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3月5日訊(記者曹磊)今天中午,用1400多公斤鮮活的武昌魚烹制的8000餘份湖北創新名菜酥鱗武昌魚,從武漢豔陽天酒家的5家分店送到武漢國展、洪山體育館、塔子湖等多家方艙醫院和部分援鄂醫療隊駐地等。這座酒家的多位省級、市級非遺技藝傳承人連續奮戰,不僅為醫院抗疫一線供餐,更為援鄂醫護人員和患者烹制武昌魚、鮰魚、黃焖圓子等非遺美味,用“舌尖上的荊楚” 溫暖醫護人員。

為8家方艙醫院近30支醫療隊供餐
“為了讓外地醫護人員吃上最有代表性的湖北名菜武昌魚,我們忙了幾天。”豔陽天寶豐路店總廚姜洪雲,是省級、市級非遺武昌魚制作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昨天晚上10點,寶豐路店後廚加班加點、一片忙碌,500公斤活蹦亂跳的新鮮武昌魚剛到店,廚房裡十幾名從業人員戴着口罩、頭套和橡膠手套,緊張地宰殺剁塊,加上姜、蔥、鹽、料酒、辣椒腌制一晚,讓魚肉充分入味。今天上午,8名廚師半煎半炸兩個小時,他們分店近3000份酥鱗武昌魚做成了。
據了解,豔陽天是湖北省兩個省級非遺項目武昌魚制作技藝和鮰魚制作技藝保護機關,武漢黃焖圓子制作技藝被列入武漢市第六批市級非遺項目名錄。從2月5日起就開始為方艙醫院供餐,先後承擔了8家方艙醫院近30支外地醫療隊和患者的供餐任務。同時,多個援鄂醫療隊駐地以及醫療機構、社群衛生院、隔離點的一日三餐也由豔陽天配送。
拿出看家本領改做菜肴犒勞醫療隊
保飲食就是保戰鬥力。豔陽天多位省級、市級非遺項目非遺技藝傳承人主動請纓,與酒家的中國烹饪大師、楚菜烹饪大師等組成了火線保供團隊。
特殊時期,受多種條件限制,菜品烹制遇到很多困難,但他們仍拿出了“看家本領”,烹饪出了武昌魚、黃焖圓子、紅燒鮰魚等“非遺”楚菜,同時還制作了三鮮燴魚糕、荊州黃焖雞、洪湖鴨焖藕、珍珠豆腐圓、湖北藕湯、武漢土雞湯等30多道湖北傳統風味名菜,合理配送水果、飲料、牛奶等食品,菜品每日不重樣,想方設法提升醫療隊員膳食水準。
“原來我們準備做清蒸武昌魚的。”姜洪雲說,但清蒸的魚放入餐盒中改刀困難,魚刺較多,送餐過程中有灑漏,不易保溫,就改做了這兩年在武漢很受歡迎的酥鱗武昌魚。
姜洪雲介紹,酥鱗武昌魚酥香脆爽,保留了魚鱗,連魚皮都炸得酥酥脆脆,沒有湯汁,冷食熱食都可以。這道菜選料嚴謹,確定活鮮,每條魚都在750克左右,平常一條魚隻做一盤菜,現在一條魚要分給三份餐盒中。
一個月為方艙醫院制作10萬個肉圓
豔陽天酒家副總經理李昌介紹,因為武漢交通管制,無法像以往那樣正常采購,當下困擾豔陽天的問題,除了人員調配和人力成本,也集中在如何保證及時采購原料。
“為了采購到符合制作标準的武昌魚,采購部門整整花了一天時間,跑了三家水産批發市場,最後才找到合适的供應商,一條一條地篩選出了1750多條武昌魚。”李昌告訴記者,鮰魚采購同樣如此,長期合作的外地供應商暫時進不來,市場上能買到的品種、重量都不符合要求,大家為此絞盡腦汁。
一個月來,豔陽天先後6次在方艙醫院等餐食中配送了武漢市級非遺黃焖圓子,光黃焖圓子就做了近5萬份,肉圓子數量超過10萬個。炸這麼多肉圓子并非易事,從備料、剁餡、做魚茸、攪拌上勁,每一個環節都費力耗時。乒乓球大小的肉圓,每份三到四個,醫患人員在方艙能吃上熱騰騰的圓子,心裡暖意濃濃。
據了解,豔陽天為方艙醫院等供餐還在不斷改進和更新。近期,在餐食中增加了精制的小包裝堅果和點心,加強能量補給,提高夥食保障效益。