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时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时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时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时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山东师大新传学院戏剧影视文学2020级2班 赵晨瑜

时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三个不同的女人,三种个性鲜明的性格,三种不同的生存状况,三个相似却又不相同的结局。

时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素芬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形象,她勤劳乐观、温柔贤惠、忠贞不渝。抗日战争时期,家中没有男性劳动力,丈夫在外抗日,弟弟上山打游击,靠着她支撑起整个家,照顾着老人小孩。目睹公公被日本人吊死,躲着日本人四处求生,碾转多地,经历着种种磨难,却依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咬牙坚持,努力生活。风雨交加的夜晚,暴风雨摧毁了原本脆弱的窗户,素芬安置好婆婆与儿子,一个人冲出屋去将掉落的窗户装了回去,任凭暴雨拍打在她脸上,她也未曾有过怨言,只是说着“大家都在吃苦”。而每当她们生活有点起色时,便会受到日本侵略者的破坏,打破生活平静,推着她们进入更深的一个深渊,这样的情节充满了戏剧性,可放在当时人民民不聊生的生活环境中,却也显得十分真实。战后的生活似乎更加凄惨,只能被迫去当富人家的女佣,而她只是一心等着丈夫回来,期盼着能带她脱离苦海,过上安稳、舒适的生活。直到她遇到了,另娶新欢、与其他女人调情的丈夫,支撑她的一切,都在这一刻崩塌,选择了逃避,逃避之后会面对鸡飞蛋打的生活,用跳江了结自己凄苦的一生。她是懦弱的,在最后与张忠良对峙,甚至被王丽珍辱骂、侮辱时,她也不曾言语分毫,只是默默流泪,惊恐地看着自己心爱的无能男人被王丽珍打。她是新时代的女青年,上过学,能识字,但她还是没能逃脱传统家庭关系的束缚,在失去男人这个家庭生活中心后,用轻生为自己的短暂人生画上了句号。

时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王丽珍是个富家小姐,她过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不懂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没体会过抗战的痛苦,生活一直无忧无虑,享乐主义的生活态度。说话口无遮拦,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看不起下人,是一个被人宠坏了的公主。同时,她也是一个受害者,她并不知道张忠良的亲人尚在,还以为如同他自己所说那般的无依无靠,才放心地与面貌较好的张忠良结婚。她是所有人的追捧的对象,她几乎可以凭借金钱与地位拥有任何想要的东西,包括爱人。从来没有受过打击的她,却因“丈夫”的不忠,在所有人面前颜面尽失,仿佛从云端落于地面,导致了她后期几近神经质的形象。她控制欲、嫉妒心极强,她不敢让张忠良独自回上海,怕他乱玩,到了上海后,看着自己表姐与张忠良的互动,便暗自生闷气,她对张忠良充满了不信任,她或许知道张忠良看上她什么,只是习惯性自我安慰、欺骗,期望是张忠良对她有爱的,而当素芬这个真正老婆出现,打破了她一切的幻想,她变得暴躁,宛如泼妇一般、没有理智地破口大骂。她既是胜者也是败者,从张忠良最后焦急的表现,我们不难猜出,张忠良最后还是选择了她,抛弃了自己的母亲和儿子,她赢了素芬。但张忠良的种种只是为了她的钱,这件事的发生,也让王丽珍看清了这个男人,两人之间已经产生了无法弥补的隔阂,未来早已不可能再继续幸福、和平的生活下去,这样逼迫张忠良“回归家庭”,也只是为了维护王丽珍自己的自尊心。

时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何文艳是一个最为复杂的角色,在她发现丈夫出轨前,就如同中国传统妇女那般,一心一意为家庭付出,为了丈夫“东奔西跑,想尽办法,吃尽苦头”,还为狱中的丈夫四处奔波,寻找律师,帮助丈夫能早日出狱。但当她发现还有另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去看望自己丈夫时,没有像素芬那样悲痛欲绝,也没像王丽珍破口大骂,她只是冷冷抛下几句话,便不再去管狱中的丈夫,开始了为自己而活。她立马想到了借住在自己家的张忠良,通过他将自己丈夫存款户头上的名字通通更改,将所有财产归自己所有。懂得察言观色,在看到王丽珍因为张忠良与自己互动而吃醋时,她适时举杯,说一些祝福他俩婚姻和睦的吉祥话,使王丽珍的心情瞬间由阴转晴。很难说,她有没有对张忠良产生过感情,当她看着张忠良和王丽珍亲热的时候,她落泪了,我想这段时间的接触,也让她产生了依赖与占有欲。在宴会上,张忠良避开了她伸出去的脚时,她瞬间清醒过来,面不改色,嘴上说着祝福的话语,心中却断了情。对她来说,张忠良只是一个能让她过上更好生活的工具人。相较于素芬和王丽芳,她似乎是最成功的那个,不动声色却拥有了一切。但她最后与崔经理调情,不难看出她日后会面对的处境,她的精明与魄力并没有改变时代所带给女性的悲剧,她只能依靠男性,周旋在不同男人之间,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连王丽珍,若是离开了她的干爹,她也会变得一无所有。

时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电影拍摄于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人民并没有等来期待中的幸福、安定的生活,而是进入了另一个地狱。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严重的通货膨胀,对进步知识分子的压迫等问题,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直接地表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影片更加真实、残酷,具有强烈的批判性。素芬一家在抗战期间,尚能夹缝求生,维持基础的生计。抗战后,却连信都寄不出去,几乎没有米的清水粥也只够给婆婆和儿子吃,房租也好几个月未能上交了,差点被房东赶出去。素芬只能去当女佣,而年幼的儿子也不得不去卖报,来补贴家用。影片的所有悲剧都发生在抗战后,熬过了惨烈的抗日战争,却死在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之下。上流社会生活的奢华、糜烂,蚕食了一个原本进步的爱国青年;阶级之间矛盾的日益恶化,塑造了三位鲜明差异的女性角色,也导致了她们的悲剧收场。

时代的悲哀:《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女性形象分析

现在影视作品的女性形象似乎身上也有着很明显的“时代特征”,不论是之前流行的傻白甜人设,还是现在的女强人人设,人物多为扁平化,甚至在我们看到这些人设的时候就能差不多猜到剧情了,大多数观众都有些审美疲劳了。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同样,影视作品也需要更多个性鲜明、贴近生活的人物形象,优秀的人物设定甚至能拯救一段俗套的剧情,获得观众的喜爱。就像是最近很火的《爱很美味》,虽然剧情很老套,但因为三个性格完全不一样的女主角,使这部剧大受好评。市场需要多样化,影视作品需要创新,才能跟上潮流,不被时代淘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