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穆王出征--“戎狄交侵,暴虐中國”局面的出現

周王朝衰落的起源,顯然與周穆王征讨西北部落--“戎狄”有重要的關聯。

在西周,西方的戎部落與北方的狄部落一樣,都被西周王朝視為落後的異族。在一些古文獻的記載中,戎、狄部落遠離西周王城,世代居住在周朝九州之外的荒遠地區,比蠻夷部落還要落後。其實,從現在的考古發現可以得知,他們居住的并不像想象的那麼偏遠,在陝西、山西、河北等地都發現了大量的戎狄文化遺存

在沒有現代交通工具的周朝,無論是蠻夷還是戎狄,在周人的心目中,他們都遠離王城,與中原的禮儀沒有任何關系。然而,在強大的周王室要求下,蠻夷戎狄需要定期向周王室上貢據《國語》記載,蠻夷部落每六年進貢一次,而戎狄部落的首領則隻要終身朝貢一次即可。

在周公制禮作樂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分封宗法制度後,周朝真正成為禮儀之邦,物阜民豐,文化昌明,受到許多邊遠少數族的羨慕和尊崇。戎狄部落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羨慕中原的禮儀文化,在周朝的影響下,他們也漸漸接受了一些禮儀文化,以此與周朝和平相處。

周穆王出征--“戎狄交侵,暴虐中國”局面的出現

内蒙古烏海市卓子山岩畫

然而,周穆王好大喜功,他很随意地就要打破這種平衡,打算進一步控制戎狄。當周穆王出征戎狄時,祭公謀父極力進谏,認為戎狄部落一直遵守周朝先王的要求,天性專一,遵循舊德,而周穆王的出征根本就沒有道理,可能直接導緻周朝統治出現危機。即便勝利了,周王朝也隻能落個失德的名聲。周穆王不聽勸谏,率大軍出征。事實是,在耗費了大量的軍力後,周穆王隻帶回四隻白狼、四隻白鹿,而戎狄部落從此不向周朝供奉,斷絕了與周朝的正常往來。

周穆王的統治,在古書裡評價就是“荒服不至”,所謂“荒服”就是臣服于周朝的周邊這些少數民族。

周穆王西征之後,戎狄部落反而更加強大,反過來不斷侵擾周朝,出現了“戎狄交侵,暴虐中國”的局面,周人深以為苦。周穆王死後,依次即位的是共王、懿王、孝王、夷王,他們被稱為中期四王。中期四王僅能守成,周王朝的對外政策由主動進攻,變為以防禦為主。

更要命的是,随着時間的推移,比外部禍患更具殺傷力的隐患正在不斷加強,周朝的内部出現了危機。

西周王朝本來對各諸侯國國内的一些政治問題管得很多,超過人的想象,比如說繼承權等這些問題都要管。可是後來越管越不行了,王朝的勢力越來越弱,這樣就造成了分裂的重要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