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貴州茅台酒最近不斷重新整理傳奇,除了獨特的口味和難以複制的釀造環境之外,就是領漲、領跌大盤的各種資料,讓人又愛又怕。

口味的傳奇,在于茅台酒特殊的原材料、制作工藝,還有釀造環境、窖藏中微生物環境的無法複制性——貴州北部赤水河沿岸的氣候、地理環境,正是這傳奇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茅台酒這種大曲醬香型酒,是一種誕生于微生物發酵環節的,具有強烈地理标志性美酒。

在貴州這喀斯特山地大省,因循地理、氣候關系、與民族曆史諸多原因,還有着類似茅台酒這樣,與發酵工藝相生相伴的美酒美食。這些發酵美食,不但有着鮮明獨特的口味,還有與茅台酒一樣的秘密——當地獨有的微生物群落,這使得這些美食有了無法搬走的地域标志。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貴州發酵美食的C位絕對是知名度較高的凱裡紅酸湯,和更受本地人青睐的白酸湯。品嘗凱裡紅酸湯,第一口是酸而有微微辣味的湯汁,這種獨特的酸味較果酸、醋酸等更為濃郁且滋味厚實。 但凡喝過的人,隻要聽見凱裡酸湯這個詞,都會多多少少條件反射,發現口腔裡已經湧起一汪口水。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圖 | 來源于Yome

著名的酸湯魚用的就是産于凱裡的紅酸湯作為底料,這種用鮮紅辣椒、酸味強勁的野生小蕃茄(當地人叫“毛辣角”)為主要原料,經過二次發酵,添加一定比例生姜、大蒜、木姜子和糯米等輔料制作的半固态湯汁,酸香鮮美味道層次豐富。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紅酸湯較為适合煮江團魚等脂肪較厚的魚類、豬腳等。抿上一口,侵入整個口腔的酸味之後是彌漫在鼻腔裡的果香、尤其是必不可少的木姜子帶來類似檸檬草般點睛的香味。一碗酸湯下肚,如同醍醐灌頂,整個人從頭到腳頓時酣暢淋漓,神清氣爽。當然,紅酸湯也會被用在搭配貴陽小吃“絲娃娃”上,還有酸湯飯、酸湯米皮、酸湯水餃等等搭配,幾乎遍布貴州人生活的時時刻刻。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而凱裡本地人食用更多的是一種白色的“酸湯”。這種由谷物、淘米水等發酵而成的乳白色酸湯,相比紅酸湯更為酸爽,當地人喜歡用來烹煮牛肉片和蔬菜等油脂相對較少的食材。炎炎夏日,如果吃上一碗冰涼清澈的白酸湯煮制的蔬菜, 酸爽暢快能立刻解暑降溫,别提有多過瘾了。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說完酸湯,要來講一下貴州獨山縣及周邊縣區特有的“蝦酸”,還有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的“雷山魚醬”。這兩種采用本地原生态小河蝦、小魚為原材料制作的發酵食品,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保留了中國千年前最原始“醬”的制作工藝。重要的是他們延續至今,依然是當地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味調味品。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圖|毛辣果蝦酸牛肉火鍋店

貴州黔南州獨山縣當地布依族同胞制作的“蝦酸”其實不酸,從質感及制作方式上來看更像是古代“醬”制作的延續。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在貴陽經營獨山蝦酸牛肉火鍋店“毛辣果”的老闆,和我講述了傳統蝦酸的繁複制作工藝——每年有春夏和深秋兩個較好的季節制作蝦酸,把從河裡一點點捕撈到的蝦精挑細選洗淨,放進密封容器裡先“沃”(捂着發酵)熟,根據氣溫情況這個第一次發酵時間會長達12個月。此時河蝦連同肉、殼已經完全分解融化,輕輕攪拌就能形成濃厚的蝦茸,再與辣椒、甜酒釀、鹽、酒等調味品,拌勻進行第二次發酵。這一次,經驗豐富的匠人們會根據氣溫等情況用經驗判斷蝦酸是否完全熟化。此刻的蝦酸在氣味上已經有了完全的改變,漫長的發酵等待,制作出來的蝦酸呈現出褐紅色油亮的狀态,也才能開始用于炒制食材。整個蝦酸的制作過程一旦脫離獨山當地環境,做出來的蝦酸總會有些氣味口味上缺失。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蝦酸濃郁的氣味,第一次聞到 你可能會緊皺眉頭——蝦酸如同臭豆腐、臭鳜魚一樣,蛋白質發酵分解後産生的氣體并不太讨人喜愛。至于氣味嘛~~我實在沒法準确描述,希望你來試試。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可稍微搭配牛肉絲、肥腸等一同翻炒,油脂與醬料互相融合。起鍋前撒一把芹菜條,等你入口再嚼一下,會發現原來這種蝦米做的聞起來臭烘烘的醬會如此好吃!肉類的脂香與蝦醬完美融合,濃香醇厚,香辣味适中,吃着蝦酸牛肉火鍋,再澆上一勺鍋裡的醬汁拌飯——幾乎沒有人能忘記和放棄這種滋味。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黔東南凱裡雷山縣的“魚醬”,也有着類似蝦酸這樣的制作傳奇。當地苗族同胞,會把小溪中捉到的小指頭大小的爬岩魚,與鮮辣椒、生姜、木姜子等食材混合攪拌裝壇密封,經過半個月左右發酵,釀出令人驕傲的調味品——魚醬。相比上面說的蝦酸來說,鮮紅色的魚醬氣味要柔和很多,酸辣味更為濃重,在調味品這個角度看,哪怕舀一勺拌白米飯吃,都會給你味覺上的美好記憶。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錦屏腌魚也是貴州的一個地理标志産品,選用的是錦屏周邊保護範圍内特殊品種的生活于稻田中的高背鯉魚,經過清喂、宰殺去内髒、與辣椒、糯米、香料、米酒、甜酒曲等混合,經過自然發酵後形成的腌魚。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圖 | 我叫不緊張

這種生活在稻田中的鯉魚,整個生長環境中沒有投喂飼料的環節。宰殺時會将魚從背部刨開但不切斷。經過第一次魚肉與食鹽、米酒經過三天的腌制後,當地苗家人會用辣椒粉、糯米飯(或炒到焦黃的大米)加上甜酒曲、香料等調整的腌槽料,敷在魚肉内外。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圖 | 戴奕傑

這時候,要把包裹好腌料的鯉魚放射狀碼放在當地杉木打造的木桶内,層層壓緊後加木蓋封存發酵。瞪大的魚眼睛整齊排列,很有中國版“仰望星空”的感覺。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腌魚是很多人家招待客人的必備美味,腌制的時間越長,腌魚中的酸香味越濃郁。從壇子裡取出整條魚,用油煎熟就已經是滿家的香味。在當地人看來,這種陳放的腌魚有開胃止瀉等功效,視為珍馐,不遇至親尊客,不輕易啟桶取食。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時代變遷,錦屏腌魚和有了屬于自己的标準化制作工藝,現在我們可以在網上買到企業标準流程化制作的錦屏腌魚。更好保留當地特有風味的同時,美味也可以走向每一個遠遊家人的桌上。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貴州威甯出産着“塊頭最大”的發酵美食——火腿是貴州發酵美食的壓軸大戲。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圖|太給火腿

威甯處于雲貴高原烏蒙山區,這裡的高原氣候,海拔高低濕度,非常适合火腿的腌制發酵,加之這裡有可樂豬、烏金豬等本地特有豬的貢獻,諸多因素誕生了國内著名的“威甯火腿”。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據說,從600年前明朝洪武年間起,生活在這裡的老百姓就有制作火腿貯存食用的習俗。《威甯縣志》記載:“奢香(夫人)以荞為皮,以火腿為餡制作精美香甜的荞酥待客并上貢。” 描述的就是用火腿制作帶餡酥餅的故事。

現在,年輕的創業者在威甯采用新工藝,續寫威甯火腿的美味傳奇。十多年前,詩人曹臻一回到威甯縣棒木村,在這個低緯度、高海拔、每天平均日照隻有5小時的貧困山區,打造名為“太給”的生吃火腿品牌。經過三年無數次實驗後,積累出一套制作生吃火腿的工藝知識系統,出産的太給火腿可以達到不含亞硝酸鹽的極高标準,風味不輸世界頂級生吃火腿。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出産太給火腿的每一頭豬,都要經過12個月以上的喂養,其中至少要吃掉6000斤當地特産洋芋,再經過自然排酸、15道工藝低鹽益生菌發酵,經過當地特有環境24-48個月的自然風幹發酵。這段時間裡,組成瘦肉的蛋白質和肥肉的脂肪,開始發酵轉化成各種氨基酸和脂肪酸,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獨特風味。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看“片腿師”分割火腿也是種樂趣,一整隻火腿橫亘在面前,片腿師傅舉起一尺長的片腿刀,從紅白相間的肉面上劃過,一氣呵成,肉片平整均勻。輕輕揭下寬約6、7厘米,薄如紙張的火腿片,輕輕一卷往嘴裡一塞,滿口都是肉與油脂包裹的香氣。這種特殊發酵工藝制作的火腿,從口味和口感上都完全可以媲美西班牙火腿,尤其是剛切出來新鮮的火腿,搭配夏季上市的去皮的桃子塊,口味與酸甜度會更完美配合,比搭配哈密瓜更顯出吃貨的段位。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我個人是更喜歡火腿吃完以後剩下的“火腿腳”那部分。

已經風幹的豬皮下,包裹着并不厚的瘦肉,再往裡是堅硬的腿骨,這裡更是整條火腿的精華。我曾經舉着一個剃光的火腿骨,走了半條街,找了菜場砍豬腳的攤位,請師傅把腿骨分切,燒透豬皮。再把豬腳拿回家虔誠的清洗幹淨,加上一鍋純淨水、一碗本地産的豆子,幾片姜,用砂鍋炖上4 個小時。接下來就是享受一縷縷撕開炖耙的火腿肉、豬皮軟糯豐腴、已經軟糯吸飽湯汁的豆米的獨處時間,再美好不過。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茅台、紅白酸湯與腌魚火腿

寫完發現,貴州發酵誕生出的美食實在太多了。這一期隻能收不住手,洋洋灑灑近4000字,隻寫出其中的一小部分,至于很多讀者想看的茅台酒,我個人認為自己品鑒的太少,還是沒有勇氣下手描寫,畢竟茅台酒太貴了。

下一期,将會寫貴州發酵美食中——勇敢者篇。

我會給你糾正“你以為”的牛羊癟的誤區,給你講述安順寡蛋的模樣,還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獨山“臭酸”到底有多臭。

-END-

撰文 | 我叫不緊張

視覺 | 周婉意

編輯 | 玖十柒

審校 | Emma

圖檔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