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顯龍:希望看到中國成為世界各國都能接受的國家

李顯龍:希望看到中國成為世界各國都能接受的國家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日接受BBC記者采訪,談及新冠疫情、公民資訊、全球化和國際關系等問題,以下是新加坡總理府釋出的問答及有關中美關系的部分譯文。

李顯龍:希望看到中國成為世界各國都能接受的國家

英國廣播公司 (BBC): 過去幾年,中美關系明顯惡化。未來你會選擇哪一方?

李顯龍總理: 我希望不會有須要選邊站的一天。我們不可能選擇任何一方,因為我們與美國和中國在經濟及其他領域都有非常緊密和廣泛的合作,許多其他國家也是如此。我不認為隻有新加坡處于進退兩難的局面,這是許多國家面對的共同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希望并鼓勵這兩個大國在認定對方是一個必須消滅或壓制的競争對手之前,做出審慎周密的思考。

BBC: 但保持中立實際嗎?拜登主政後,已要求對供應鍊進行稽核,聲稱要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這聽起來像是美國已做出了決定。難道你不想在别無選擇之前,先做決定嗎?

李顯龍:這樣的緊張局勢是不可避免的。歐洲國家同樣感到壓力。但就在拜登當選總統之前,歐盟與中國達成了投資協定。是以,我不認為我們是唯一面對兩難局面的國家。

BBC: 你希望拜登總統在與中國和亞洲打交道時,采取什麼樣的政策?

李顯龍:我不需要給他任何建議,但首先,我們指望一位能在國内獲得良好支援的美國總統;其次,要對全球局勢及美國扮演的角色有相當的認識,相信多邊主義和國際貿易,以及做好準備發揮美國自身的作用,維護這個讓美國獲益良多的體系。

BBC: 你認為,中美會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真正的軍事沖突?

李顯龍: 如果有任何意外的話,它可能發生得比你想象的要早。但如果中美雙方謹慎行事,軍事沖突是可以避免的。冷戰期間多次險些發生沖突,但這種情況持續了将近40年,我們幸運地避過了一場核災難。

BBC:基于你對這兩個國家的了解,你認為現在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有多大?

李顯龍:現在比五年前更有可能發生這種情況,但我認為中美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目前還不高。不過,局勢變得非常緊張,因而提高兩國發生軍事沖突的風險,我認為是相當可能的,因為兩國政府都以國内利益為首要考量。它們國内的情況如何?它們要如何維持這種情況?中美的對外關系都以各自人民的利益為中心,它們要如何應對人民的需要?是以,外部邏輯推動雙方合作并不容易實作,因為内在邏輯可能迫使它們采取強硬态度,使兩國陷入僵局及引發沖突。這些都是會輕易發生的事情。

BBC:你如何看待這兩個超級大國在本區域的共存關系?

李顯龍:它們必須共存。它們會在本區域面對競争、緊張局勢及南中國海等問題。但它們是兩個都很強大的國家,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把另一方剔除,也不可能自己倒下。中國與蘇聯不同,當時蘇聯的經濟根本支撐不下去,很多都是虛幻的。最終,裡根(Ronald Reagan)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并極力推動這項軍事戰略。這足以拖垮蘇聯,但戈爾巴喬夫(Gorbachev)帶領國家走向不同的方向。

但中國經濟并沒有這個問題。它具有強大的韌性、活力和潛力。中國人民積極進取,不斷進步。如果有必要,他們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會不斷前進,他們不會就此放棄。另一方面,美國也不會倒下。雖然美國目前面對很嚴重的政治分裂和問題,但它充滿活力,對全球人民極具吸引力。它曾經從種種困難中複原。是以,我認為除非這兩大勢力決定共存,否則它們将經曆一段艱難時期,我們也不可幸免。

BBC:你認為美國須要接受自己不再是世界第一大國嗎?

李顯龍:美國仍是世界第一,但第二大國緊追其後,而這是美國難以接受的事實。

BBC:你如何看待中國政治的發展方向?

李顯龍:我們無法評斷促使中國做出決策的國内壓力。但我認為,中國在國際上采取的立場,為它赢得了一些朋友,但也難免與主要勢力及許多其他國家形成了緊張關系。如果你留意一些調查報告,例如定期追蹤世界各國對中國看法的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釋出的調查,不難發現各國對中國的發展方向及其對它們是否有利,存在極大的焦慮與不安。我認為這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李顯龍:希望看到中國成為世界各國都能接受的國家

BBC:那麼你認為有什麼更好的解決方法或更好的方式?

李顯龍:我不願向其他國家的上司人建言獻策。我相信他們都有各自的盤算。盡管如此,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中國能成為一個世界各國都能接受的國家,而且世界各國能把中國的繁榮、發展與強盛視為共存共榮的機遇。這之前其實已維持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因為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這40多年間的對外開放和經濟增長,不僅為亞洲國家,也為歐洲、美國、拉丁美洲等世界各地的人民帶來許多機遇。即使是現在,包括新加坡在内的許多國家,都渴望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并從中國的發展中獲益,互惠共榮。我認為,這是中國極其重要的優勢,如果下一個發展階段,中國失去這個優勢的話,那就太可惜了。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以前,美國商人和跨國企業極力主張與中國建立良好關系,因為他們看到了機遇及如何在中國取得成功。于是,他們在那裡投資和展開貿易。沃爾瑪(Walmart)從中國購買了大量商品,使美國人獲益。這不僅為沃爾瑪,也為美國家庭主婦和全國各地的群眾帶來好處。但我認為,美國商界的态度在過去五至七年内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像過去一樣,公開支援中國。實際上,我們看到許多倒退現象。這并不是因為中國沒有了機會,而是他們看到中國已向前發展,并希望它能提供一個更開放的環境,讓他們得到更多的機會。我想這種情況是可以了解的。中國現在的地位跟過去不同,它必須重新平衡與世界各國的關系。其他國家在早期對它的應諾,如今也須要重新調整,而這對一個國家來說是難以接受的現實。

BBC:的确,這使得新加坡等處于其中的國家難以遊刃。當你嘗試與這些經濟和政治大國打交道時,有哪些主要考量?

李顯龍:首先,什麼符合新加坡的利益?其次,我們該如何對此做出理性的評估,做出判斷,然後把人民團結起來,說服他們政府這麼做是正确的?總的來說,我們想要與中美兩國結為朋友,但我們必須尋找自己的道路。國與國之間,時不時總會發生争執。我們偶爾會與中國發生争議,偶爾也會與美國出現分歧。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必須明白這是不可避免的。國家之間必然會發生這種事。這并不意味着我們就是對手,但這确實說明我們之間存在一些須要解決的問題,同時我們可以在其他領域繼續合作。這就是我們的生存之道。

文章選自聯合早報網,2021年3月14日

⊙ CCG釋出《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20~2021)》

⊙ 慕安會第一問!CCG秘書長對話聯合國秘書長

⊙ CCG在2020年全球頂級智庫百強榜單中再上升12位

⊙ 國際形勢風雲變換,近期CCG與各國駐華使節交流記

⊙ 視訊 | 《焦點訪談》——時代之問的“中國答案”

⊙ CCG報告 | 拜登時代的中國與美國:趨勢與應對

⊙ 全球化智庫CPTPP報告入選CTTI來源智庫年度精品成果

⊙ 送上一本有聲月曆,請您注意查收

⊙ CCG新年賀信 | 告别不平凡的2020 凝聚希冀 開放前行

⊙ 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啟動!

⊙ 六十國代表出席CCG大使圓桌

⊙ 2020 第五屆中國全球智庫創新年會舉辦

⊙ 2020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成功舉辦

⊙ “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AGTO)”在第三屆巴黎和平論壇上發起成立

⊙ 社會智庫協同網絡發起 加強社會智庫合作 發揮更大作用

⊙ CCG主任王輝耀在雅典民主論壇上接受紐約時報專訪

⊙ CCG主任王輝耀與25國駐華大使談疫情後的中國經濟

⊙ 中國服貿會擴大開放暨企業全球化論壇成功舉辦

⊙ 【完整視訊】紀念聯合國憲章簽署75周年線上專題論壇舉行

⊙ 三次亮相,為何這個舞台的辯論和對話如此重要

⊙ CCG30餘場線上研讨集中展示

⊙全球化智庫(CCG)報告/期刊線上閱讀

⊙CCG十年磨一劍,隻争世界100強

⊙CCG訪美“民間外交”開展二十餘場活動:關鍵時點發出智庫聲音

李顯龍:希望看到中國成為世界各國都能接受的國家
李顯龍:希望看到中國成為世界各國都能接受的國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