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波蘭将軍,是美國獨立的傳奇人物,又讓傑斐遜陷入遺囑風波01一個掙紮的年代02悲劇英雄柯斯丘什科03遺囑風波04「傑斐遜是奴隸主」?

作者:知鴉

1817年,已經74歲的國父級人物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面臨一場風波。

他是自己好友的遺囑執行者,卻沒有執行遺囑。

這幾乎成了傑斐遜一生為數不多的「污點」。

這場遺囑風波的餘波,更是震蕩至今。

一位波蘭将軍,是美國獨立的傳奇人物,又讓傑斐遜陷入遺囑風波01一個掙紮的年代02悲劇英雄柯斯丘什科03遺囑風波04「傑斐遜是奴隸主」?

傑斐遜是美國國父、第三任總統、《獨立宣言》起草人,與喬治·華盛頓、本傑明·富蘭克林并稱為「美利堅開國三傑」,被認為是美國曆屆總統中最智慧的一位。他還是農學、園藝學、數學、建築學、密碼學等學科的專家,并且是發明家和小提琴手。

圖檔來源:Wikipedia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01</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一個掙紮的年代</h1>

傑斐遜的這位好朋友,是那個時代大名鼎鼎的波塔德烏什·柯斯丘什科 (Tadeusz Kosciuszko,1746-1817年)将軍。

柯斯丘什科在18世紀末的影響力,就好像切·格瓦拉在20世紀一樣。這不僅因為他立下的赫赫軍功,還因為他所秉持的理念。

一位波蘭将軍,是美國獨立的傳奇人物,又讓傑斐遜陷入遺囑風波01一個掙紮的年代02悲劇英雄柯斯丘什科03遺囑風波04「傑斐遜是奴隸主」?

位于美國華盛頓特區拉斐特公園的柯斯丘什科雕像。柯斯丘什科是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美國共同的民族英雄。

圖檔來源:Twitter

柯斯丘什科是一位傳奇人物,他的祖國是波蘭-立陶宛聯邦,領土面積包括今天的波蘭、立陶宛、白俄羅斯,還有俄羅斯、烏克蘭、羅馬尼亞等國的一小部分。

一位波蘭将軍,是美國獨立的傳奇人物,又讓傑斐遜陷入遺囑風波01一個掙紮的年代02悲劇英雄柯斯丘什科03遺囑風波04「傑斐遜是奴隸主」?

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前身是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這兩個國家的民族主要是西斯拉夫人。

在歐洲的古代,斯拉夫人屬于蠻族,發源于今天的波蘭,在幾個世紀的時間中向外遷徙。

斯拉夫人所處的地域很尴尬,在歐洲的十字路口,其北部和西部是維京人、諾曼人和凱爾特人,東部是突厥等遊牧民族,南面是地中海的拉丁民族。

漫長的曆史過程中,歐亞大陸北部的遊牧民族長期侵擾南方農耕民族,而從歐亞大陸東面和北面侵入歐洲腹地的遊牧民族,都要經過斯拉夫民族的生活區域。

當北方遊牧民族要前往歐洲南部的時候,擋在他們面前的喀爾巴阡山脈使得他們隻可能選擇兩條路線。

一位波蘭将軍,是美國獨立的傳奇人物,又讓傑斐遜陷入遺囑風波01一個掙紮的年代02悲劇英雄柯斯丘什科03遺囑風波04「傑斐遜是奴隸主」?

第一條是從喀爾巴阡山脈的北面,進入南歐或直抵西歐;

第二條是沿喀爾巴阡山脈東側經過今天的烏克蘭、羅馬尼亞等地,進入巴爾幹半島或匈牙利所在的歐洲腹地。

但不管從哪邊進入歐洲南部,遊牧民族都會在波蘭、烏克蘭、立陶宛、白俄羅斯一代劫掠。尤其當東方遊牧民族不斷壯大後,從東方進入歐洲,其必經之路就是斯拉夫人的居所。蒙古人的入侵,也沿襲了這一路線。

另一方面,來自北方維京人(主要為瓦良格人,瓦良格是東斯拉夫部落對維京人其中一支的稱呼)的入侵,也形塑了斯拉夫人。

公元9世紀左右,東歐這片土地上,遍布斯拉夫人的各種部落。不過,雖然斯拉夫人到處都是,但當時最強悍的族群卻是北方的維京人。

維京人靠貿易和武力,到處積累财富。

這一時期歐州最重要的商貿中心有兩個: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以及阿拉伯帝國哈裡發王朝的首都巴格達。

一位波蘭将軍,是美國獨立的傳奇人物,又讓傑斐遜陷入遺囑風波01一個掙紮的年代02悲劇英雄柯斯丘什科03遺囑風波04「傑斐遜是奴隸主」?

從波羅的海出發,維京人的貿易商道則有兩條:

(1)瓦希商道:經過第聶伯河,穿越黑海,到達君士坦丁堡;

(2)伏爾加河:順着伏爾加河南下,經過裡海,到達巴格達。

河流航運與沿路的貿易據點,成了維京人掠奪的重點,他們一邊搶東西,一邊往南到君士坦丁堡和巴格達,用自身的皮貨和搶來的物品交換其他所需。

不管是維京人還是遊牧民族,他們的文化和習慣深刻地影響了斯拉夫人,加上處于歐洲的十字路口,斯拉夫人的文化一直在發生撕裂,最終使斯拉夫人分裂為三支,即東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

(1)東斯拉夫人:分布烏拉爾山脈以西,他們是現代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的祖先。

(2)南斯拉夫人:分布在巴爾幹半島上,是「歐洲火藥桶」各個小國的祖先;

(3)西斯拉夫人:分布在中歐平原上,是現代波蘭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祖先。

一位波蘭将軍,是美國獨立的傳奇人物,又讓傑斐遜陷入遺囑風波01一個掙紮的年代02悲劇英雄柯斯丘什科03遺囑風波04「傑斐遜是奴隸主」?

東斯拉夫受東正教文化影響,屬于拜占庭文化圈,構成了今天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

南斯拉夫則被東西撕裂,東邊的部分屬于拜占庭文化圈,西邊的部分屬于拉丁文化圈,甚至後來還有一些地區受到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影響;

西斯拉夫受天主教影響,屬于拉丁文化圈,主要有波蘭、捷克和斯洛伐克。

随着民族國家觀念的産生,斯拉夫人在信仰、文化和習慣上的不同愈發明顯,波蘭為首的西斯拉夫人與俄羅斯為首的東斯拉夫人沖突變得尖銳。作為弱勢的一方,波蘭并不像俄羅斯那樣想要統治對方,其需求主要在于民族獨立。

柯斯丘什科就生活于這樣一個掙紮的年代。

柯斯丘什科的家族很顯赫,祖輩曾是大公的封臣,是以擁有中等大小的土地以及農奴。在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國立學校,他學習了軍事和人文知識,并留校任教,從少尉一直升到上尉。

但是,1768年國内爆發内戰,柯斯丘什科當時正好因領到獎學金去法國學習藝術。看到國内發生的事情,他想要繼續學習軍事,不過,由于在法國他是外國人,被禁止學習軍事内容。

1772年,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了波蘭-立陶宛。對于柯斯丘什科來說,這不僅是對波蘭-立陶宛聯邦主權的侵犯,而是對祖國文化、信仰與習慣的侵犯,波蘭正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但是當時的柯斯丘什科空有報國熱情,卻無法進入軍隊。他的家族已經沒落,沒有足夠的錢購買軍官職位。而當時他又在法國,鞭長莫及。

這時,上帝給了他一個意外的機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02</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悲劇英雄柯斯丘什科</h1>

1775年,美國爆發獨立戰争。

因為美國對英作戰,而法國作為英國的宿敵,便大肆宣揚美國革命的正義性,這感染了正在巴黎的柯斯丘什科,他隻身前往美國。

從那時起,柯斯丘什科對民族獨立的追求就不再限于自己的祖國。

來到美國後,柯斯丘什科立刻讀到了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并被其深深打動。他加入了大陸軍,并且和傑斐遜見面,二人相談甚歡,開啟了40年的漫長友誼。後來的歲月中,他們彼此成為對方最忠實的朋友,來往書信千封,無所不談。

一位波蘭将軍,是美國獨立的傳奇人物,又讓傑斐遜陷入遺囑風波01一個掙紮的年代02悲劇英雄柯斯丘什科03遺囑風波04「傑斐遜是奴隸主」?

柯斯丘什科為傑斐遜所繪制的畫像。

在新大陸,柯斯丘什科的主要任務是費城的防禦,他修建了重要的防禦工事和軍事要塞抵禦英國人。

後來,他被調到北方繼續從事防禦工事的建造,并為薩拉托加戰役的勝利做了極大貢獻。

七年的服役讓他獲得了準将軍銜,隻要他留在美國,就會得到12280美元,并獲得500英畝(相當于2平方千米)的土地。但他還是選擇回國,他覺得那裡更需要他。

1788年,波蘭-立陶宛聯邦當時開始了一系列改革,制定了繼美國憲法之後的世界上第二部憲法————《五三憲法》。

當時,國家需要一個至少有10萬士兵的部隊來保衛國家不被鄰國侵略。柯斯丘什科依靠其世界影響力申請參軍,并獲得了少将軍銜,開始訓練他的士兵。

一位波蘭将軍,是美國獨立的傳奇人物,又讓傑斐遜陷入遺囑風波01一個掙紮的年代02悲劇英雄柯斯丘什科03遺囑風波04「傑斐遜是奴隸主」?

1959年5月3日,位于芝加哥的柯斯丘什科雕像前,人們紀念波蘭憲法通過171年。

圖檔來源:chicagotribune.com

但就在同一時間,國内保守勢力拒絕憲法,并請求俄國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幹預。

俄國順勢介入波蘭-立陶宛聯邦,開始了波俄戰争。當時俄羅斯的兵力大概相當于波蘭的三倍,眼看無望,柯斯丘什科卻勇敢應敵,不斷打赢敵人,創造以少勝多的奇迹。

可雙方差距實在太大,國王還是選擇了投降。結果,祖國被第二次瓜分,波蘭軍隊被裁撤。柯斯丘什科在戰後得到了晉升,而且可以留在波蘭軍中,但他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選擇了流亡。

在流亡的歲月裡,他開始組織反對俄國的行動。

1794年,柯斯丘什科組織起全面起義,上司一萬起義軍像俄國軍隊發起進攻,再一次以少勝多,創造奇迹。

一位波蘭将軍,是美國獨立的傳奇人物,又讓傑斐遜陷入遺囑風波01一個掙紮的年代02悲劇英雄柯斯丘什科03遺囑風波04「傑斐遜是奴隸主」?

柯斯丘什科起義的首個重要戰役是拉西瓦維采戰役(1794年4月4日),該畫作描繪了這戲劇性的一幕。

他的舉動迅速引起全國範圍的呼應,他的「波瓦涅茲宣言」更是強調廢除部分農奴制,承認農民的公民自由。

不過,起義軍畢竟人數太少,保守派和俄國又太過強大,柯斯丘什科的行動無異于飛蛾撲火。

第二年,波蘭反而遭到進一步瓜分。

卡捷琳娜二世去世後,俄國沙皇保羅一世上任,他赦免了柯斯丘什科,并釋放了一些政治犯。柯斯丘什科仍然心有不甘,他不想自己的祖國就這樣淪為傀儡政權把持的屈辱境地,他加入了拿破侖的波蘭軍隊,而随着拿破侖帝國的覆滅,他的理想再一次破滅。

晚年,他和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讨價還價,争取社會改革和要求擴大波蘭領土,皆成泡影,直到郁郁而終,他的理想從未實作。

在浪漫主義思潮風起雲湧的19世紀初,柯斯丘什科是歐洲人心目中的悲劇英雄,他出衆的軍事才能在那個時代顯得多餘和無力。

而除去他戲劇性的人生,人們更加敬仰的是他的品格。而他的遺囑一方面诠釋了他一生追求的價值,另一方面卻使得傑斐遜落入了無休止的風波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03</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遺囑風波</h1>

2018年3月2日,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GCSP)舉辦了一場關于柯斯丘什科的非凡一生的公開讨論會,作為《世界人權宣言》70周年的紀念活動之一。

《新東歐》在對該活動的報道中這樣指出了柯斯丘什科與人權之間的關聯:

「柯斯丘什科将軍為人權而戰,捍衛自由、正義和人人平等的理想。」

柯斯丘什科的一生有兩個戰場,一個戰場為祖國與民族而戰,另一個戰場上為人權而戰。

他剛來到美國的時候,軍隊為他配有一個黑奴,他給了黑奴自由。獨立戰争之後他回到波蘭,立刻減少了男性農奴的義務服役時間,并免除了對女性農奴的奴役。而就在他身體最虛弱的最後時光,他解放了自己的全部奴隸。

美國作家阿爾伯特·西卡斯(Albert Cizauskas)在紀念柯斯丘什科的傳記文章中指出:

「柯斯丘什科對政治自由的深切關注遠遠超出了戰場的視野……在柯斯丘什科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充滿了一種『人道主義式的理想主義』,使他成為一位時代的先鋒,引領着一個『革命性的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式的樂觀主義』正在改變西方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時代。」

在某種程度上,柯斯丘什科沒有敵人,他的敵人從不是人,而是理念。他為正義而戰,這使得他的戰場從不局限在某一個地方,而是在所有地方。

同樣,他的戰争也不限于某一個時間,哪怕在他去世以後,他還希望繼續對不平等、不正義的制度作戰。

是以,在1798年,他寫下遺囑,希望在自己死後,好友傑斐遜能夠繼續完成他的使命。

一位波蘭将軍,是美國獨立的傳奇人物,又讓傑斐遜陷入遺囑風波01一個掙紮的年代02悲劇英雄柯斯丘什科03遺囑風波04「傑斐遜是奴隸主」?

亞瑟·薩克(Arthur Szyk)1938年的繪畫,畫上描繪了柯斯丘什科,他手裡拿着1798年自己的遺囑。

圖檔來源:culture.pl

當時,他準備從美國秘密回到歐洲,傑斐遜以假名字為他辦了護照。在回去以前,他覺得前途未蔔,兇險難料,于是決定起草遺囑。内容是将自己在美國的财産用于解放奴隸和為其提供教育資金。他寫道:

「我請求傑斐遜先生,如果我死了,沒有遺囑留下的話,他應該從我的錢裡拿出這麼多購買黑人,把他們釋放出來,再給他們(剩下的)足夠的錢,為他們提供生活費……」

當時,傑斐遜同意成為遺囑的執行人。

但是,柯斯丘什科回到歐洲之後,又在1806年、1816年和1817年分别寫了三份遺囑。結果,1817年10月,當柯斯丘什科因病去世時,傑斐遜就面臨是否要執行遺囑的問題。

由于柯斯丘什科有四份遺囑,而他在1798的遺囑又是最早的,這份遺囑是否有法律效力,成為了一個問題。

這幾份遺囑使得柯斯丘什科的1798年遺囑的法律效力受到影響。

而事實上,柯斯丘什科在1816年親手寫下的遺囑中,已經包含了一條明确撤銷所有先前遺囑的條款,這成為美國最高法院于1852年裁定終結1798年遺囑案的一個依據。

但問題是,在柯斯丘什科1817年寫給傑斐遜的信中,他又提到了1798年的遺囑,仿佛它還在運作一樣。而且,他在1817年的遺囑中不僅提到歐洲财産的處置,還包括了過去的财産:這其中也包含他在美國的财産。

遺囑自相沖突,讓傑斐遜舉棋不定。

傑斐遜最終選擇不執行。他的理由是:

「我快75歲了,要遵守遺囑的規定需要比我餘生更長的時間。」

然後,當柯斯丘什科後期遺囑的受益人和代理人寫信給傑斐遜時,傑斐遜得知了柯斯丘什科的1806年和1817年遺囑「申請1798年遺囑所涵蓋的全部或部分資金」。

到這時,傑斐遜更加明确了,自己不想成為遺囑的執行人,并在他退出的理由清單中增加了一條理由:訴訟的可能性。

盡管傑斐遜不再是遺囑執行人,但他随後采取措施,確定柯斯丘什科生前的心願得到尊重,這是傑斐遜在信件中曾反複向柯斯丘什科表示過的。

傑斐遜請了當時39歲的約翰·哈特韋爾·科克(John Hartwell Cocke)接替他作為遺囑執行人。

科克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弗吉尼亞人,曾幫助傑斐遜建立了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并且有反奴隸制的傾向。

科克在一開始表現得十配置設定合,但後來意識到遺囑在教育方面的要求很難實施,甚至在當時是幾乎不可能實施的。沒有白人學校願意招收黑人,白人社群也反對為黑人設立學校的想法。

于是,科克拒絕了遺囑執行人的正式任命。柯斯丘什科的人權理想在死後繼續受挫。

最後,在時任美國司法部長威廉·沃特(William Wirt)的建議之下,傑斐遜正式将遺囑交給孤兒法院(Orphan's Court),該法院最終任命本傑明·李爾( Benjamin Lear)為柯斯丘什科的遺囑管理人。

至此,傑斐遜終于「擺脫」了柯斯丘什科的1789年遺囑。

但是,柯斯丘什科最後的理想卻沒有實作。

上帝是公平的,由于柯斯丘什科的悲劇,他永遠被歌頌;而傑斐遜因為拒絕執行遺囑,則被後世不斷非議。

柯斯丘什科的遺囑風波還沒有結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04</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傑斐遜是奴隸主」?</h1>

美國第六位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的傳記中,柯斯丘什科被譽為争取美國獨立的兩位最傑出的外國人之一,另一位是美國獨立戰争中的法國軍事英雄人物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

而在美國白宮對面的拉斐特公園,有紀念柯斯丘什科的雕像,上面刻着這樣一句話:

「當柯斯丘什科倒下時,自由尖叫着。」

柯斯丘什科的理念在後來的200年中一直激勵着人們。人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對自由、獨立、平等的永恒追求。

而傑斐遜雖然作為美國國父,雖然始終受到贊譽和推崇,卻因為遺囑一事不斷遭到非議。

廢奴主義者威廉·勞埃德·加裡森(William Lloyd Garrison) 批評傑斐遜在執行遺囑上的無所作為;一些曆史學家們則評價說傑斐遜如果真的在意柯斯丘什科,真的講義氣,就不會找那麼多理由;甚至連傑斐遜傳記的作者都認為傑斐遜在這件事上表現得很冷漠。

這些對傑斐遜的非議,常常被上升為種族主義指責。

傑斐遜一生擁有650名黑奴,當時就被指責過是「騎在奴隸背上進入自由的殿堂」。直到今天,這一點還被拿出來作為傑斐遜人生的「污點」。

一位波蘭将軍,是美國獨立的傳奇人物,又讓傑斐遜陷入遺囑風波01一個掙紮的年代02悲劇英雄柯斯丘什科03遺囑風波04「傑斐遜是奴隸主」?

傑斐遜1795年在自己寫的《農場手冊》上列出了自己當時擁有的163奴隸名字。圖檔來源:Wikipedia

2020年,當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因警察暴力而去世後,美國人走上街頭,重新呼籲非洲裔美國人的權利。

一些極端的抗議者,甚至将怒火發洩到傑斐遜身上,推倒了他的雕像,并寫上「喬治·弗洛伊德」與「傑斐遜是奴隸主」字樣。

一位波蘭将軍,是美國獨立的傳奇人物,又讓傑斐遜陷入遺囑風波01一個掙紮的年代02悲劇英雄柯斯丘什科03遺囑風波04「傑斐遜是奴隸主」?

被推倒的傑斐遜雕像與在底座上塗鴉的字。圖檔來源:dailyhive.com

當然,隻要回到當時的曆史上,就不難發現,不管是對傑斐遜執行遺囑還是對他蓄奴的事實,人們都過于苛責他了。

這不僅是對傑斐遜的誤讀,也是對柯斯丘什科的誤讀。

一位波蘭将軍,是美國獨立的傳奇人物,又讓傑斐遜陷入遺囑風波01一個掙紮的年代02悲劇英雄柯斯丘什科03遺囑風波04「傑斐遜是奴隸主」?

喬治·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暴亂也蔓延到了華盛頓拉斐特公園的柯斯丘什科雕像,這位為了人權奮鬥一生的英雄竟也遭到了如此嚴重的誤讀。

圖檔來源:www.reddit.com

而且,人類真正開始大規模廢除奴隸制也是19世紀的事情了。直到1807年,英國議會才通過法案,宣布禁止奴隸貿易。

1833年,英國正式廢除了奴隸制,成為曆史上第一個廢除奴隸制的國家。然而,時至今日,全球還有4000萬人被奴役。

從這個角度看,不管是柯斯丘什科,還是傑斐遜,當時都是相當超前的。

值得注意的是,柯斯丘什科的确做了很多偉大的行為,傑斐遜也同樣做過。

傑斐遜雖然有650個奴隸,并繼承了其中175人的财産,但這些奴隸都是在他的莊園中出生的。他後來購買的大量奴隸,大多是為了讓這些奴隸和家人團聚。由于經濟原因,他後來賣掉了110個奴隸,後來他主動釋放了161個奴隸。

傑斐遜反對奴隸制,這在當時的美國是一件勇敢而激進的行為。他曾譴責英國向美國輸入奴隸,并議廢除美國西部所有領土的奴隸制,将奴隸進口限制為15年。在傑斐遜死後,他的遺囑也要求釋放自己的奴隸。

傑斐遜譴責奴隸制,隻是他反對在這件事上太過激進,那隻會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創傷。

在執行遺囑的事情上,他的選擇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傑斐遜比柯斯丘什科還要大3歲,需要他執行遺囑的時候,他已經是74歲的老人,何況遺囑本身還存在巨大的沖突。

傑斐遜與柯斯丘什科是硬币的兩面,他們都向往社會進步,隻是途徑不同罷了。

柯斯丘什科的鬥争精神是永恒的,而傑斐遜的現實與審慎同樣是永恒的,一個社會需要有柯斯丘什科的勇氣與理想,也需要有傑斐遜的智慧。

同時産生二者的社會是值得崇敬的,包容二者的社會更是如此。

畢竟,在200多年前,他們尚且能夠彼此包容,彼此欣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