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系列活動之一,10月25日,中國—東盟綠色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暨2021年中國—東盟環境合作論壇在南甯隆重開幕。25日下午,自治區生态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陳亮應邀出席中國—東盟氣候投融資圓桌對話:氣候韌性與綠色低碳發展平行分論壇并緻辭。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李永紅、中國生态環境部國際司合作處處長周軍出席會議并緻辭。自治區生态環境廳副廳長歐波,總工程師鄧超冰出席會議。會上,來自東盟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與會嘉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互相交流探讨、凝聚共識,推動氣候韌性與綠色低碳發展。

中國—東盟氣候投融資圓桌對話:氣候韌性與綠色低碳發展平行分論壇現場
陳亮出席平
行分論壇并緻辭
陳亮表示,在中國昆明COP15會議第一階段圓滿結束,在全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和《昆明宣言》之際,我們迎來“中國—東盟綠色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暨2021年中國—東盟環境合作論壇”的舉辦。氣候投融資圓桌對話平行分論壇是高層論壇的重要專業論壇之一,目的是期望通過共同交流氣候投融資政策措施,分享經驗成果,深入探讨和交流,支援氣候變化的新管道新途徑,加強中國與東盟環境曆史合作,共謀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舉措。陳亮向參加論壇的各位上司、各位嘉賓、各位同仁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的感謝。
陳亮指出,廣西地處中國—東盟自貿區的中心位置,與越南等東盟國家毗鄰,具有“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獨特區位優勢,是中國面向東盟開放的國際大通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十三五”以來,廣西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生态文明建設戰略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視察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廣西生态優勢金不換”的殷切囑托,以改善生态環境品質為核心,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十三五”期間,廣西在生态環境保護領域累計投入約2300億元,生态環境保護和生态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生态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并保持全國前列。2020年,廣西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97.7%;全區52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100%;近岸海域水質狀況級别為“優”。今年1—9月,在生态環境品質考核中,廣西城市環境空氣品質95.1%,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96.4%;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地表水斷面水質排名中,廣西有7個市進入前10名,柳州市名列第一;北部灣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為95.5%,連續8年保持全國前列。
陳亮表示,氣候投融資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将模式創新作為重要的路徑,并更加聚焦于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2018年12月,經國務院同意,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批複的第一個省級全域金融開放戰略,也是唯一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戰略,展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廣西的充分信任和對廣西金融改革開放高度重視。三年來,廣西積極探索綠色金融發展,大力推動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并取得務實成效。截至2021年6月底,廣西本跨境人民币結算累計總量已達1.37萬億元,在9個邊境省(區)、12個西部省區中排名第一;綠色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4.1%,綠色金融債累計發行超過80億元;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開展碳減排票據再貼現8億元,支援碳減排量4.3萬噸。
下一步,廣西将繼續擴大開放,深化與東盟國家金融交流合作,特别是要積極打造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積極發揮氣候投融資引導作用,使更多社會資金投向綠色低碳産業和項目,強化綠色低碳轉型的倒逼機制,推動形成減緩和适應氣候變化的能源結構、産業結構、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讓八桂大地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讓生态優勢金不換靓麗品牌顔值更高、成色更足。
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李永紅表示,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同時也是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年,本次活動聚焦氣候韌性與綠色低碳發展,對區域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實作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希望以本次論壇為契機,在互惠共赢的基礎上,在各相關方的大力支援和參與下,攜手推動中國與東盟共同實作氣候韌性與綠色低碳發展。
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李永紅
中國生态環境部國際司合作處處長周軍認為,中國和東盟山水相連、發展相連、命運與共,雙方始終遵循互相尊重、協商一緻的原則,堅持低碳和可持續的共享發展目标,在氣候變化低碳發展領域開展了豐富務實的合作,有力地推動了區域和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曆程。此次分論壇作為可持續合作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以氣候韌性與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對于提升區域的适應氣候變化能力和地産發展潛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中國生态環境部國際司合作處處長周軍
來源:自治區生态環境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