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璟:為社稷所累的寫愁高手,卻輸與兒子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璟:香銷翠葉殘,愁起綠波間

李璟:為社稷所累的寫愁高手,卻輸與兒子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璟:香銷翠葉殘,愁起綠波間

<h1 class="pgc-h-arrow-right">李璟:香銷翠葉殘,愁起綠波間</h1>

現在追星追劇之人多多,如我這年齡之人自不在其中,但有幾檔節目卻一不小心加了進去,如“中華詩詞大會”及“最強大腦”等,尤其是前者,不僅追劇,還反複看了幾遍。

在這檔節目中有個很有意思的橋段,即“複活的詞”,就是将一些現代人很少用的詞展現給觀衆,通過觀衆點贊的熱度,讓這些詞重新輸入進觀衆的思維中。

我是個熱衷碼字的人,對這些詞很是看重,還真是,這些詞是極少在我的文章中應用的,于我來說,要說它是冷僻詞有點勉強,至少我是知其意的,哪篇文章中如有使用的,我自然是能識得其妙處。

李璟:為社稷所累的寫愁高手,卻輸與兒子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璟:香銷翠葉殘,愁起綠波間

記得“複活”的第一個記号為“菡萏”,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花骨朵兒,使用這詞最有名,也是舉例的詞句為是李璟所作,這首詞我早年是會背的,誰知現在竟隻背了兩句便卡了殼,嚴重大汗中。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通,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

這是一首《攤破浣溪沙》,也叫《山花子》,是李璟的代表作,這首詞被譽為曆史上寫愁最好的詞作,王國維大師最為欣賞,稱其為有“衆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李璟:為社稷所累的寫愁高手,卻輸與兒子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璟:香銷翠葉殘,愁起綠波間

菡萏香銷,西風愁起,滿目蕭索,清納蘭性德的一句“誰念西風獨自涼”,将蕭瑟秋風中的景緻,納入一派的凄涼狀中,而李商隐的“留得殘荷聽雨聲”,則将荷塘中的破敗之情,在凄雨苦風裡,更是憑添了萬般的愁緒,直讓人都不忍凝眸伫觀。

李璟的這首詞實際上是一首傳統題材的閨怨詞,上阙言景,下阙寫人,雖是小調,卻韻味無窮,殘荷西風中聽着令人斷腸的玉笙,那細雨中的夢境是怎樣的一個凄美,使人似乎看見,那手持團扇倚闌幹的美人兒,淚珠滾滾,不忍看。

寫愁,是古代最為常見的題材,送别愁,秋風愁,細雨愁,征夫閨閣、月亮殘陽皆是愁,要說寫愁緒最高者一般都會想到要李煜的那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然而,李璟的這首《浣溪沙》在文學史上也是寫愁的經典之作。

李璟:為社稷所累的寫愁高手,卻輸與兒子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璟:香銷翠葉殘,愁起綠波間

有一則故事說,王安石同黃庭堅論南唐二主詞,黃庭堅覺得後主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最好,而王安石則大不以為然,認為遠不如中主的“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對這首詞的喜歡之情。

相對于他的兒子,就是那南唐李後主,這李璟的聲名實在是差得來不是一星半點,現在微軟五筆輸入的詞組中,連王寶強這類人都有,而他的名字卻要一個字一個字的輸,唉,這叫什麼事兒啊。

李璟,字伯玉,徐州人,以南唐烈祖李昪的長子的身份繼位稱帝,後因受到後周的威脅,削去帝号,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後因遷都,46歲時逝世于南昌。

《詩經》有雲,“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李璟還真是一位溫潤爾雅的好皇帝,史載其“少跻大位,每接臣下,恭慎威儀,動循禮法,雖布素僚友無以加也。”他的大度和氣量,在中國曆史上的皇帝中是很少有人相匹的。

李璟:為社稷所累的寫愁高手,卻輸與兒子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璟:香銷翠葉殘,愁起綠波間

長期受江南文化的熏陶,他喜歡讀書,有着很高的藝術修養,他10歲時便有《新竹》一詩,“栖鳳枝梢猶軟弱,化龍形狀已依稀”,不知是一語成谶,還是天公弄人,這一詩句成為他此後人生的真實的寫照

他才藝冠絕一時,而且長相俊美,玉樹臨風,風度翩翩又才華橫溢,野史有載,“中主音容閑雅,眉目若畫。趨尚清潔,好學而能詩”,是當時鐵鐵的才高貌美的俊俏少年一枚。

很不幸,他生在帝王家,繼承父親的事業,成為南唐皇帝,當時全國自唐末戰亂後,中原地區曆五代,其它地區則曆經為十國,這是夾在唐宋之間的中國大分裂時期,約70餘年,而南唐則是處後期,在宋的前身,即後周趙匡胤的觊觎之下的一個江南割據勢力。

李璟:為社稷所累的寫愁高手,卻輸與兒子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璟:香銷翠葉殘,愁起綠波間

他繼位時28歲,盡管他是“天性儒懦,素昧威武”,卻也雄心勃勃,當時周邊也是一堆的渣渣小國,是以,他借着先父之餘威,開疆拓土,屢屢對外用兵,攻占了很多地方,他在位期間的南唐國土是最大的,有35個州之多。

但是,他所處時期正是後周郭威和柴榮兩代英主之際,而柴榮更是三征南唐,将這李璟打壓得很是狼狽,是以,隻能自去帝号以圖自保,一直是苟延殘喘之狀。

後周的打壓是外患,而其内部亦是黨争不斷,如大唐後期的“牛李黨争”一樣,将南唐最後的一點凝聚力消耗殆盡,最後連抵禦後周的力量也沒有了。

雖然去帝号,割地求和,但李璟知道後周是不會放過南唐的,惹不起,躲得起,于是,他決定遷都,去洪州,也就是今天的南昌,以避後周的兵鋒。

李璟:為社稷所累的寫愁高手,卻輸與兒子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璟:香銷翠葉殘,愁起綠波間

但是,遷都乃大事,勞民傷财,也遭到衆臣的反對,而李中主是一意孤行,及到了南昌後才發現,此地在各方面都不及金陵,他是郁悶之極,不久便撒手人寰,壯年之時就結束了生命。

現在的李璟實在是有些尴尬,都是附着于兒子李煜揚名,并稱二主而論之,二人的風格相似,褒貶參半,如雲“二主詞讀之使人悄怅失志,亡國之響也。然真意流露,音節凄婉。善學者,宜得意于形迹之外。”

但誰也不可否認,單就詞作來說,二主的詞冠絕詞壇,後世甚得其名的納蘭容若,後人評價也隻是得二主之遺風。

王國維大師對詞人有個排名,“詞之最工者,實推後主、正中、永叔、少遊、美成。”,其中李璟雖未在其列,但從他對李璟的贊賞來看,實際上是将後主李煜同其父中主聯系在一起的,指的是二主之詞。

李璟:為社稷所累的寫愁高手,卻輸與兒子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璟:香銷翠葉殘,愁起綠波間

至于馮延已是中主詞臣,亦是重臣,其名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為萬人傾倒,千古賞贊,由此引出的故事也是流傳很廣。

二人遊玩,李璟突然說道,“吹皺一池春水,幹卿底事?”馮延巳何等聰明之人,馬上答道,“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也。”

這則小故事說明李璟心中的酸醋之意,就如同隋炀帝和乾隆一般,覺得自己乃高人,對超過自己的人有一種妒忌,武将最怕功高蓋主,而文臣當然最怕被有同好的皇帝認為文采在其之上。

平心而論,這李璟實在不适合主政一個國家,他不喜政事,言為社稷所累,好風花雪月,醉心文學和享受,但他又因為巨大的國事威力,加上本人又有一種憂郁的詞人氣質,是以,在他的記叙中形成了以愁煩的底色。

李璟:為社稷所累的寫愁高手,卻輸與兒子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璟:香銷翠葉殘,愁起綠波間

在他的眼中似乎沒有歡樂,不是凄涼就是惆怅,這是他作品的基調,他善于借用女子之口來抒發這種煩心愁事,傷春望遠,花開花落,孤鴻征帆,梧桐秋風,都是他的主題。

“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綠波三峽暮,接天流。”

相比于那“細雨夢回雞塞通,小樓吹徹玉笙寒”,這首《攤破浣溪沙》的愁緒要稍稍清淡些,但主人公身處樓閣,卻心在邊關,斯人不在,席虛枕單,無奈萬般,還是有些愁腸百結的韻味。

李璟:為社稷所累的寫愁高手,卻輸與兒子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璟:香銷翠葉殘,愁起綠波間

珍珠簾動,重樓疊障,這豪奢的景緻非皇家不可有,是以,主人公當是宮中女人,或公主或宮人,這是借她們之口來訴李璟胸中的愁,以抒對自由的向往,但無奈身不由己,命由天定,一如後世嚴蕊所雲,“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簾前落花,狼藉殘紅,青鳥飛逝,丁香結愁,作者觸景生情,聯想起自己面對厄運而不能自主,那飄零無助的愁緒頓将自己包裹,不禁悲從中來,詩中展現的失落、冷清和無奈,很是耐人尋味。

“丁香空結雨中愁”,是我于此詞中最喜歡的意境,就如同讀戴望舒的《雨巷》,看見那丁香般的女人,一襲美麗的旗袍,與我款款地擦肩而過,直到那柄油紙傘離我漸行漸遠,我才在迷離的夢境中醒來,但周遭隻有那雨絲陪伴。

李璟:為社稷所累的寫愁高手,卻輸與兒子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璟:香銷翠葉殘,愁起綠波間

此詞一疊三歎,跌宕起伏,氣象萬千,由重樓而三峽,由風中聽雨聲,丁香般的愁緒無處排遣,将那女子的惆怅之感發揮到了極緻,實則又是借女子之口,看無限江山都籠罩在蒼茫中,而自己又無力護藉,彷徨無措的心緒的意蘊其中,實是狀愁詞中的極品之作。

與當時風靡的《花間詞》相較,雖然二主之詞亦是局限于閨閣愁緒,思鄉重情,但《花間詞》更側重的是風花雪月、男歡女愛之豔,而二主詞因其身世和獨特的經曆,于哀怨情迷更見其長,是以,後人并不将二者歸為一類,而是以“花間”和“南唐”兩派劃分之。

由唐詩而至宋詞,這中間以二主為代表的南唐派起了重要作用,其詞風為曆代文人所推崇,明末清初之際最大的詞派為“雲間詞派”,便是以南唐二主為宗。

李璟:為社稷所累的寫愁高手,卻輸與兒子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璟:香銷翠葉殘,愁起綠波間

李璟是個文人,有着深厚的文學底蘊,他“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但很詭異的是,雖然他經常與韓熙載、馮延已等人飲宴賦詩,然而他一生僅存詞五首,詩兩首,是什麼原因使他的作品不傳于世,至今未見有人進行過探究。

現在無論是學史的還是學文的,除了專業人士,這十國有誰能識得幾個?南唐雖說是十國中版圖較大的國家,但存世時間相當短,傳一帝二主,不及四十年便亡國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慶幸的是,人們定能知道南唐這個曾經的江南國度,因為有李璟,有馮延已,當然,更有那千古詞帝的李煜!

李璟:為社稷所累的寫愁高手,卻輸與兒子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璟:香銷翠葉殘,愁起綠波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