王興兵伐纣。周公旦測日影一尺五寸擇地中,修建成周(洛陽城)。

周成王(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移駕成周(洛陽城),龍顔大悅。上有明堂九鼎;下有姜尚、周公旦等一班賢臣,于是會諸侯于成周朝歌,召開王會。

《逸周書·王會解·第五十九》記載了此事:

周王朝歌廣場之上,搭建起高聳巍峨的彩壇,彩壇周圍挂着紅布帷帳,彩壇上方裝飾着黑色的鳥羽。

天子面南背北,戴冠冕,朝服八彩,腰佩玄圭。

唐叔、郇叔在左;周公旦、姜尚在右,皆立于彩壇上。

壇下左首是殷公、夏公;

壇下右首是唐公、虞公。

彩壇中央分列着太祝、太史、太醫等一班主持祭祀的大臣。

皇親國戚,受封的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沒受封的比服國、要服國、荒服國,分東西兩列。

以下銜接《逸周書˙王會解˙第五十九》的網絡譯文:

外台東邊朝西以北為上,依次是:肅慎,貢物是大麈。穢人,貢物是淺黑鲵。淺黑猊像猕猴,可站着走,叫聲像小兒。良夷,貢在子。在子鼈身人頭,用油脂塗在腹上用藿草一炙,就會發出“在子”的叫聲。揚州,貢物是鳎。鳎,是魚名。解國,貢的奇魚叫喻冠。發人,貢感。癔就像鹿,跑得很快。俞人,貢的骣馬。青丘,貢的九尾狐狸。周頭,貢的烊羝,烽羝是一種羊。黑齒國,貢的白鹿、白馬。白民,貢的乘黃。乘黃像狐狸,背上有兩隻角。東越,貢的海蛤。瓯人,貢的鳝魚。鳝魚溫順,肉味鮮美。于越,貢的納魚。女占蔑,貢小蜃蛤。具瓯,貢有紋的大蜃蛤。供人,貢的黑色海貝。海陽,貢的大蟹。自深,貢的桂樹。會稽,貢的揚子鳄。都面向西方。

外台西邊,朝東,北為上,依次是:

義渠,貢以茲白。茲白像白馬,長着鋸牙,吃虎豹。央林,貢以酋耳。酋耳身子像虎豹,尾巴有身子三倍長,吃虎豹。北唐,貢以驢。驢像母羊。渠叟,貢以跑犬。跑犬又叫露犬,能飛奔,吃虎豹。樓煩,貢星施。星施是旗子上的垂珥。蔔盧,貢纨牛。纨牛是一種小牛。 ’區陽,貢鼈封。鼈封像貉,前後都有頭。規規,貢麟。麟是一種靈性的獸。西申,貢鳳鳥。鳳鳥頭頂青色,懷抱白色,腋下黃色。氐羌,貢鸾鳥。巴人,貢比翼鳥。 方炀,貢皇鳥。蜀人,貢天雞。天雞像五彩雞。 方人,貢孔雀。蔔人,貢丹砂。寡人,貢闌木。庸人,貢桴苡。桴苡的果實像李子,婦女吃了容易懷孩子。州靡,貢狒狒。形狀像人身,腳踵是反的,愛笑,一笑嘴唇就掩住眼睛,吃人,北方人叫土蝼。都郭,貢猩猩和欺羽鳥。猩猩像黃狗,人臉,能說話。奇幹,貢善芳。善芳頭像雄雞,佩戴在身上使人不昏昧。以上方國的人都面向東方。

外台北邊,靠東一邊,依次是:高夷,貢的賺羊。賺羊,是四角羊。獨鹿,貢的蛩蛩。蛩蛩,善于奔跑。孤竹,貢的距虛。令支,貢的黑旗。屠何,貢的黑熊。東胡,貢的黃罴。山戎,貢的胡豆。

靠西一邊,依次是:番吾,貢的白虎。屠州,貢的黑豹。禺氏,貢的駒賒。 大夏,貢的茲白牛。茲白牛是一種野獸,有牛的的形體和大象的牙齒。犬戎,貢的文馬。文馬是紅鬃自身,眼睛亮如黃金,名叫吉黃之乘。數楚,貢的每牛。每牛,是一種小牛。匈奴,貢的狡犬。狡犬者,體大,四條腿無毛。以上都面朝南方。

外台的南邊,靠東一邊,依次是:權扶,貢物是貓眼玉。白州,貢物是棕榈。棕榈樹,其華像羽毛,砍樹作車,至終不腐朽。禽人,貢物是菅草。路人,貢物是大竹。長沙,貢物是鼈。

靠西一邊,依次是: 魚傻,貢物是鼓、鐘。鐘似牛形。揚州蠻,貢物是翟鳥。蒼梧,貢物是翡翠鳥。翡翠鳥,用來拔取羽毛。其餘的貢物,用途也就可以知道了。自古以來,南越都貢大象。以上都面朝北方。

看過了這段譯文以後,我想問:周成王會諸侯,各路諸侯都給他帶來了什麼禮物?作者總結為三個字:獻怪獸!

不走心的讀者,笑笑,說:周成王有這個癖好!

走心的讀者,怎麼想怎麼不對勁!

堂堂一代明君,打理的都是軍國大事。在如此莊嚴肅穆的大會之上,周成王在上面慷慨陳詞,下面一群怪獸狼哭鬼嚎,這成何體統?是以這件事,絕對不像網絡譯文這麼簡單。

但翻譯這種國學經典的人,一定也是國學大儒,再錯也不會太離譜吧?

作者回答:“那不一定!”

中國古代史學界,曆來有“國未滅,史先遷”的規律:“夏太史終古見桀迷惑,載其圖法奔商;商内史向摯見纣迷惑,載其圖法奔周;晉太史屠黍見晉公驕無德義,以其圖法歸周。”也就是說:古代史官重典籍,輕君命。他們在職責是保護好曆史典籍。在典籍受到威脅的時候,史官有權利、有能力轉移典籍。

可是這種規律随着一場周室的政治鬥争被打破了!王子朝攜帶典籍出宮,這批典籍就神奇消失。到老子的時代,國家圖書館裡已經空空如也!老子無事可做,便騎着青牛西去,回昆侖虛祖先故地去了。從此,少典氏史官全部退出曆史舞台,而拿過接力棒的人,就是自封為貴族後裔的孔子。

少典氏史官是伏羲的後人,客觀地說:上古薩滿史官記載曆史和今天一樣,都會做一些加密的工作。即便是看到典籍的外人,認識所有的字,他也無法準确地了解少典史官到底寫了什麼。

那麼孔子能看懂少典史官的文字嗎?我認為:不全懂。是以他才幾次去問道老子,但老子是有職業抄手的史官,當然不會告訴他裡面的玄機。

那麼司馬遷能看懂少典史官的文字嗎?我認為:不全懂。司馬遷自己也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那麼後來的國學大儒能看懂少典史官的文字嗎?我認為:不全懂。如果真的看懂了,也不會出現周成王給神獸開大會這種荒唐的翻譯。

其實作者引用《王會》這段原文,全部是《山海經》圖騰。《山海經.五臧山經》原本就是一部華夏圖騰史,卻在郭璞作注之後變成神話!

作者為了破譯印度河哈拉帕印章文字,揪出《山海經》中文字解讀問題。《山海經》中“其”為圖騰,“有”為族徽,讀《逸周書·王會》,整個就是對《山海經》圖騰的一次回憶!

今日就帶領大家,穿越一次時光隧道!讓鏡頭向後拉,向後再向後,漢秦、戰國、春秋、有商、有夏、舜、堯、黃帝、炎帝、伏羲,伏羲始造書契,《山海經》起筆……

那個時代的人,都各自打着各自的族旗(圖騰),為了便于區分,容易記憶,就把圖騰畫成人間沒有,天上未見的,什麼九個尾巴的狐狸,三個腦袋的雙雙,四隻翅膀的比翼鳥,紛紛出現……

周成王召開王會,各路諸侯來參加,拿什麼證明他們到場了呢?就像現在聯合國開大會,哪個國家參沒參加,看什麼?讀者回答一定也是:看國旗。國旗懸挂起來,就是與會;國旗沒挂起來,就是缺席。

周成王站在彩壇之上,向壇下環顧,壇下旌旗飄展,萬國來朝(以下紅色文字為原文):

一、壇下分列在東側,面朝西的諸侯,從正北方依次往南是:

西面者,正北方,稷慎大麈。

肅慎國(稷慎),族旗是大麈,高高飄揚。《山海經》:“有肅慎氏之國。有蜚蛭,四翼。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

穢人前兒,前兒若彌猴,立行似小兒。

郐人(穢人)高舉着前兒圖騰,圖騰像猕猴,站在那裡像小孩。郐人也稱有郐氏,是陸終第四子會人後裔。按《今本竹書》帝喾時代曾滅郐。

良夷在子,在子鼈身人首,脂其腹,炙之霍,則鳴曰在子。

良夷國圖騰是“在子”,圖騰的形狀是鼈身人頭,用油脂塗在圖騰的肚皮上,一點就會着火(藿),是以名(鳴)叫“在子。”“在子”就是我們今天的火把。

揚州禺禺,魚名。

揚州方國的族旗上寫着“禺禺”,是一種魚類的名字。

解隃冠。

解國的族旗畫的是母羊。

發人麃麃者,若鹿迅走。

發人的族旗上畫着麃麃。麃麃像鹿,據說跑得很快。

俞人雖馬。

俞人是族旗是雖馬。

青丘狐九尾。

青丘國的族旗是九尾白狐,在旌旗中特别醒目。這個族旗曆史久遠。青丘國在華夏曆史上頻繁出現,圖騰為四足九尾白狐,使用一面九尾狐狸旗。最早見于具有伏羲八卦卦象的《海外經》之中,說明這個國家非常古老,至少就可以上溯到伏羲時代,因而青丘國總是與伏羲之子黑齒國(赤國)并列記載。它是位于華夏東部一個舉足輕重的農業方國。而且從伏羲時代到夏朝,它始終與華夏曆代政府關系緊密。從現有史料來看:黃帝殺蚩尤、仁羿收繳風伯的占風旗、大禹治水與豎亥測量大地、大禹娶塗山氏青丘國公主女嬌、柏子杼誅滅青丘國,收沒其九尾白狐圖騰均在此國。

《山海經·南山經》記有:“又東三百裡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镬。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周頭煇羝,煇羝者,羊也。

周頭國的族旗是煇羝。烽羝是一種羊。

黑齒白鹿白馬。

黑齒國,打着兩面族旗,一面是白鹿旗、一面是白馬旗。黑齒是伏羲與嫦羲之子,立國較早。早期族旗是蛇族旗。《大荒東經》說:“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黍食,使四鳥。”《海外東經》:“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齒,食稻啖蛇,一赤一青。”

白民乘黃,乘黃者似骐,背有兩角。

白民國是伏羲與羲和之子帝江的封國,族旗是乘黃。乘黃圖騰像狐狸,背上有兩隻角。《海外西經》:“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發。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乘之壽二千歲 ”,就是“撐之壽二千歲”,舉着乘黃旗幟的部族,從伏羲時代(公元前3000年),到周朝(公元前1040年)已經延續2000年了。

東越海蛤。

東越人的族徽是海蛤。

歐人蟬蛇,蟬蛇順食之美。

瓯人的族旗是鳝蛇。鳝蛇部族比較兇悍,順從他們好辦事。

遇越納□。

遇越的族旗是“納□。”

姑妹珍。

姑妹國族旗是珍。

且瓯文蜃,其人玄貝。

具瓯國,族旗上畫着帶花紋的海蜃蟲,來朝賀的人,渾身上下披挂着紅黑色的海貝。

海陽大蟹,自深桂。

海陽國打着大蟹旗,這種大蟹來自深海。

會稽以&lt;單黾&gt;,皆面向。

會稽國的族旗是鳄魚,都站在東面,臉朝西。

二、壇下分列在西側,面朝東的諸侯,從正北方依次往南是:

正北方義渠,以茲白,茲白者,若白馬,鋸牙食虎豹。

義渠的族旗叫茲白。茲白像白馬,長着鋸牙,曾經吃着虎部、豹部兩部兵馬的俸祿,他們是伯鲧的後裔。《海外北經》:“北海内有獸,其狀如馬,名曰騊駼。有獸焉,其名曰駁,狀如白馬,鋸牙,食虎豹。”《海内經》:“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鲧。”

央林以酋耳,酋耳者,身若虎豹,尾長,參其身,食虎豹。

央林的族旗叫酋耳。酋耳族徽身子像虎豹,尾巴特别長,能纏(參)繞在自己的身上,曾經吃着虎部、豹部兩部兵馬的俸祿。

北唐以闾,闾似隃冠。

北唐的族旗上畫的是野驢。野驢有點像母羊。

渠叟以,&lt;鼠勺&gt;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渠叟國族旗叫&lt;鼠勺&gt;犬,&lt;鼠勺&gt;犬又叫露犬,能震懾住吃着虎部、豹部兩部兵馬的俸祿國家(是指渠叟國控制了義渠國、屠州黑豹、禺氏騊駼這些國家,說其勢力龐大)。

樓煩以星施,星施者,珥旌。

樓煩的族旗是星施。星施旗,就是耳旗,附庸國家的旗幟。不得立于主位,隻能附庸于其它旗下。

蔔廬以纨牛,纨牛者,牛之小者也。

蔔盧國族旗是纨牛。纨牛很小。

區陽以鼈封,鼈封者,若彘,前後有首。

區陽國旗叫鼈封。鼈封旗幟像豬,前後都有頭。這個族徽最早是巫鹹國群巫的族徽。《海外西經》:“巫鹹國在女醜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并封在巫鹹東,其狀如彘,前後皆有首,黑。”

規規以麟,麟者仁獸也。

規規的族旗是麒麟,麒麟是仁義的象征。

西申以鳳鳥,鳳鳥者,戴仁抱義掖信。

西申打着鳳鳥旗,鳳鳥戴仁抱義掖信。《海内經》:“有鸾鳥自歌,鳳鳥自舞。鳳鳥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膺文曰仁,背文曰義,見則天下和。”

氐羌以鸾鳥。

氐羌部族的族旗是鸾鳥。皇鳥,鸾鳥,鳳鳥族旗,都是伏羲女娲風姓傳人。《大荒西經》:“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鸾鳥,一曰鳳鳥。”

巴人以比翼鳥。

巴人的族旗是比翼鳥,比翼齊飛。比翼鳥,又名鹣鹣、蠻蠻。《海外南經》:“比翼鳥在(結匈國)其東,其為鳥山海經青、赤,兩鳥比翼。”

反炀以皇鳥。

反炀打着皇鳥旗。皇鳥,鸾鳥,鳳鳥族旗,都是伏羲女娲風姓傳人。

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臯雞。

蜀人打着錦雞,錦雞毛色五彩,像天雞。

方人以孔鳥。

方人打着孔雀旗。

蔔人以丹沙。

蔔人打着丹砂旗。

夷用&lt;門焦&gt;木。

夷人,舉着&lt;門焦&gt;木。

康民以桴苡,苡者,其實如李,食之宜子。

康民國打着桴苡旗。桴苡是一種植物,果實像李子,婦女吃了容易懷孕。

周靡費費,其形人身反踵,自笑,笑則上脣翕其目,食人,北方謂之吐喽。

周靡國國旗上畫着狒狒。形狀像人身,腳跟朝前,愛笑,一笑上嘴唇就掩住眼睛,是吃俸祿的人。北方人叫他們為土蝼。周靡國《山海經》叫“贛巨人”,《海内經》說:“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都郭生生,欺羽生生,若黃狗人面能言。

都郭的族旗是生生,欺羽生生族徽形象像黃狗,長着人臉,這個國家的人巧舌如簧,會說話。《海内南經》:“狌狌知人名,其為獸,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奇幹善芳,善芳者,頭若雄雞,佩之令人不昧。皆東向。

奇幹國打着善芳旗。善芳旗的形象,頭像雄雞,高舉此旗的,使人不愚昧。 以上方國的人都是分列在西側,面向東方站立。

三、在外圍北邊,東側站立的,依次是:

北方台正東,高夷嗛羊,嗛羊者,羊而四角。

高夷的族旗是賺羊。賺羊畫着四個犄角。

獨鹿邛邛。

獨鹿是族旗是邛邛(蛩蛩)。蛩蛩善于奔跑,是白馬。是大禹的圖騰。《海外北經》:“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蛩蛩”,作者在《左祖右社與陽城》書中破譯為大禹的族徽,也就是族旗。

距虛善走也,孤竹距虛。

孤竹國的族徽是距虛,孤竹是殷商興起之後北方的大諸侯國。是負責拱衛商朝的血親諸侯國。一般認為,孤竹國建于商湯封建,興于殷商中期,衰于西周,亡于春秋。從立國到滅亡存在約940多年(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660年)。《漢書·司馬相如傳上》:“蹵蛩蛩,轔距虛。” 顔師古 注:“ 張揖 曰:‘蛩蛩,青獸,狀如馬。距虛似驘而小。’

不令支玄獏。

不令國支起玄獏族旗。“支”,豎立起。

不屠何青熊。

不屠國荷着黑熊旗。“何”,表音字“荷”,扛着。

東胡黃罴。

東胡打着黃罴旗。

山戎戎菽。

山戎打着胡豆旗。

四、在外圍北邊,西側站立的,依次是:

其西般吾白虎。

般吾國的族旗是白虎旗。

屠州黑豹。

屠州的國旗是黑豹旗。

禺氏騊駼。

禺氏的國旗是騊駼旗,《海外北經》:“北海内有獸,狀如馬,名騊駼”,伯鲧的族徽,夏西音叫騊駼,夏東音叫駁。

大夏茲白牛,茲白牛野獸也,牛形而象齒。

大夏國打的是茲白牛。茲白牛形象是一種野獸,有牛形體長着象牙。

犬戎文馬,文馬赤鬣缟身,目若黃金,名古黃之乘。

犬戎國的族旗是滿身花紋的駿馬紅鬃毛,白身體,眼睛亮如黃金,名叫吉黃之乘。《山海經•海内北經》:“犬戎國有文馬,缟身朱鬣,目若黃金,名曰吉量,乘之壽千歲。文身白馬,他們也是伯鲧的白馬族徽後裔啊!

數楚每牛,每牛者,牛之小者也。

數楚國的國旗是敏牛。敏牛身形矮小。

匈奴狡犬,狡犬者,巨身四足果。皆北向。

匈奴的國旗是狡犬。狡犬體大,四條腿無毛。以上都面朝南方。《海内北經》:“蜪犬如犬,青,食人從首始。”

五、在外圍南邊,東側站立的,依次是:

權扶玉目。

權扶國族旗是貓眼旗。

白州比闾,比闾者,其華若羽,伐其木以為車,終行不敗。

白州國的族旗畫着棕榈樹。棕榈樹的花像羽毛,砍樹作車,至終不腐朽。

禽人菅。

禽人的國旗畫着菅草。

路人大竹。

路人的國旗畫是大竹。

長沙鼈。

長沙國的國旗畫着大鼈。

其西魚複,鼓锺,锺牛。

靠西一邊,依次是:魚婦旗,鼓、锺旗。锺的旗畫的是牛。《大荒西經》:“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颛顼死即複蘇。風道北來,天及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颛顼死即複蘇。”《海内經》:“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鐘,為樂風。”

蠻楊之翟。

蠻國,揚(楊)起的是山雞旗。

倉吾翡翠,翡翠者,是以取羽。

蒼梧部族打着翡翠鳥旗。翡翠鳥,毛羽美麗,是用來拔取羽毛鳥。

其餘皆可知。自古之政,南人至,衆皆北向。

其餘的國旗是哪個國家的一看便知。自古以來的風俗是,南方的人來朝賀,全部要向北,面向天子而立。

周成王王會,整個是《山海經》的一個大翻版,通過這個曆史事件,已經把《山海經》與周朝曆史綁定到了一起,如果誰說《山海經》是神話,那我隻能說周成王、周公旦、姜太公是神經病,經天緯地的一場會諸侯,讓他們辦成動物大會。如果誰說周成王會諸侯是曆史,那我就說《山海經》也是曆史,是深藏在周王室心中的曆史記憶,是以才有周成王回顧曆史,召開圖騰大會,而且還使用了《山海經》一樣的語言;是以才有了周穆王西祭昆侖,觐見西王母;是以才有了老子騎着青牛,西出函谷關,一路向西,直奔昆侖虛。

作者主要代表作品:

《遺失的華夏哈拉帕》

《左祖右社與陽城》

《哈拉帕文明全檔案》

曲解曆史制造神話 周成王會盟諸侯 進貢山海經神獸曲解曆史制造神話 周成王會盟諸侯 進貢山海經神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