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為兒子換學區房的故事
李恒昌

三歲那年,父親突然得了一場重病,很快就離開了我們。父親去世後,媽媽靠織布維生,慢慢拉扯我長大。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和媽媽的關系并不好,甚至一度非常緊張。這一切,全因為媽媽對我管得太嚴。媽媽不同于其他父母,平時對我要求極為嚴厲,有時候簡直苛刻。譬如,她要求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飯的時候,不僅身子要坐正,碗一定要端平,而且不能邊吃飯邊說話。我是一個活蹦亂跳的孩子,如此機械刻闆的要求誰能做到啊?
在我眼裡,媽媽雖然吃苦耐勞,但是一個典型的望子成龍的馬列主義老太太。平時媽媽和我在一起,除了教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要做一個有成就有作為的人,就沒有别的。一天到晚的,真是煩透了。那時,我真想離開她,一個人到外面去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由于當時年小,始終沒有真正離家出走的勇氣。
我和媽媽的第一次沖突是在一次飯後。當時,她對我說,人家孔子,從小就知道學習,後來成了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這顯然是拿我考得不好說事。我再也受不了了,像一頭被激怒的獅子,突然站起來沖她大吼:我知道,孔子是聖人,但是,你要知道,人家孔子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哪像你,就會織布,一點出息也沒有!我的話,頓時讓媽媽無言以對。我看見,她遲疑的眼裡閃出了淚花。我不管這些,背起書包,氣沖沖地沖出家門。
當時,我家住在離鄒城三十公裡的偏僻鄉村,我家是兩間草房,西邊是一片墓地。那時生活極為貧瘠,孩子們在一起,除了玩抽陀螺、藏貓貓外,基本沒什麼其他的遊戲。村裡死了人的時候,是大人們最悲慘的時候,對我來說卻是尋找快樂的時刻。因為,我可以和小夥伴一起,跟在發喪的隊伍後面,學着大人的樣子,做吹吹打打、哭哭啼啼的遊戲。這一切,都被媽媽遠遠地看在眼裡。
平時,聽大人說,大山那邊,是繁華的城市,那裡不僅有很多好玩的東西,還有一個個漂亮得讓人流口水的美女。我還聽一位老伯講,我們家的宅基地不吉利,因為,那片地和林地連在一起。是以,那時候,我天天幻想,有朝一日,能離開這裡,搬到城裡去。後來,大約6歲那年,我的這一夢想得到了實作,媽媽真的帶我搬到了城裡。
新家位于鄒城市中心地帶,屬于繁華商業區。放學回家,那條最繁華的街道,是我的必由之路。每天放學,是我最開心的時刻。因為,雖然我沒錢買到那些琳琅滿目的商品,但至少可以一飽眼福。我經常在那條街上遊蕩,後來和很多老闆混得非常熟絡。
那時候,我暗暗喜歡上了鄰居家的一個女孩。她眼睛清澈,長着兩個淺淺的酒窩,還有兩顆小虎牙,天生愛笑。每當她笑的時候,感覺嘩的一聲,美麗的陽光就照進了我的心頭。我想買個蝴蝶結送她,表達我對她的喜愛,可是沒有錢,又不敢給媽媽要,隻能向賣貨的老闆請求支援。
老闆是個長着絡腮胡子的中年男人,我剛開口,就被他發現了秘密。他笑着說:哈哈,小屁孩,居然知道給自己喜歡的女孩送禮物啊?可是,天上不會掉餡餅啊。這樣吧,我明天上午有事,你來給我看攤,看完之後我白送你兩個蝴蝶結。于是,第二天,我選擇了逃學,而且還學着賣貨老闆一樣大聲吆喝。
正當我在這個繁華的地方過上惬意生活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放學回家後,看到媽媽在打行李:“媽媽,你這是幹什麼啊?”媽媽說:“抓緊收拾你的東西,我們搬家?”“搬家?為什麼啊?搬哪裡去?我喜歡這裡。”“這裡離學校太遠,搬到離學校近的地方去。”“不,我喜歡這裡,我不去。”媽媽說:“抓緊點,雇的車快來了。你不想去,除非自己一個人住這裡。”沒辦法,我隻好跟着這個倔強的臭老太婆搬到另一個地方。
由于我喜歡商業街的繁華,準确地說是我想念鄰家小女孩,搬家之後,我時常逃學。一次,逃學被媽媽發現,回家就是一頓猛打,把屁股都打紅了。面對媽媽的暴政,我選擇以絕食抗議。絕食到第三天的時候,媽媽端着面條來到跟前,邊哭邊說:“你知道嗎?媽媽都是為了你好,媽媽最愛你!”
我撅着嘴說:你根本就不愛我。我隻想過自由快樂的生活,不想成名成家,既然你愛我,就不要逼我了。媽媽聽了,當即轉身,拿來一把菜刀,我的臉吓成了土黃,不知道她要幹什麼?隻見她來到織布機前,狠狠地将刀砍下,硬生生地将正在織的布砍斷。然後,來到我跟前:“媽媽也不想織布,也想過自由快樂的生活。以後我們倆盡情地過個人想過的生活吧。”哎,媽媽真是個很角色,I 服了 YOU ,我再一次敗下陣來,從此再也不敢逃學。
我的最終轉變,緣于一次放學後的突然發現。那天我還剛到家門口,就聽到有個男人在院子裡大聲訓斥媽媽:“我告訴你,限你在十天之内,把欠的房租還上,否則,卷鋪蓋走人。”透過門縫,我看見媽媽跪在地上:“求求你了,再寬限一個月吧,等我把織的布賣了就還你。千萬不要讓我們搬走,我之是以來這裡,就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适合學習的環境。”
後面那人和媽媽說了什麼,我沒有聽清楚,那人離開的時候,我悄悄地躲在了門的一邊。那時候,我終于明白媽媽的良苦用心。等我走進家門,媽媽早已擦幹眼淚,看到我回來,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笑着問我:餓了吧?今天都學了什麼?我的眼睛有些濕潤,拳頭攥得很緊很緊。那以後,我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從此不再讓媽媽操心。
十八歲那年,媽媽托人到原來居住的商業街鄰居家提親,我如願娶到了心上人。結婚不久,我和妻子就吵了一架。吵架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我去内室的時候,發現妻子赤身裸體在裡面,這顯然不符合媽媽平時教導我的生活規範,是以把她訓斥了一頓。沒想到妻子對此非常不解,說我拿她不當自己人,找媽媽評理,還說不和我過了,要回娘家。
媽媽聽了妻子的哭訴,把我喊來。本以為媽媽在這個問題上會站在我一邊,沒想到媽媽拿起一本書,狠狠地砸向我的腦袋:我是教導你做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靈魂的人,誰讓你當一個書呆子?見此情景,妻子笑了。私下裡,妻子曾對我說:媽媽是她見過的最好的婆婆。她的理由是遇到事情時媽媽總是向着她。
22歲那年,媽媽也病逝了。我和妻子跪在她的墓前,空中飄飛的芒花連同媽媽親切的形象飛入噙滿淚水的雙眼。這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失去了什麼。
寫到這裡,讀者或許已經知道,我不是我,我的真名叫孟轲——一個後來成為聖人的人。功成名就之後,很多地方請我講學,很多媒體對我采訪,他們問的最多的問題是:聖人是怎樣練成的?我回答:聖人的練成因素很多,但最關鍵的一條是聖人有一個世上最偉大的媽媽!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