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時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時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時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山東師大新傳學院戲劇影視文學2020級2班 趙晨瑜

時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三個不同的女人,三種個性鮮明的性格,三種不同的生存狀況,三個相似卻又不相同的結局。

時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素芬是一個很典型的中國傳統婦女形象,她勤勞樂觀、溫柔賢惠、忠貞不渝。抗日戰争時期,家中沒有男性勞動力,丈夫在外抗日,弟弟上山打遊擊,靠着她支撐起整個家,照顧着老人小孩。目睹公公被日本人吊死,躲着日本人四處求生,碾轉多地,經曆着種種磨難,卻依然沒有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咬牙堅持,努力生活。風雨交加的夜晚,暴風雨摧毀了原本脆弱的窗戶,素芬安置好婆婆與兒子,一個人沖出屋去将掉落的窗戶裝了回去,任憑暴雨拍打在她臉上,她也未曾有過怨言,隻是說着“大家都在吃苦”。而每當她們生活有點起色時,便會受到日本侵略者的破壞,打破生活平靜,推着她們進入更深的一個深淵,這樣的情節充滿了戲劇性,可放在當時人民民不聊生的生活環境中,卻也顯得十分真實。戰後的生活似乎更加凄慘,隻能被迫去當富人家的女傭,而她隻是一心等着丈夫回來,期盼着能帶她脫離苦海,過上安穩、舒适的生活。直到她遇到了,另娶新歡、與其他女人調情的丈夫,支撐她的一切,都在這一刻崩塌,選擇了逃避,逃避之後會面對雞飛蛋打的生活,用跳江了結自己凄苦的一生。她是懦弱的,在最後與張忠良對峙,甚至被王麗珍辱罵、侮辱時,她也不曾言語分毫,隻是默默流淚,驚恐地看着自己心愛的無能男人被王麗珍打。她是新時代的女青年,上過學,能識字,但她還是沒能逃脫傳統家庭關系的束縛,在失去男人這個家庭生活中心後,用輕生為自己的短暫人生畫上了句号。

時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王麗珍是個富家小姐,她過慣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不懂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沒體會過抗戰的痛苦,生活一直無憂無慮,享樂主義的生活态度。說話口無遮攔,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看不起下人,是一個被人寵壞了的公主。同時,她也是一個受害者,她并不知道張忠良的親人尚在,還以為如同他自己所說那般的無依無靠,才放心地與面貌較好的張忠良結婚。她是所有人的追捧的對象,她幾乎可以憑借金錢與地位擁有任何想要的東西,包括夫妻。從來沒有受過打擊的她,卻因“丈夫”的不忠,在所有人面前顔面盡失,仿佛從雲端落于地面,導緻了她後期幾近神經質的形象。她控制欲、嫉妒心極強,她不敢讓張忠良獨自回上海,怕他亂玩,到了上海後,看着自己表姐與張忠良的互動,便暗自生悶氣,她對張忠良充滿了不信任,她或許知道張忠良看上她什麼,隻是習慣性自我安慰、欺騙,期望是張忠良對她有愛的,而當素芬這個真正老婆出現,打破了她一切的幻想,她變得暴躁,宛如潑婦一般、沒有理智地破口大罵。她既是勝者也是敗者,從張忠良最後焦急的表現,我們不難猜出,張忠良最後還是選擇了她,抛棄了自己的母親和兒子,她赢了素芬。但張忠良的種種隻是為了她的錢,這件事的發生,也讓王麗珍看清了這個男人,兩人之間已經産生了無法彌補的隔閡,未來早已不可能再繼續幸福、和平的生活下去,這樣逼迫張忠良“回歸家庭”,也隻是為了維護王麗珍自己的自尊心。

時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何文豔是一個最為複雜的角色,在她發現丈夫出軌前,就如同中國傳統婦女那般,一心一意為家庭付出,為了丈夫“東奔西跑,想盡辦法,吃盡苦頭”,還為獄中的丈夫四處奔波,尋找律師,幫助丈夫能早日出獄。但當她發現還有另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去看望自己丈夫時,沒有像素芬那樣悲痛欲絕,也沒像王麗珍破口大罵,她隻是冷冷抛下幾句話,便不再去管獄中的丈夫,開始了為自己而活。她立馬想到了借住在自己家的張忠良,通過他将自己丈夫存款戶頭上的名字通通更改,将所有财産歸自己所有。懂得察言觀色,在看到王麗珍因為張忠良與自己互動而吃醋時,她适時舉杯,說一些祝福他倆婚姻和睦的吉祥話,使王麗珍的心情瞬間由陰轉晴。很難說,她有沒有對張忠良産生過感情,當她看着張忠良和王麗珍親熱的時候,她落淚了,我想這段時間的接觸,也讓她産生了依賴與占有欲。在宴會上,張忠良避開了她伸出去的腳時,她瞬間清醒過來,面不改色,嘴上說着祝福的話語,心中卻斷了情。對她來說,張忠良隻是一個能讓她過上更好生活的工具人。相較于素芬和王麗芳,她似乎是最成功的那個,不動聲色卻擁有了一切。但她最後與崔經理調情,不難看出她日後會面對的處境,她的精明與魄力并沒有改變時代所帶給女性的悲劇,她隻能依靠男性,周旋在不同男人之間,去達到自己的目的。就連王麗珍,若是離開了她的幹爹,她也會變得一無所有。

時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電影拍攝于解放戰争時期,國統區的人民并沒有等來期待中的幸福、安定的生活,而是進入了另一個地獄。國民黨統治的黑暗、腐敗,嚴重的通貨膨脹,對進步知識分子的壓迫等問題,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個時期的藝術作品直接地表現了底層人民的生活,影片更加真實、殘酷,具有強烈的批判性。素芬一家在抗戰期間,尚能夾縫求生,維持基礎的生計。抗戰後,卻連信都寄不出去,幾乎沒有米的清水粥也隻夠給婆婆和兒子吃,房租也好幾個月未能上交了,差點被房東趕出去。素芬隻能去當女傭,而年幼的兒子也不得不去賣報,來補貼家用。影片的所有悲劇都發生在抗戰後,熬過了慘烈的抗日戰争,卻死在了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之下。上流社會生活的奢華、糜爛,蠶食了一個原本進步的愛國青年;階級之間沖突的日益惡化,塑造了三位鮮明差異的女性角色,也導緻了她們的悲劇收場。

時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現在影視作品的女性形象似乎身上也有着很明顯的“時代特征”,不論是之前流行的傻白甜人設,還是現在的女強人人設,人物多為扁平化,甚至在我們看到這些人設的時候就能差不多猜到劇情了,大多數觀衆都有些審美疲勞了。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獨特性,同樣,影視作品也需要更多個性鮮明、貼近生活的人物形象,優秀的人物設定甚至能拯救一段俗套的劇情,獲得觀衆的喜愛。就像是最近很火的《愛很美味》,雖然劇情很老套,但因為三個性格完全不一樣的女主角,使這部劇大受好評。市場需要多樣化,影視作品需要創新,才能跟上潮流,不被時代淘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