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農民運動大王”彭湃:燒掉自家田契 帶領農民鬧革命

作者:海外網

來源:南方日報

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農民運動大王”彭湃:燒掉自家田契 帶領農民鬧革命

彭湃

今年“五一”假期期間,不少遊客來到位于汕尾海豐縣橋東龍津東二路上的彭湃烈士故居參觀“打卡”。這座按原貌修複的故居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兩層建築,遊人可直覺感受到當年這個地主家庭富裕的生活。1896年10月,中國共産黨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中國農民運動先驅彭湃在這裡出生,并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

上世紀20年代,這位從“朱門”裡殺出的“白面書生”,帶領廣大農民率先舉起農會大旗,上司成立中國首個縣級農會、建立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自此之後,農潮突起海陸豐,并很快波及廣東全省。毛澤東曾稱贊彭湃是“農民運動的大王”。

上司建立中國首個縣級農會

雖然家裡擁有“鴉飛不過的田産”,但出身富貴的彭湃卻是個“叛逆者”。他從小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耳聞目睹貧困農民的凄慘生活,立志要改革不合理的社會、推翻不合理的制度。後來,在東渡日本求學期間,他接觸并開始研讀馬克思的學說。

學成歸來的彭湃,沒有按照家人期望的那樣走上仕途,而是走進農村,宣傳發動農民鬧革命。為了和農民打成一片,他脫下學生裝,換上粗布衣裳,頭戴鬥笠、赤着雙腳,和農民拉家常、交朋友。有時,他會把一台留聲機搬到城東龍山天後廟前的大榕樹下,放幾段音樂、播送幾段潮劇,吸引來鄉親後,他便乘興向他們宣傳革命道理。

“聽長輩們講,爺爺當時和農民朋友同吃同住,像家人一樣相處。”彭湃烈士孫女、十一屆廣東省政協委員彭伊娜說,“為了革命,他後來毅然燒毀了自己繼承的田契,把田地還給窮苦的農民,這是多麼堅定的決心啊!”

日複一日的努力,終于收到效果。1922年7月,彭湃在海豐自己的住處“得趣書室”,與其他5名志同道合的農民秘密成立了“六人農會”。等到了第二年元旦海豐縣總農會成立時,會員達10萬人,由彭湃任會長,這是中國第一個縣級農民協會組織。此後,廣東農民運動從海陸豐迅速向全省各地蔓延。

1924年4月,彭湃加入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後,彭湃倡議創辦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并擔任第一屆、第五屆農講所主任,培養了大批農民運動骨幹人才。

大革命失敗後,彭湃在黨的八七會議上當選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并很快返抵海陸豐,策動武裝起義。1927年,海陸豐人民舉行三次武裝起義,成功奪取政權。1927年11月,陸豐、海豐兩縣分别召開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陸豐縣和海豐縣蘇維埃政府。海陸豐蘇維埃政府是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

紅色家風代代相傳

“兄弟們不要因為弟等犧牲而傷心。望保重身體為要。”這是1929年彭湃、楊殷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前寫給黨中央的絕筆信。在信裡,二人絲毫未提及自己在獄中的遭遇,表現出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革命情懷、慷慨赴死的大無畏精神。彭湃犧牲時,年僅33歲。

在彭伊娜心裡,爺爺是一個為理想而生、為理想而死的人。她認為,是救國的理想主義、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初心,促使爺爺走上了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無産階級革命道路。

受到彭湃的影響,彭家多人前赴後繼投身革命。如今,在彭湃故居正廳兩側,懸挂着6張烈士證,屬于彭湃和他的另外5位家人。

紅色家風代代相傳。今年3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彭士祿在京逝世,享年96歲。這位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正是彭湃烈士的二兒子。另外,彭湃的侄孫彭實戈,成為了一位知名的數學家,去年還獲得了未來科學大獎。

彭伊娜曾是廣東省政協委員,她告訴記者,在履職的過程中,她也一直以爺爺為榜樣,鞭策自己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堅持為人民發聲。“傳承是最好的紀念,作為彭家的後人,我一直始終牢記着爺爺敢為人先、勇于進取,為黨和國家、人民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自覺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彭伊娜動情地說。

南方日報記者 王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